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3例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资料.1例入院后10h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另2例入院后即行碳酸氢盐透析治疗(BHD)或CRRT治疗.结果3例患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伴有肾功能不全,均出现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同时阴离子间隙和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3例患者分别行血液透析、CRRT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例1病情重,血乳酸水平达51.6 mmol/L,并出现严重低血压等并发症,CRRT治疗未能及时纠正酸中毒,最后死亡.例2和例3由于早期行BHD或CRRT治疗而及时纠正了酸中毒,最后获得成功.结论乳酸性酸中毒是双胍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血液透析或CRRT是治疗乳酸性酸中毒最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代谢性酸中毒伴阴离子间隙和血乳酸水平升高应高度怀疑乳酸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并发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诊治体会.方法 3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并发CPM,术前血清Na+明显偏低,分别为124 mmol/L、I 19 mmol/L和119 mmol/L,术后出现自主言语较少、自主动作变缓慢、吐词不清、昏迷等症状,经头颅磁共振(MRI)检查,例1主要表现为闭锁综合征,例2、3主要表现为昏迷.例I采取静脉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例2采取高压氧治疗,例3未能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3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血钠快速升高,幅度达22~34mmol/L.例1术后随访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但行动反应仍迟缓,肝功能正常.例2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仍呈昏迷状态,肝功能良好.例3术后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后死于肺部感染.结论CPM是肝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从胰岛素泵泵入胰岛素2~4 U/h,控制血糖值在6~8 mmol/L;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不给予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的发热、器官损伤情况,统计病死率.于开始治疗后1、3、5、7 d晨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TNF-α、IL-2、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9例发生高热,低于对照组(29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1例和30例患者出现1个脏器功能不全.治疗组和对照组同一患者出现3个脏器功能不全的分别为10、19例,出现4个脏器功能不全的分别为7、12例.治疗组伤后3 d内死亡4例,3 d以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2.5%;对照组伤后3 d内死亡5例,3 d以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22.5%.治疗后3~7 d,治疗组患者TNF-α、CR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2、IL-10值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TNF-α、CRP值最低,分别为(1.3±0.6)μg/L、(55±16)mg/L,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8)μg/L、(89±20)mg/L(P<0.01).结论 严重创伤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全身性炎性反应程度,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例1患者,男,40岁,因四肢酸胀、乏力10月余入院.患者4年前患尿毒症后一直行透析治疗.入院后查尿素氮23.24 mmol/L,血肌酐1080.90 mmol/L,血钙2.80 mmol/L,血磷2.57 mmol/L,甲状旁腺激素1409.00 pg/ml.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右侧叶上极背侧1.0 cm×0.9 cm低回声结节,位于甲状腺轮廓外,与甲状腺分界欠清晰;甲状腺左侧叶下极背侧见2.0 cm×0.9 cm低回声结节,位于甲状腺轮廓外,与甲状腺分界清晰.  相似文献   

5.
杨丽芳  熊翠  万青 《护理学杂志》2013,28(15):42-43
目的 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采用3C方案监测和治疗,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20例患者于入院第6天开始空腹血糖逐渐控制在6.5~8.6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2.8 mmol/L;尿酮均转阴;住院15~25 d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空腹血糖控制在5.8~10.4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9.5~13.7 mmol/L,未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现象.结论 3C方案可安全用于脆性糖尿病患者的监测和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因对血清中补体溶血作用异常敏感而致的慢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在PNH严重发作期,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其临床表现类似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易造成误诊,现报道1例. 女,26岁,已婚,于2010年8月1日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当地诊所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2d后出现酱油色尿,且尿量逐渐减少.8月4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Hb 54 g/L,Scr 620.2 μmol/L,BUN 20.7mmol/L,AST 114 U/L,ALT 35 U/L,IBil 32.6 μmol/L,DBil 7.3 μmol/L,尿蛋白3+,尿潜血3+,尿红细胞265.2/HP.B超示双肾增大.诊断为"急性肾衰竭、溶血尿毒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我科收治1例银屑病相关IgA肾病并发肾脏淀粉样变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48岁,因水肿3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9月入院.患银屑病20余年,未系统治疗.查体:颜面水肿,舌体稍大,躯干、四肢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阳性,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3+,尿蛋白量8.81 g/d,尿κ轻链103.2 mg/d,λ轻链492 mg/d,血总蛋白28.6 g/L,白蛋白10.7 g/L,球蛋白17.9 g/L,BUN 7.59 mmol/L,Scr 87.5 μmol/L,三酰甘油2.1 mmol/L,胆固醇9.78 m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短期使用铝碳酸镁片(达喜)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的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血磷2.26 mmol/L)的患者31例。给予铝碳酸镁片(达喜)每天3次,每次2片(1.0 g),进餐时嚼服,疗程2~4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钙、血磷、血镁、钙磷乘积等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26例完成研究并有完整资料,其中男22例,女4例,9例合并糖尿病。26例患者年龄28岁~78岁,平均58.0岁,透析龄3~102月,平均39.6月。平均每周透析时间10.13 h,平均KT/V=1.36。治疗期间使用的透析液离子浓度为:钙1.50 mmol/L,镁0.50 mmol/L,钾2.0 mmol/L。治疗前生化指标:校正血钙2.34 mmol/L,血磷3.21 mmol/L,血镁1.21 mmol/L,钙磷乘积89.41,血清白蛋白40.6 g/L,血PTH 423.4 pg/ml。铝碳酸镁平均治疗3周后复查校正血钙、血磷、血镁、钙磷乘积值分别为:2.40 mmol/L、1.95 mmol/L、1.46 mmol/L、53.54。与治疗前相比,降幅分别为:-2.25%、39.26%、-20.26%、40.12%。治疗后11例(42.3%)患者血磷达标(1.78 mmol/L)。治疗过程中有1例(3.8%)出现腹胀,1例(3.8%)出现恶心,但均能耐受。结论:血透患者短期使用(不超过4周)铝碳酸镁能有效降低血磷及钙磷乘积,可使血磷降低39.3%,钙磷乘积降低40.1%,而且零钙负荷。铝碳酸镁治疗后血钙轻微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铝碳酸镁治疗后血镁有明显升高。铝碳酸镁使用后除了轻微胃肠道反应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短期使用铝碳酸镁片(达喜)治疗血透患者高磷血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地震所致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挤压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研究汶川大地震后发生挤压综合征的27例患者,致伤原因均为地震中被重物砸伤.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5.8~72岁,平均33.6岁;受挤压时间7~101 h,平均27.8 h;受伤到接受治疗的时间8~112 h,平均38 h;单纯一侧下肢挤压伤13例,单纯一侧上肢挤压伤5例,臀部挤压伤2例,双下肢挤压伤4例,上下肢联合挤压伤3例.出现少尿15例,无尿7例.实验室检查:27例患者均出现肌红蛋白尿,BUN平均21.34 mmol/L,Cr平均365.6 μmol/L,CK平均54 022 IU/L,12例血钾升高(5.01~7.82 mmol/L,平均值6.0 mmol/L),17例血钙降低(1.25~2.09 mmol/L,平均值1.71 mmol/L).6例患者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平均164 μmol/L,CK平均8 723 IU/L,无少尿.入院后予以静脉快速补液和静脉用抗生素,碱化尿液,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对于高钾血症患者,除快速补液外,静脉输入5%NaHCO3、10%葡萄糖酸钙或5%氯化钙、葡萄糖溶液(50%葡萄糖溶液,胰糖比1∶4)以及速尿等静脉注射.21例无尿或少尿合并急性肾功衰(acute renal failure,ARF)者,接受血液透析透析治疗.截肢或关节离断手术16例,骨筋膜室切开减压11例.截肢患者均为受压肢体缺血坏死或气性坏疽.[结果] 截至2008年5月30日(地震后18日),无1例患者死亡.21例合并ARF患者中,16例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停止透析,继续透析治疗5例,其中2例患者肾功能改善不明显.6例肾功能不全但无少尿的患者,经碱化尿液、大量补液以及甘露醇利尿治疗后,无1例发展为ARF.截肢后创面Ⅰ期愈合9例,经换药、创面处理扩创Ⅱ缝合愈合6例;减压创面直接缝合4例,游离植皮3例,Ⅱ期扩创缝合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同数量的输血治疗,平均输血量1 834 ml.而且部分患者多次、长时间输血.[结论] 挤压综合征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如补液、纠正低血容量和高钾血症、适时筋膜切开减压或截肢,创面积极有效的处理、血液透析、合并症和全身营养支持下的多科协作综合治疗是挤压综合征成功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气肿性肾盂肾炎(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EPN)临床少见.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易被漏诊和误诊,病死率高.本文报告1例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腹痛6 d,发热2 d"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104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6/10 kPa;神志清,呼吸促,全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以左下腹为著,左肾区叩击痛,肠鸣音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2×109/L,中性粒细胞84.8%,血小板:5×109/L.尿常规白细胞3+,葡萄糖2+,尿潜血3+,蛋白质1+,酮体+.血糖28.36 mmol/L.CT检查示:左肾形态异常伴肾内、肾周广泛积气,急性渗出性胰腺炎,肠梗阻,脾大,腹水,双肺下叶感染,心包积液.血培养2次均为大肠埃希菌生长.考虑为:左侧气肿性肾盂肾炎、败血症.经抗感染等内科治疗3d后出现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6岁,2007年12月3日因反复发热头痛20 d入住我院感染科.当时尿常规RBC+,蛋白2+,糖+,相对密度1.020,pH 6.0;24 h尿蛋白量1.74 g,混合性蛋白尿;ESR 38 mm/h,Scr 179 μmol/L.眼科会诊:左眼视野颞上象限局部缺损.2008年1月4日因肾功能不全转肾内科.患者近2个月有尿频、夜尿.1月10日患者出现左眼红,诉前额部紧箍感,无眼痛及分泌物.查体:37.9℃,血压156/100 mm Hg,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Hb 82g/L,尿常规RBC 2+,蛋白2+,糖2+,pH 5.5,空腹血糖6.25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Scr 721 μmol/L,晨尿相对密度1.008,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24 h尿蛋白1.24 g.  相似文献   

12.
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解决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中的抗凝问题.方法:选择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透析患者37例,透析中用枸橼酸抗凝,输入速度为51 mmol/h,血流量200~230 ml/min.所用透析液的钠离子为135 mmol/L,钙离子1.5 mmol/L,碱基32~34 mmol/L.分别在透析前与透析1 h、2 h、4 h及结束时监测患者透析管路动静脉端全血活化凝血时间(WBACT)、血pH、剩余碱(BE)及血清总钙水平,并记录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行420次透析.透析管路静脉端WBACT较动脉端明显延长,P<0.001.透析后酸中毒纠正,无碱中毒发生,pH、BE与透析前比较,P<0.05.透析前后血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器的血室容积下降率均<20%,无1例发生严重的出血或透析途中凝血现象.结论:RCA具有良好的局部抗凝效果,是解决高危出血倾向患者透析抗凝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外用湿润烧伤膏致肾功能衰竭和低温脓毒症死亡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女 ,5 3岁。火焰烧伤总面积 5 6 % ,其中深Ⅱ度36 % ,浅Ⅱ度 2 0 %TBSA。在当地医院外涂湿润烧伤膏 5d ,因受外用湿润烧伤膏渗出少的误导 ,在当地医院未进行抗休克补液治疗 ,造成患者 4 8h无尿。于伤后 5d收入本单位。查体 :患者神志淡漠 ,体温 38.1℃ ,心率 12 0次 /min ,血压90 / 6 0mmHg(1mmHg =0 .133kPa) ,血钾 5 .5 3mmol/L ,血钠 12 5 .2mmol/L ,血氯 95 .3mmol/L ,肌酐 5 2 7.9mmol/L ,尿酸 5 85 .5mmol/L ,创面溶痂且分泌物多。入院后立即给予利尿合剂、酚妥拉明、多巴胺等治疗 ,同时行血液透析。效果不佳 ,入院 2h患者…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发症的防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 1 990~ 1 999年共收治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旁亢 ) 1 1例 ,在治疗过程中 ,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通过治疗及护理 8例痊愈出院。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例中 ,男 2例、女 9例 ,年龄 1 3~ 46岁 ,平均2 3 .3岁。实验室检查 :血钙 2 .5~ 5.1 mmol/L,血磷0 .7~ 1 .3 mmol/L,血甲状旁腺素 ( PTH) 3 5~ 72ng/L;1 1例病人分别有两处以上 (锁骨、肱骨、髋骨、股骨 )的纤维囊性骨炎 ,其中 4例 X线检查示全身骨质疏松 ;超声波检查示甲状旁腺肿块。术前自发性骨折 7例 ,其中 6例入院前已发生骨折。术后呼吸困难 3例 ,低血钙致手…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下血糖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状态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变化特点。方法:测定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小球病变患者血液透析前、透析2h、透析结束时、透析结束后2h血糖,对两组患者血糖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糖为(8.3±4.4)m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血糖为(7.8±2.3)mmol/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2h糖尿痛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为(3.0±2.1)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糖为(4.7±1.3)mmol/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结束时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为(1.9±2.4)m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糖为(4.4±2.2)mmol/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透析结束后2h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糖为(2.1±1.4)mmol/L,慢性肾小球病变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糖为(5.6±2.1)mmol/L,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血糖下降快,透析结束后血糖恢复慢,透析期间和透析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后严重出血的效果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7例MPCNL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28~68岁,中位年龄55岁.结石单发2例,多发5例,其中铸型结石2例.结石位于下组肾盏4例,中组肾盏1例,上组肾盏2例,肾盂和输尿管上段4例.患者术后平均10.7 d出血,出血持续l~14 d,总出血量600 ~1800 ml.实验室检查:SCr 77~186 μmol/L,平均94μmol/L;BUN 2.58~8.03 mmol/L,平均4.85 mmol/L.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弹簧钢圈栓塞治疗. 结果 肾动脉造影示假性动脉瘤6例,其中合并动静脉瘘1例;未显示出血灶1例.6例均成功地进行了肾动脉弹簧钢圈栓塞治疗,术后3~7d出血停止.术后2周复查SCr为59 ~ 98 μmol/L,平均78.3 μmol/L,BUN为1.86 ~ 6.92mmol/L,平均4.80 mmol/L. 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PCNL术后严重出血效果显著,肾功能受损轻,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紫癜性肾炎合并膜性肾病十分罕见,我们发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19岁,囚四肢皮肤出血点伴腹痛5年,双下肢水肿15 d,于2008年10月19日入院.5年前患者接触甲醛后四肢皮肤出现出血点,伴腹痛、黑便,当时血压160/120 mm Hg,眼睑水肿.尿检蛋白3+,潜血l+;大便潜血+.BUN 9.1 mmol/L,Scr 53.9 μmol/L.余无异常,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含钙1.25mmol/L浓度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伴相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的钙磷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HD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连续2次血iPTH〈100pg/ml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含钙1.5mmol/L透析液)和治疗组(含钙1.25mmol/L透析液),每组各30例,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并记录研究前、研究后l、3、6个月等不同时期患者血iPTH、血清校正钙、磷、钙磷乘积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另外,选择使用含钙浓度1.5mmol/L和1.25mmol/L透析液进行MHD的患者各20例,检测单次透析前、透析结束时以及下次透析前的血清校正钙、磷和iPTH浓度。结果:(1)治疗组单次透析后血清校正钙、磷和钙磷乘积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iPTH浓度较透前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上述血钙和iPTH浓度无明显变化;(2)透析后治疗组血清校正钙和钙磷乘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iPTH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1个月后血清校正钙、磷和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开始下降,3个月后进一步下降,P〈0.05,6个月后各项指标趋于稳定;iPTH水平1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1。(4)对照组治疗后1、3、6个月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iPTH〈100pg/ml MHD患者应用含钙1.25mmol/L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能较好地控制其血清校正钙、磷、钙磷乘积水平,有效地改善被过度抑制的甲状旁腺功能,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后,糖尿病对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良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收治26例,股骨骨折9例,足骨骨折1例,桡骨骨折3例,胫骨骨折13例.患者均知道自己患有Ⅱ型糖尿病,患糖尿病时间2~12年,大部分在持续治疗中.首次术前空腹血糖值6.8~16.6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11.6%.初次手术至再次就诊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3个月;二次入院时分别进行血糖测定:空腹血糖值9.8~23.6mmol/L;糖化血红蛋8.9~13.8%.入院后就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缜密相关治疗方案以控制血糖:分别用静点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1~3周时间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糖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 5%).并且在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后再持续治疗、监测、控制2周后,行二次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经9-36个月(平均2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23例,部分愈合3例.结论: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生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骨折的发生率与其本身的糖尿病有一定的关系.而且骨折后骨折愈合的快慢及愈合的程度亦因其患有糖尿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16岁,因间歇性颜面、双下肢水肿3年,头痛1周入院.患者3年前"感冒"后1周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于当地医院查尿蛋白3+,血Alb 15 g/L,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泼尼松45 mg/d治疗,水肿消退、尿蛋白转阴,半年后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