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多的研究证实,血液透析(HD)可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下降,从而使组织的氧供给减少。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OAH)影响组织对氧的摄取。除低氧血症外,HD期间的OAH研究国内外的文献报告极少,我们就此作了研究。并对影响OAH的因素,如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等进行了观察。 1 材料和方法 慢性肾衰病人26例,经维持性HD治疗已24.7±5.8月,随机分成醋酸盐HD组(AD组)和碳酸氢盐HD组(BD),每组各13例。AD组男9例,女4  相似文献   

2.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临床疾病晚期的一个综合征。根据发病机理和血气改变的不同,将呼衰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换气性呼衰也称氧合衰竭,为Ⅰ型,它的血气分析是PaO_2<60mmHg,PaCO_2<40mmHg。通气性呼衰为Ⅱ型,PaO_2<60mmHg,PaCO_2>50mmHg,临床缺氧和CO_2潴留现象同时存在。肺心病造成呼衰的主要机理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或肺部疾患如肺气肿、肺不胀、肺结核、  相似文献   

3.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  相似文献   

4.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将人体内的静脉血引到体外,经过膜式肺氧合器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后由离心泵将血液泵入体内^([1])。根据血液回输的途径分为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和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是多种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局灶弥漫性心肌间质炎症渗出以及心肌纤维变性^([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肺超声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AECOPD合并肺炎患者行床旁肺超声检查,获得肺部超声B线数量,计算肺超声评分(LUS),分析LUS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LUS和氧合指数对AECOPD合并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46例患者LUS为17.81±2.60,同一切面上见3条以上B线者33例;氧合指数(124.57±37.42)mm Hg(1mm Hg=0.133 kPa)。相关性分析显示,LUS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6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US截断值为20.63分时,其诊断AECOPD合并肺炎的敏感性90.8%,特异性87.3%,准确率89.1%,曲线下面积0.814;氧合指数截断值为139 mm Hg,其诊断AECOPD合并肺炎的敏感性87.2%,特异性83.3%,准确率85.6%,曲线下面积0.779。结论床旁肺超声能准确评估老年AECOPD合并肺炎患者的肺部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七氟烷和丙泊酚对食管癌单肺通气患者术中、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单肺通气手术时接受七氟烷麻醉,对照组接受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单肺通气1 h与双肺恢复通气15 min时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15 min时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肺顺应性,单肺通气1 h与双肺恢复通气15 min时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核因子κB表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单肺通气手术时给予七氟烷麻醉,可对患者核因子κB表达产生抑制,显著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在院内“999”急救中的应用及管理体会。完善院内体外膜肺氧合急救护理团队管理;制订“999”急救后启动体外膜肺氧合程序流程与应急预案;改进用物管理,缩短准备时间;强调医护抢救配合,注重心肺复苏质量与体外膜肺氧合置管效率;做好院内转运管理等。对10例“前ICU期”的心搏骤停患者成功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从患者第1次发生心搏骤停至体外膜肺氧合成功转机时间38~74 min,平均(49.5±6.2)min;10例均成功行院内转运至ICU,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经过整体治疗与护理,5例成功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未有脑功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3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4 d,心功能无法逆转,家属提出自动出院;2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48 h内,再次出现心搏骤停合并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8.
方浩徽  叶慧 《临床荟萃》1994,9(24):1108-1109
重症肺结核由于广泛肺组织受损,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常常伴发慢性呼吸衰竭(呼衰),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即加重缺O_2和CO_2潴留,出现危重症状,常是肺结核患者致死原因之一。本文就资料完整的临床诊断为肺结核呼衰的46例患者(58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症肺结核伴呼衰的救治。 1 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间单肺通气后兔两侧肺损伤程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长度时间单肺通气后,两侧肺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及湿/干质量比的变化。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各6只。对照组(C组)双肺通气2h;O1组、O2组及O3组为单肺通气组,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建立单肺通气模型后,分别单肺通气1、2、3h,随后恢复双肺通气1h。在实验结束前开胸,分别由两侧肺静脉同时抽取肺静脉血、由股动脉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并做肺组织病理切片行肺损伤评分。结果肺损伤评分C组左右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三组组内左右侧比较左侧明显增高(P<0.01);各组间右侧比较表现为逐步升高,其中O3组最明显;各组间左侧相比较亦表现为逐步升高。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及氧合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结论长时间单肺通气可以导致急性肺损伤,这种损伤是不均一性的,损伤的程度与单肺通气时间相关,且非通气侧肺要比通气侧肺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肺血管通透性、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脓毒症组和对照组,脓毒症组按5 mg/kg体重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后2h、6h经腹主动脉采血、处死,比较动脉血气分析、ELISA法检测的肺组织iNOS、白介素-6(IL-6)含量、右下肺肺组织病理切片计算的病理学肺损伤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氧合指数显著下降、肺组织iNOS、IL-6含量、病理学肺损伤积分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脓毒症大鼠肺iNOS的过度表达增加了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肺血管通透性,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在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日~2020年1月3日在本院87例进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心功能指标[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平均动脉压(MAP)]。随访1年,统计患者的预后状态。依据其不同的预后状态分为预后良好组(n= 56)和预后不良组(n=31),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多器官衰竭、体外膜肺氧合流量、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Vs、Vd、Vm、PI、LVEF、MAP水平。  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Vs、Vd、Vm、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治疗后LVEF、MAP、VTI升高(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衰竭率及Vs、Vd、Vm、PI、LVEF、VTI、MAP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性别、年龄、疾病分类、体外膜肺氧合流量及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Vs、Vd、Vm、PI、MAP是影响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Vs、Vd、Vm、PI)与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有密切联系,临床需加强联合各指标检测,尽早评估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预后状态。   相似文献   

12.
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复张策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选择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在进行肺复张策略前后,观察患者的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平台压的变化.结果 患者应用肺复张策略后,SpO2、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明显增加,平台压进行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复张策略能充分复张塌陷肺泡,改善气体交换,增加氧合及肺的顺应性,并且降低气道压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肺部超声引导下胸部物理治疗与单纯胸部物理治疗对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探讨肺部超声在ARDS胸部物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104例,根据ARDS限制性保护通气策略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常规治疗加机械辅助排痰;超声组52例,常规治疗加超声引导机械辅助排痰。每组根据氧合指数再分为轻度(200 mm Hg≤氧合指数<300 mm Hg)、中度(100 mm Hg≤氧合指数<200 mm Hg)、重度(氧合指数<100 mm Hg),比较两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和48 h后血气分析、肺超声评分。结果治疗过程期间提前脱机11例,死亡6例;最终纳入87例,其中对照组45例(轻度14例、中度23例、重度8例),超声组42例(轻度16例、中度19例、重度7例)。对照组与超声组治疗前氧合指数和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超声组治疗48 h后氧合指数明显上升,超声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度患者治疗后24 h和48 h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轻度和重度患者间治疗后24 h和48 h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度患者治疗后24 h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8 h后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及重度患者间治疗后24 h和48 h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氧合指数与肺部超声评分呈负相关(r=-0.510,P<0.01)。结论与单纯胸部物理治疗比较,超声引导下胸部物理治疗有助于改善部分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肺超声评分,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胃内PCOz和同时测得的动脉血HCO3^-浓度,通过Henderson-Hasselbalch公式可间接测定胃粘膜内pH(pHi)。为进一步探讨pHi与胃肠粘膜组织氧合的关系,以失血性休克大鼠为模型,测定动脉血、混合静脉血及门静脉乳酸(Laep)、动脉血、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发现:失血性休克时,pHi与门静脉乳酸(Laep)显降低;pHi的降低不仅与胃肠粘膜的氧合障碍有关,同时还与全身组织氧合不足有关。研究结果表明:pHi的变化是反映肠道及全身组织氧合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的培养及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及参考相关指南,根据体外膜肺氧合护士角色、核心能力的相关要求,形成初步体系。运用德尔菲函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果 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和61项三级指标。两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9和0.86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2和0.216(均P<0.01)。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作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测评工具,为体外膜肺氧合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及任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患者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1]。目前国内将ECMO运用于呼吸、循环衰竭者的持续体外呼吸支持疗法,其核心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吸入性损伤是指伤员吸入大量的烟雾、热蒸汽或带有刺激性化学毒气而致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及低温氧合血对犬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氧合血组及保护液组,各6只,左肺为对照组。体外循环(CPB)前及停CPB后不同时间点,监测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和右肺静脉血氧分压,留取血标本做生化分析以及对肺组织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肺保护液组CPB后气道峰压、肺血管阻力、肺静脉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压力差、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组织MDA及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均明显优于氧合血组,后者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氧合血,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但该作用明显弱于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含抑肽酶和沐舒坦的低温肺保护液,具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左文青  杨东霞 《全科护理》2016,(19):2048-2049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体外支持的新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膜肺氧合以后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有效维持心脑肺等器官的氧供和氧合,帮助心肺病变的治愈及功能恢复赢得机会[1]。目前,ECMO已经成为心肺功能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对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缺氧时大鼠肺组织损伤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和活性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12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微形态实验室完成。取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1,3,5,7d组5组,每组8只。缺氧1,3,5,7d组大鼠分别吸入氮气与大气的混合气体(氮气的体积分数为0.95、氧气为0.05)1,3,5,7d建立急性缺氧模型,缺氧每天持续2h,其余时间同正常对照组一样置于常氧下。各组在缺氧完成后进行肺组织取材,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染色强度分析。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缺氧5,7d组肺气肿明显,平均肺泡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组[(3543.15±150.64),(3724.32±324.67),(2789.12±110.45)μm2,t=9.8913,6.6797,P<0.01]。②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范围逐渐扩大,且其表达的强度也逐渐增强,缺氧5,7d组所有肺组织和肺动脉均为强阳性表达。结论:①急性缺氧可导致大鼠肺组织发生病理改变。②急性缺氧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肺组织的表达增多,表达的范围和强度与缺氧时间正相关,与肺组织损伤程度正相关。③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可以作为缺氧程度和肺组织损伤程度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氧合能力的评估价值,研究其在预测肺表面活性物质需求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8例呼吸窘迫且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根据出生时胎龄分为孕周≤37周组患儿85例和孕周37周组患儿93例,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氧合状态的相关性,以及其在预测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需求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78例患儿床旁肺部评分中位数为16分,肺部超声评分与平均气道压(MAP)水平呈正相关(r=0.429,P0.01);孕周37周组与≤37周组比较,除肺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氧动脉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 O2/Fi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与肺泡气氧分压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部超声评分与Pa O2/Fi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与肺泡气氧分压比值均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肺部超声评分预测孕周37周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界值为12分,曲线下面积为0.793,敏感性为84.7%,特异性为57.8%;预测孕周≤37周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界值为15分,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性为99.7%,特异性为62.8%。结论肺部超声评分与新生儿的氧合状态呈正相关;与孕周37周相比,其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孕周≤37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