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患者病死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证实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由于神经、内分泌因素造成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方法为抑制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从而阻止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延缓心衰的症状及体征。目前常用的几种药物主要有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及卡维地络等。  相似文献   

2.
任谦  孙根义 《医学综述》2007,13(13):1030-1032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时醛固酮激活促进潴钠排钾、激活交感,并促进心肌和血管外纤维化,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然而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并不能持续、有效地抑制醛固酮(Ald),即存在醛固酮逃逸。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则具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作用而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左室功能不良的治疗,成为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正>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根据慢性慢缩性心衰治疗指南:“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加或不加利尿剂,病情稳定的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重度心衰患者加用醛固酮拮抗剂,症状不能控制者加用地高幸。”由于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力衰竭心室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的研究显示,在心衰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长期过度激活是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重要原因,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醛固酮拮抗剂是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之后第三个能够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药物[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或削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主要策略之一。结果经过10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实践,这两类药物的适应证和应用要点都已基本明确。结论 ACEI是治疗CHF的基本和首选药物,ARB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林波 《右江医学》2012,40(5):708-709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的转归,2009年美国ACC/AHA指南提出心衰的药物治疗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近期有报道大剂量氯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效果显著[1],笔者用大剂量氯沙坦治疗慢性心衰43例,效果较好,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琦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180-118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肾脏、肾上腺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以及动脉血压调节中具有重要的协调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通过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结合,调节血管收缩、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分泌、水钠潴留以及交感兴奋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四锐  成涌  冯琳 《医学综述》2006,12(16):1013-1015
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当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阻断心室重塑。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公布了不少有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诊治指南,本文重点综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正性肌力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9.
郭良敏  梁芸 《四川医学》2023,44(7):748-75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资料及药物治疗的现状,探讨心衰药物对于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5月就诊于我院并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础资料及住院期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衰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0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男性居多(57.3%),主要病史为高血压(78.2%)、冠心病 (51.5%)和糖尿病(38.8%),住院期间心衰患者主要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 NI(57.3%),利尿剂(75.7%),β受体阻滞剂(68.0%)等;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的使用也是和患者主观症状(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则和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10),钙通道阻滞剂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02)。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对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有一定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早期,药物治疗是关键,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肼苯哒嗪和硝酸盐等.  相似文献   

1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血管生物学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调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AngⅡ水平的异常持续增高与高血压、心脏肥厚、心力衰竭等的发生发展直接有关,因此,阻断AngⅡ与其特异性的受体结合,能起到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早期,药物治疗是关键,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心衰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肼苯哒嗪和硝酸盐等。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最主要的死因,其发病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CHF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所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但目前在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其受体拮抗剂等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心衰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仍逐年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逆转心室重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已被世人公认,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也得到了认同。本文就卡托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丽丽 《黑龙江医学》2013,37(6):498-500
本文收集近几年有关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文献报道和临床资料,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钙增敏剂的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了深入研究。其中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及其拮抗剂。近10年来人们对醛固酮(ALD)及其拮抗剂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了一些新的研究,并有了新的重要发现。因此,醛固酮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病生理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功能不全(以下简称心衰)为临床心血常见病,过去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不能降低死亡率,有的甚至增加死亡率。新近发展起来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下简称ACE-Ⅰ)、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Ⅱ(以下简称ATⅡ)受体阻断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不但能缓解症状,而且能降低死亡率。最初认为心衰的主要改变在心、肾,应用强心甙  相似文献   

18.
朱进华  杜金华  丁弘 《右江医学》2005,33(5):508-50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同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但作用途径不同。两者均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亦可用于保护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动物试验(糖尿病大鼠)对肾脏的保护有一定的探讨,但对临床用药的研究不多。我科近2年用缬沙坦治疗慢性肾衰竭,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包明威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12):14-17,21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一项重大且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众多研究结果显示,交感神经系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过度激活,且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干预交感神经系统治疗心力衰竭的手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疗法以及多种调节交感神经活动的非药物手段,现本文将着重对β受体阻滞剂以及非药物压力感受器刺激疗法、肾去交感神经支配、内脏神经阻滞术、心脏交感神经去神经支配干预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模式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模式向神经内分泌调控模变,治疗CHF的主要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ACEI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均将它称为治疗CHF的基石。Garg等人汇总分析了应用ACEI进行的32项临床试验,其中3870例CHF患者应用AC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