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防病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评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防病效果。方法选择16~60岁常住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HFRS的发病率,计算HFRS疫苗的保护率,并进行防病效果评价研究。结果HFRS疫苗大面积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令人满意,保护率高达90.31%~100%,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年来发病率连续下降,打破了以往周期性流行规律。HFRS疫苗接种10年后仍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疫苗是预防控制HFRS十分有效的方法,值得继续大面积推广,以保障人民群众免受其侵袭与危害。 相似文献
2.
唐黔龙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8,9(4):245
开阳县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唐黔龙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属山区地形,全县辖16个乡(镇)267个村,总人口近40万,1971年首发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嗣后疫情逐年上升,1984年达高峰,发病348例,发病率为9903/10万,此后逐年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潘志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5,6(6):471-472
广州市黄埔区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广州市黄埔区卫生防疫站(邮编:510700)潘志民广州市黄埔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市边缘行政区。由于自1983年以来有散发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故当年开始进行监测,至今己连续监测11年。根据以往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四川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及宿主动物动态,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2010年疫情资料;在监测点采用夹夜法捕鼠,将鼠肺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结果2010年全省累计发病66例,死亡2例,发病率为0.0806/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南充市、凉山州、成都市。各监测点共捕获鼠10种397只,总鼠密度6.94%,居民区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购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结论监测结果未发现可能引起发病率上升或引起流行的相关因素,提示四川省今后2-3年本病可能仍将在低发状态波动,但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苏预防医学》2019,(3)
目的对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鼠类宿主带毒情况进行监测,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17年采集HFRS鼠类宿主心、肺标本,采用ELISA检测鼠心血HFRS抗体、PCR检测鼠肺HFRS核酸,并进行年份、季节、地域与鼠种分类比较。结果共采集鼠标本1 272份,ELISA检测HFRS抗体阳性225份(19.79%),秋季采集的标本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春季,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标本抗体水平高于小家鼠与句青,2014年标本抗体水平较高,之后鼠类宿主感染率明显下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居民区与野外鼠类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HFRS核酸阳性9例(1.17%),不同年份、季节、地域与鼠种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江苏省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季节流行差异明显,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当地优势鼠种。2014年后鼠类宿主感染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9.
河南省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199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情况及3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1994年全省HFRS发病2231例,发病率为2.532/10万,较1993年增加20.53%,呈回升趋势。3类疫区中姬鼠型疫区疫情最重,家鼠型次之,混合型最轻.季节分布、人群分布均保持原有特点。监测结果显示,1994年3类疫区的人HFRS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已低于我省HFRS免疫保护屏障,且鼠密度及主要传染源带毒率高,故存在暴发或大流行的危险.建议重视灭鼠,降低鼠密度,同时逐步推广出血热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18—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鼠类监测,获得鼠密度、鼠类汉坦病毒感染率、带病毒率等数据,为制定黑龙江省HFRS防治项目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捕鼠统计鼠密度,解剖后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鼠肺获得鼠类汉坦病毒感染情况,并对分离到的汉坦病毒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两年内共捕获鼠种2目12种,2018年鼠密度6.83%,2019年鼠密度7.05%。褐家鼠的带病毒率(2018年为12.74%、2019年为20.23%),感染率(2018年为15.39%、2019年为19.29%)均为所有鼠种中最高值。通过病毒分离共获得到1株HTN型毒株及3株SEO型毒株。结论 应加强重点地区防鼠、灭鼠与疫苗接种工作,降低黑龙江省HFRS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淄川区自1983年发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以来,疫区不断扩大,疫情呈高度散发,城乡郊区均有病例发生,年发病率持续高低交错,为探讨淄川区HFRS流行规律和地区分布,现将1994—2006年HFRS疫情监测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赣榆县2000~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与疫苗防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2000~2007年赣榆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宿主动物及自然人群抗体水平等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FRS流行因素及流行特征的变化.方法 收集HFRS疫情资料,描述其流行特征,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病毒鼠指数及自然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2000~2007年赣榆县HFRS疫情稳步下降,2007年发病率较2000年下降78.13%;秋冬峰病例占全年病例的67.6%,春峰仅占13.8%,春峰与秋冬峰之比为1:4.9;春季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密度为1.5%),秋季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密度为1.8%),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句青均检测到带毒,春季褐家鼠、小家鼠带毒指数较高,分别0.0152、0.0068,秋季以黑线姬鼠、句青带毒指数较高,分别为0.0210、0.0083,宿主动物的种类、构成、带毒状况没有明显变化;自然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4.5%,春、秋季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赣榆县2000~2007年HFRS疫情虽大幅度下降,但在江苏省仍属高发地区,秋冬峰显著高于春峰,符合姬鼠型为主混合疫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顺义区1997年报告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之后发病数逐渐增加,疫区范围迅速扩大,发病率曾多年位居全区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2004年HFRS疫情达到历史高峰,之后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为掌握顺义区HFRS的流行规律,指导防控工作,本研究对HFRS近年来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历年HFRS发病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来自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防病科;人口资料来源于顺义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掌握龙游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方法对2004-2010年HFR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开展人间疫情与宿主动物带病毒监测。结果龙游县2004-2010年HFRS年平均发病率为0.78/10万,患者以40~50岁为主,占63.64%,农民占77.27%,男女比例为2.14:1。季节高峰呈夏季和冬季的双峰型,全县多个乡(镇)均有发病,以龙南山区发病率最高。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2.35%。鼠类带病毒率为2.95%,室内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80.28%;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9.29%。鼠血清HFRS抗体阳性率为4.81%。结论龙游县HFRS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但流行特征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监测结果显示,龙游县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HFRS疫区。 相似文献
15.
济宁市14年来鼠类自然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1996-1999年监测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情况。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鼠带HFRS病毒率室内为3.59%,室外为3.43%。1986-1990年褐家鼠是室内主要传染源。大仓鼠和黑线姬鼠为室外主要传染源;鼠带病毒率以秋,冬季节最高,分别为5.66%和5.32%。1991-1999年小家鼠和褐家鼠为室内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成为室外唯一传染源。春、秋季节鼠带病毒率最高,分别为3.68%,3.56%。鼠带病毒率以1986年最高,为6.96%,之后逐年下降,1990年降至1.60%,而1991年后又有所回升,并保持在3%左右。结论:此结果与人群发病率年度变化相吻合,通过灭鼠可降低单位面积内带病毒鼠类,达到控制HFRS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我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笼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应用免疫荧光法对鼠肺进行HFRS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2010年全省共报告HFRS病例171例,死亡1例。病例分布于58个县、市(区),发病率居前3的是南平、宁德和福州市;宿主动物监测,室内平均鼠密度5.6%,褐家鼠占48.0%(178/371),鼠携带HFRS病毒率为5.8%。混合型疫区周宁县野外鼠密度4.8%,黑线姬鼠占17.2%,黑线姬鼠和针毛鼠携带HFRS病毒率17.2%(5/29)。首次从华安褐家鼠中检出HFRS病毒抗原。调查证实HFRS的主要传染源仍为褐家鼠。结论 2010年福建省HFRS发病数较2009年下降了14.8%,但福州、漳州及泉州社区市疫情呈上升趋势,地区分布呈高度散发。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仍以褐家鼠为主,周宁县野外鼠带毒率高,须进一步加强闽北地区混合型疫区野外鼠HFRS的监测,严防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现场验证HFRS-I型鼠脑纯化疫苗的安全性、血清免疫学与防病效果。方法 按随机整群分接种组,全程接种9012人和对照组16203人。采用0、7、28d及免后1年加强一针的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免前、全程接种后2周,加强前、加强后两周、加强后1、2、3、4、5年的部分接种全血和微量耳血,分别测定中和抗体和IFA抗体。结果经1995年8月-2000年12月的5年间现场验证表明:HFRS-1型鼠脑灭活纯化疫苗除了因疫苗中残留蔗糖导致较重,较普遍的局部反应外,未发现其他严重的副反应,证明该疫苗有较好安全性,从血清免疫效果看。86例全程接种后两周的免疫血清,IFA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4.44%,1年后,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下降到28.57%和14.80%。但加强后两周的血清IFA抗体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反弹至83.33%和55.56%,其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也随之回升,但不十分明显,此外,在加强后2年IFA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再次下降到较低水平,分别为22.5%和26.0%,到加强后4年,其中和抗体几乎全部转阴,但IFA抗体仍保持较高的阳性率。在接种组人群中除1例因接种2针,1例虽接种3针,未按规定程序接种而发病外,至今未发生其他病例,而对照组人群中已发病26例,其5例平均保护率达94.01%。结论 现场观察结果证明该疫苗具有安全性好,血清免疫学效果维持时间较长,现场防病效果可靠,对疫苗接种人群至少可保护5年以上,该疫苗值得在广大疫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宁乡县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以及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和病毒感染情况,为分析出血热流行趋势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实施方案》开展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监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抗原。结果近5年宁乡县出血热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0万,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域东、南、北部,发病季节以冬春两季为主,农民中青年男性多发。鼠标本汉坦病毒阳性检出率黑线姬鼠为3.28%、褐家鼠为2.87%为优势带毒鼠种。结论宁乡县2006-2010年5年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除2007年出现了一个小高峰外,其他年份疫情基本趋于平稳下降,5年来宁乡县出血热疫情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控制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预防效果和免疫策略研究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八五”、“九五”期间连续观察肾综合征出血热沙鼠肾细胞Ⅰ型灭活疫苗(简称:沙鼠苗)、乳鼠脑纯化I型灭活疫苗(简称:鼠脑苗)和地鼠肾细胞Ⅱ型灭活疫苗(简称:地鼠苗)在HFRS疫区试验人群中的安全性、血汪膛和预防效果,并提出免疫策略建议。采取现场与实验室结合的方法。现场试验人群采用整群随机分组,分为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实验室血清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MCPENT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