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引起多种眼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血管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新生血管药物是目前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ranibizumab自2006年上市以来,其卓越疗效一直倍受关注。近两年有关ranibizumab治疗CNV性疾病的研究领域十分活跃,密切跟踪和及时更新这些日新月异的相关信息十分必要。本文重点就近两年来ranibizumab的新结果、新观点和新理念进行综述,力求知识结构新颖,以期能够为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过去20年,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治疗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黄斑光凝研究首先明确了激光在治疗CNV中的价值;经瞳孔温热疗法克服了激光光凝的缺点,但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近年来,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突破了黄斑中心凹下CNV治疗的"禁区",是CNV治疗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Pegaptan ib、R an ib izum ab、B evac izum ab等药物在治疗CNV方面也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效果;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手术治疗、滋养血管激光光凝治疗等也显示了一定的疗效。目前,最被推崇的是所谓联合疗法如PDT联合TA,PDT联合抗新生血管因子、甚至PDT联合TA以及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三联疗法。所有这些进展为CNV患者带来了希望,我们进入了CNV治疗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学改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β受体在结膜、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眼外肌、小梁网、睫状肌、晶状体和视网膜中均有表达。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结合,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白...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临床应用或研究目的不同,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明确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对我们进一步研究CNV的发病原因、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总结了CNV的不同分类法,按照病因分类有助于CNV的病因治疗,并判断预后;根据组织病理分型对于手术取出CNV膜的预后有参考价值;以CNV距离中心凹的位置分型对激光光凝CNV有指导意义;根据FFA将CNV区分为典型性和隐匿性两类,有助于指导近年来开展的光动力治疗、经瞳孔温热疗 法等治疗方法;ICGA的优势主要在于可将一部分隐匿性CNV重新确定CNV的位置、边界、范围 ,是我们检查和定位CNV的一项重要工具。通过以上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CNV的治疗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57-60)  相似文献   

6.
非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因复杂,自然预后差异较大,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当前对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激光光凝、局部或全身抗炎药物、黄斑下手术取出CNV、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等。然而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引入,不同方法在不同时期内临床应用的广泛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根据CNV的病因、自然预后以及患者自身的特定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非AM D性CNV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KBP)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Brown Norway大鼠随机分为KBP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只,右眼为实验眼.采用532 nm激光建立CNV模型.激光光凝后1周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检查后第2天,KBP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浓度为4 mg/ml的KBP溶液5μl,对照组大鼠玻璃体腔注射5μl去离子水.两组大鼠注射后1、2、3周行FFA检查,各时间点检查后,分别摘除5只大鼠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免疫组织化学3-氨基-9-乙基咔唑染色.应用Image Pro Plus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CNV渗漏面积和激光光斑区累积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结果 激光光凝后1周,FFA检查结果显示CNV形成,可见荧光渗漏.注射后1、2、3周,KBP组大鼠CNV渗漏逐渐减少;对照组大鼠CNV渗漏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加.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KBP组光凝斑面积较对照组光凝斑面积逐渐缩小,新生血管亦逐渐萎缩;对照组光凝斑处新生血管持续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大鼠激光光凝后1周,视网膜VEGF(F=1.29)、PEDF(F=6.29)表达平均累积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1、2、3周,两组大鼠视网膜VEGF、PEDF表达平均累积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F=14.16、66.89、24.34,PEDF:F=4.22、62.04、233.05;P<0.001).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KBP能有效抑制CNV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糖皮质激素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与眼内疾病密切相关,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抑制CNV生长是此类疾病当前临床治疗关键,也是该基础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在眼内CNV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9.
老年黄斑变性(AMD)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主要眼底特征为黄斑区地图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其中CNV是危害视功能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围绕有关AMD的CNV药物治疗,对皮质类固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脱氧氟尿嘧啶核苷等药物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31-334)  相似文献   

10.
曲冬懿  何守志 《眼科研究》2005,23(3):249-251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氪激光诱导BN大鼠CNV,检测Ang2mRNA,Ang2和Tie2在CNV中的表达,探讨其作用。结果Ang2mRNA在正常BN大鼠视网膜无表达。光凝后7d,Ang2mRNA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染色密度最高(P<0.05),7d后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Ang2及受体与Ang2mRNA表达部位及趋势相同。Tie2在正常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结论Ang2和Tie2结合,参与CNV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眼脉络膜厚度(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开放性无对照研究.临床确诊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31例31只眼(AMD组)以及病理性近视CNV患者33例33只眼(病理性近视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之后每一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AMD组、病理性近视组患眼平均注射次数分别为(4.23±1.33)、(2.27±0.88)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患眼中心凹下CT.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的CT变化.分析末次随访时CT降低值与注射次数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l、3、6个月,AMD组患眼平均CT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9.68±11.02)、(12.58±11.04)、(13.84±11.67) μm.AMD组患眼治疗后1、3、6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6.34、6.60,P<0.001).病理性近视组患眼平均CT分别为(81.09±63.20)、(79.52±63.64)、(79.88±62.46) μm,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2.06±10.92)、(3.64±8.78)、(3.27±7.20)μm.病理性近视组患眼治疗后1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7);治疗后3、6个月平均C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2.61,P=0.024、0.0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MD组、病理性近视组患眼末次随访时CT降低值与注射次数均无相关性(r=0.04、0.30,P=0.815、0.099).结论 玻璃体腔重复注射雷珠单抗会引起渗出型AMD及病理性近视CNV患眼的CT降低.  相似文献   

12.
Zhao SH  He SZ  Shi XH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8):522-52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FLK1受体在氪激光诱导的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氪激光对30只雄性BN大鼠实验眼进行视网膜光凝,创建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3、7、14、21、28及56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处死大鼠后摘除眼球,制作组织病理学标本观察,原位杂交检测VEGFmRNA,免疫组化检测VEGF和FLK1受体。结果 正常BN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均表达VEGFmRNA。实验眼光凝后3 d,光凝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外核层缺损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VEGFmRNA,此时视网膜下未形成CNV;3-21 d视网膜内VEGFmRNA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1);21 d与28 d和56 d比较,VEGF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光凝后7 d,FFA检查可见光凝区有圆盘状荧光素渗漏。病理切片可见视网膜下形成CNV,CNV中VEGFmRNA表达阳性;7~21 d,CNV中VEGFmRNA阳性染色面积及吸光度(A)值逐渐增加(P<0.01);21 d后VEGF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FLK1受体表达阳性;光凝后7 d,CNV中FLK1受体表达阳性;随CNV的增生,FLK1受体阳性染色面积及A值逐渐增加(P<0.01);21 d与28 d和5  相似文献   

13.
眼部新生血管与多种眼部疾病相关,是引起视力严重损害的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一直是眼科界的难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易扩增、多向分化潜能、免疫原性低和伦理学争议较少等特点,使其在干细胞生物学领域中备受瞩目,而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策略,更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雨生  李夏 《眼科》2007,16(4):226-228
随着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探索CNV相关疾病的最佳治疗手段已成为眼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近年来针对CNV相关疾病开展的联合疗法的效果较单一疗法更优越,但对联合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临床研究是客观评价联合疗法价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anse-1,sflt-1)是具有抗血管化作用的强力因子之一.sflt-1以游离形式存在,是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高亲和中和抗体,能阻断其信号传导,抑制血管化作用.本文综述了sflt-1的来源、存在形式、抗新生血管作用机制、在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研究进展及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见于多种眼部疾病,是引起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多项研究表明,Notch信号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相邻细胞间的信号转导通路,Notch信号途径可参与血管形成中的多个步骤,并与多种细胞及多种信号通路发生交互作用.因此,揭示Notch信号在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多细胞参与、多因子调控的复杂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炎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炎性介质(如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等)在CNV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Anecortave acetate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诸多眼底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破坏已形成的CNV为目的 ,但效果有限.针对CNV病因进行的药物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Pegaptanib、Ranibizumab及Bevacizumab的作用靶点均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而Anecortaveacetate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激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是干扰新生血管的生长.随着对CNV发生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针对其病因而开展的有效治疗研究,将为临床治疗CNV患者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小胶质细胞的嘌吟受体(P2)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磷酸吡哆醛-6-偶氮(苯-2,4-二磺酸)四钠盐水合物(PPADS)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CNV 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6~8 周龄C57BL/6J 小鼠25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 只)和模型组(20 只),模型组小鼠均制作激光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抑制激光诱导的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12只雄性棕色挪威(BN)大鼠平均分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每一只大鼠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采用半导体激光围绕其视盘激光光凝8点后,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腔立即分别给予2.00 μl bevacizumab和乳酸林格注射液。激光光凝后7、14、21 d两组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动态观察CNV的形态及渗漏情况。激光光凝后21 d摘除实验眼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两组CNV的高度,同时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NV斑块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光凝后7 d,ICG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和对照组均有CNV生成。FFA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的渗漏强度始终比对照组弱,但bevacizumab组渗漏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bevacizumab组CNV平均厚度比对照组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bevacizumab组VEGF表达阴性。结论 激光光凝后立即玻璃体腔注射2.00 μl bevacizumab可以降低CNV厚度并抑制其渗漏,但不能阻止CNV的生成,抑制CNV渗漏的效果不能长时间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