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前行高分辨率CT鞍区薄层扫描及MRI检查,充分了解蝶窦的气化程度、蝶窦分隔和鞍底隆突的解剖学特点。结果44例术中依靠蝶窦相关解剖标志,准确定位蝶窦及鞍底,2例出现偏差。肿瘤全切33例,大部分切除9例,部分切除3例,1例因海绵间窦出血终止手术,无手术死亡。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2例,予药物治疗3~7d后好转 脑脊液漏4例,2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予腰大池置管引流后治愈,1例再次经蝶入路修补鞍底后治愈。46例平均随访8个月(3个月~2年),3例复发。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熟悉相关解剖标志,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对48例垂体腺瘤分别采用经口鼻蝶入路(17例)、经鼻蝶入路(31例)切除。经口鼻蝶入路,唇下黏膜切口,进入鼻前庭;经鼻蝶入路,右侧鼻孔进入,切开鼻中隔黏膜,最后均在两侧鼻中隔黏膜间形成通道,至蝶窦腹侧壁,打开蝶窦及鞍底,进入鞍内。结果全切37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15例术后一过性尿崩,7例脑脊液鼻漏。17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4例6个月后复发,4例怀孕生育下一代。结论对于无明显向蝶鞍外生长的垂体腺瘤,经蝶入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蝶入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手术经验. 方法 1999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84例,其中经右侧鼻腔-鼻中隔-蝶窦入路74例,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入路10例. 结果手术无死亡.术后MRI复查显示,近全切除(>95%)56例(66.7%),次全切除(>85%)18例(21.4%),部分切除(<50%)10例(11.9%).4例部分切除,术后1周再次行经额或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65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除3例复发接受放射治疗外,余62例均恢复良好. 结论经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术,术后放疗可以控制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飞速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仅就手术治疗而言,逐渐向着简便、微创、省时、准确、安全、痛苦小、效果好等趋势发展。早期的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由于设备及经验的不足,仅限于肿瘤部分切除,缓解临床症状。而现在的治疗,不仅要求肿瘤切除彻底性。还要努力恢复内分泌功能。我科自1993年1月开展经单鼻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241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病理、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垂体腺瘤241例中,全切除171例(71%),次全切除28例(11.6%),大部分切除26例(10.7%),部分切除16例(6.6%).术后多饮、多尿38例(15.8%)、术后视力一过性下降12例(4.9%)、术后脑脊液漏4例(1.6%)、一侧动眼神经损伤2例(0.8%),无死亡病例.除动眼神经损伤的2例外,其余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在出院时已治愈.随访1-36个月,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20例邵彤,聂振明,刘学宽,程启龙,段德义,赵长地,朱广庭,李洛垂体腺瘤手术入路很多。从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对向鞍上及鞍旁等部位发展的大型垂体腺瘤,采用翼点入路切除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2月,在显微镜下经单鼻孔手术治疗36例垂体腺瘤,直径0.5~4.0 cm,平均2.2 cm,其中5例〉3.0 cm。结果肿瘤全切30例,大部切除6例(切除〉80%)。死亡1例(下丘脑损伤,水电解质紊乱)。随访30例,随访6个月~7年,平均22个月。16例视力、视野障碍者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视力平均提高0.4(0.2~0.6),13例闭经者中月经恢复11例,妊娠1例。结论此术式手术路径短,麻醉及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取成人尸头湿标本20例,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1)90%的鞍膈孔大于5 mm,鞍膈平均厚度为(0.18±0.08)mm;(2)85%的蝶窦为全鞍型,85%的蝶窦有中隔,18.8%的蝶窦中隔居中;(3)鞍底厚度平均为(0.81±0.34)mm,70%小于1 mm,15%的鞍底外形为平坦;(4)颈内动脉在蝶窦壁形成隆起占45%,无隆起占55%,隆起位于蝶窦侧壁后上方.视神经管在蝶窦壁形成隆起占72.5%,无隆起占27.5%,隆起位于蝶窦侧壁前上方;(5)前海锦间窦、下海绵间窦和后海绵间窦出现率分别为80%、25%和15%.结论 熟悉蝶窦及鞍区解剖结构有助于经单鼻孔-蝶窦手术入路术中安全切除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12例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前,采用CT或MRI无间隙扫描,输入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注册。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确定入路,定位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以防止损伤,术后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12例平均坐标误差(2.13±0.94)mm,靶点定位误差〈2 mm。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85 min。12例垂体腺瘤全切9例,次全切除3例。一过性尿量增多2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2例均于术后3~6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1例垂体腺瘤残瘤增大,行γ刀治疗。结论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准确,安全,便捷,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报道应用扩大经蝶入路治疗斜坡脊索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斜坡脊索瘤病例9例(均经病理结果证实),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下进行,其中经唇下-扩大经蝶入路4例,经鼻-扩大经蝶入路5例.4例术前通过虚拟现实系统实现图像三维重建,明确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以更好的指导手术入路.结果 肿瘤术中显微镜下及术后影像学证实完全切除3例,肿瘤镜下次全切除(切除比例大于90%)6例.其中2例因肿瘤侵犯至硬脑膜下,肿瘤切除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颅底重建修补后痊愈.结论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可以简单迅速地到达斜坡区域,并能较充分地暴露前颅底、中下斜坡以及双侧海绵窦区,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对斜坡脊索瘤来讲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经蝶窦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42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病例均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共进行45次手术。术中在C-臂X线机或神经导航监测下尽可能开大侧方式鞍底,显策放大下切开鞍底硬膜。依肿瘤侵袭的方向、通道按不同次序分块切除肿瘤。少量残留的病例加用溴隐亭治疗,溴隐亭治疗无效及部分残留病例加用放射治疗。结果:无手术死亡,近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2-3月复查MRI,影像学肿瘤消失19例,少量残留20例,部分残留3例。结论:该类肿瘤伴蝶鞍扩大、术前MRI检查提示质地软,可经蝶窦手术,采用显微镜手术有助于肿瘤全切除及对鞍隔、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经鼻蝶入路至鞍区斜坡区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采用内镜辅助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该区肿瘤1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8例,脊索瘤3例,软骨瘤1例).所有病例均在3个月至6年内获得随访.结果 手术全切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短暂性尿崩症6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死亡及颅内感染.随访3个月至6年,除1例脊索瘤残瘤继续生长外,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沿中线生长的鞍区斜坡区肿瘤,入路简便快捷,创伤小,手术显露良好,疗效满意.内镜辅助使得经蝶入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仿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18例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对常规术前垂体CT检查数据进行CTVE重建,并用于指导术前计划、术中定位.对CTVE显示的鞍底三维图像与术中显微镜所见图像进行比较. 结果 CTVE能以三维图像形式显示鞍底解剖结构,对表面结构:蝶窦内隔、鞍底、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隐窝的显示率分别为344.4%、100%、41.7%、36.1%、58.3%.显示范围较较术中显微镜大.通过透视功能或调高观察阈值,CTVE能显示鞍底深面的颈内动脉、垂体组织、部分视神经管,通过二维图像,能准确的标出肿瘤在CTVE图像上的位置.CTVE能反复模拟手术入路及部分经蝶手术过程. 结论 CTVE能显示蝶窦及鞍底的表面解剖标志同深面结构的三维解剖关系.在垂体微腺瘤经蝶手术中,CTVE能指导术前计划形成及术中定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