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特异度乳腺炎的声像图表现、病理特征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9例经病理确诊的非特异度乳腺炎,其中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78例,浆细胞乳腺炎(PCM)8例,糖尿病性乳腺病(DMP)23例。比较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炎的声像图表现、病理特征以及临床特征。结果 84.6%(66/78)GLM初始病灶位于外象限,74.4%(58/78)病灶周围组织回声增强,11.5%(9/78)乳头内陷或畸形。75.0%(6/8)PCM初始病灶位于乳晕区,25.0%(2/8)病灶周围组织回声增强,37.5%(3/8)乳头内陷或畸形。82.6%(19/23)DMP初始病灶位于外周,17.4%(4/23)周围组织回声增强,13.0%(3/23)病灶区仅见声衰减,52.2%(12/23)DMP患者有糖尿病史。结论非特异度乳腺炎超声图像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度,但三者在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周边回声、乳头输乳管是否发育异常及临床表现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3.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支性室速(Fascicular ventriculartachycardia F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室速,国内报告尚少。现将我院近来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例1,女,30岁。自1981年感冒后起病,因反复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已住院12次。发作时心率均>160次/分,可持续数日,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SMB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卵巢SMBT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同期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SBT) 39例及黏液性肿瘤(MBT) 3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例SMBT患者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30岁),肿瘤大体呈囊性,直径3~13 cm,囊内含褐色或淡黄色脓液样黏液,囊内壁可见乳头状赘生物,直径0. 3~3. 5 cm。9例中,7例单侧,2例双侧,3例囊壁或乳头间质出现钙化(33%),4例病变伴随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44%)。镜下8例SMBT以复杂的、纤维化、水肿性的乳头结构为特征,其中1例局部出现微乳头状结构,1例以微腺体增生为特征,表面衬覆多种细胞类型,包括黏液、浆液、中性细胞(indifferent cell)、透明、鳞状、鞋钉样或嗜酸性细胞。所有肿瘤的间质及腺腔内均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8例FIGO分期Ⅰ期,1例FIGO分期Ⅱ期(伴同侧输卵管种植),术后随访8~84个月,无复发或进展。SMBT与SBT、MBT比较,三者发病年龄、术前血CA125、血CA199、病变侧别无差异(P值均>0. 05)。三者是否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钙化差异性显著(P<0. 01)。结论卵巢SMBT以乳头状或微腺体增生样结构为特征,形态与SBT有一定重叠。而对于其组织起源、分子特征及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5.
周期性瘫痪(PP)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作时大都伴有血清钾的变化,分为低钾性、正钾性和高钾性3种。低钾性中部分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本文对1994年2月~2002年5月间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4例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宏 《临床医学》1997,17(12):28-29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近年来逐渐有人报告。其主要特点是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伴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以出血为主要表现。我们遇到17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2至62岁。诊断标准为骨髓涂片单位面积(1.5×3.0cm)巨核细胞少于7只,排除其它疾病及骨髓稀释。本组初诊时全部误诊,其中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9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慢性再障2例,白血病1例。发病前有“上感”5例,1例误服桐油史,1例有  相似文献   

7.
8.
头痛性癫痫属植物神经性癫痫,临床上较少见,所以在诊断时较少考虑该病而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我院近年来收治头痛性癫痫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学强  王世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2):1132-1133
癫痫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临床病症 ,表现为脑部某些神经元异常放电 ,伴有可观察到的一种或几种脑功能障碍。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肢体、头面部肌肉抽搐 ,口角、肢端麻木或针刺感 ,头、眼偏斜 ,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等 ,症状多具有突发性、反复性及刻板性的特点。对于有典型临床表现者 ,结合脑电图检查及抗癫痫治疗效果则诊断不难确立 ,但癫痫的临床表现相当作者单位 :51 0 630 广州市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复杂 ,发作类型多种多样 ,有时易造成漏诊、误诊 ,从而贻误患者的治疗。本文分别从诱发因素、痫性发作表现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具…  相似文献   

10.
张璇 《家庭护士》2006,(4S):48-49
男人的眼睛很挑剔.想勾住他的目光.让自己充满性吸引力,得先了解他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性感可不是肉感,如果误以为衣服一脱就能换得他的青睐可就大错特错啦!其实,你真正的魅力点是……  相似文献   

11.
89例多次ERCP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多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必要性作一探讨。方法 5年来在该院所做4200次ERCP诊治的病人中,89例(2.1%)做了2次以上,其中最多的2例各为6次。本组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9岁(范围16~92岁)。5例为诊断性ER.CP,74例治疗性ERCP和10例属ERCP术后并发症。根据ERCP的情况所有病人均作了EST,并分别进行取石、内镜下内支架胆道引流术(ERBD)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结果 5例诊断性ERCP的病人,于第2次造影很快获得成功。74例治疗性ER.CP,包括6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狭窄、21例EST后和10例胆道术后结石残留或再发、16例ASP和AOSC、10例胆胰肿瘤、11例良性胆胰管狭窄放置内支架和10例ERCP后并发症。最终经多次治疗性ERCP均获成功。结论 针对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ERCP,可提高ERCP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马振兴  曾尚霞 《华西医学》2005,20(3):576-577
发作性运动源性手足舞蹈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PKC)是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PD)的类型之一,临床罕见,易误诊误治,现将作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ryptogenic multifocalul ceroussteno singent eritis,CMUSE),1964年由Debray等首次报道。该病较罕见,至2009年10月共报道27例,多见于法国。发病年龄为15—7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作的小肠梗阻,且术后易复发,多发回肠、空肠溃疡,肠腔狭窄,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EGF、PCNA表达在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9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5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13例浆液性囊腺瘤中VEGF、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浆液性囊腺癌中VEGF及PCNA显著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VEGF、PCNA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瘤;VEGF、PCNA在Ⅲ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不同临床分期VEGF、PCNA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VEGF的表达与PCN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VEGF及PCN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呈高表达,表明其与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的进展有关;随着癌组织分级的增高,VEGF、PCNA呈高表达,但与临床分期无关,显示其可能是评估卵巢浆液性上皮性肿瘤良、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腺性,囊性膀胱炎的声象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增生性非肿瘤性的炎性疾病、而其癌变更为罕见,国内有关本病的超声诊断报道较少,因本病易与膀胱肿瘤相混淆,故术前诊断在临床上意义较大。本病声象图具有某些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诊断手段。 本文4例均系男性,年龄:18~65岁,4例均因无痛性血尿来诊,首先经B超检出而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 仪器采用EUB-40型实时超声显象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在耻骨联合上方常规扫查。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症状性癫的关系 ,现将我科 1996年 4月~ 1998年 4月住院并经 CT或 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 6 70例 ,继发癫发作 5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脑梗死患者 6 70例 ,其中症状性癫发作5 7例 ;年龄 5 9~ 89岁 ,平均 6 8岁。均有不同程度偏瘫 ,其中伴偏身痛觉减退 2 4例 ,意识障碍 42例 ,运动性失语 2 7例 ,感觉性失语 11例 ,情感异常 4例。眼底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征象。癫发作 :无任何诱因发病 47例 ,排便后发病 3例 ,活动后发病 5例 ,情绪激动发病 2例。 5 7例中单纯…  相似文献   

17.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湖北省监利县人;因"失眠1年,精神异常4月,加重1周"于2011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自2010年初始出现反复失眠、入睡难、易醒,并有枕部的持续性针刺样疼痛,接受针对失眠的治疗后无明显好转;2010年8月失眠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摸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符合Topol等描述特征的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10例,对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及治疗。结果: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不同于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49岁,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低热,无皮肤、巩膜、小便黄染,无发烧畏寒、恶心呕吐及胸闷不适等。超声检查:肝右叶见大小约5.5 cm×3.7 cm无回声,边界尚清,内可见较多带状回声分隔,中央可见大小约2.4 cm×1.3 cm稍高回声,胆总管最宽处内径约1.8 cm,下段变细,内径约0.3 cm,左、右肝管内径分别约1.1 cm、0.9 cm,肝内小胆管内径约0.5 cm;CDFI于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肝右叶囊性病变,考虑肝胆管囊腺癌可能;肝内外胆管扩张。增强CT提示:肝右叶低密度灶,伴邻近扩张肝内胆管与其相连,增强扫描可见分隔及内部结节强化(图2),考虑胆管乳头状瘤可能性大。MRI提示:肝右叶囊性占位伴结节,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一家系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HCM)是1980年WHO/ISFC定名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之一,被认为是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本文报告一家系6例肥厚性心肌病,连续四代遗传,男、女皆被累及,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九版)所规定的诊断标准。 先证者(Ⅲ_3)是本市一患者,女,55岁。因心悸、胸部不适来我院就诊。以陈旧性心肌梗塞入院。体检:一般尚好,神志清晰,双肺无异常,心尖区可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Ⅱ、Ⅲ、aVF、V_5、V_6中均有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左室流出道内径15mm,室间隔厚度18mm,左室后壁厚度1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