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纤维化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平  蒋明德 《新医学》2008,39(12):829-831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其中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该文综述了肝纤维化的病因、发病机制等,重点介绍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抗氧化应激,调节相关细胞因子的活性,干扰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诱导凋亡,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指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肝细胞被反复破坏再生,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脏中过度沉积的结局。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是损伤肝脏的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细胞类型,且有部分细胞因子参与。目前,临床中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抑制HSC的增殖、激活,促进HSC凋亡。本文就以HSC作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及抗肝纤维化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和它的终末阶段肝硬化在世界范围威胁着人类健康。在我国,约有1.25亿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我国公民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在全世界,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所引起的肝纤维化、肝硬化也相当常见。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还有自体免疫性肝炎、遗传因素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后者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相关。近年来,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进展,而由于酒精消费方式的改变、肥胖和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所引起的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增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防治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夏金荣  侯军良  曹树旺 《临床荟萃》2006,21(20):1514-1517
众所周知,肝纤维化(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至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以HSC为靶点的实验性干预和治疗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现就靶向HSC的抗H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介绍了国内外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及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进展,报道了各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以及临床药物治疗肝纤维化的初步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实质是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降解失衡,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到肝硬化必经的阶段,早期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肝病治疗中至关重要。而血小板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促进肝细胞增殖和肝实质再生的同时激活肝星状细胞与内皮细胞、诱导白细胞招募、加重微血管功能障碍,参与肝纤维化的进程。本文介绍了当前抗血小板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中的进展,以期为肝纤维化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是影响慢性肝炎预后的重要环节 [1 ]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的、过量的细胞外基质 (特别是胶原 )沉积 ,它是细胞外基质合成过多或降解不足的直接后果。抗纤维化的治疗分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 ,如抗肝炎病毒、抗血吸虫病、戒酒、祛铁、祛铜等 ;二是针对抗肝纤维化本身的治疗 ,如抑制 HSC的激活、抑制胶原的增生、促进胶原的降解等 [2 ]。但迄今为止 ,国外尚无实质意义上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或方法投入临床应用。我国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崔速南  汪明明王灿 《新医学》2005,36(10):613-614
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且主要表现在肝星形细胞的活化、表型改变等方面,笔者对部分细胞因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程序性反应,是动态和可逆性病变,其形成和发展涉及诸多因素。目前肝纤维化治疗主要方法包括:①去除病因;②减少炎症或抑制宿主免疫反应;③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和增殖;④增加细胞外基质(ECM)降解;⑤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相似文献   

11.
In chronic schistosomiasis, hepatic fibrosis is linked to the portal hypertension that causes morbidity in Schistosoma mansoni infection. Silymarin (SIL) is a hepatoprotective and antioxidant medicament largely prescribed against liver diseases that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prevent fibrosis during acute murine schistosomiasis. Here we employed silymarin to try to reverse established hepatic fibrosis in chronic schistosomiasis. Silymarin or vehicle was administered to BALB/c mice every 48 h, starting on the 40th (80 days of treatment), 70th (50 days), or 110th (10 days) day postinfection (dpi). All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analyzed at 120 dpi. Treatment with silymarin reduced liver weight and granuloma sizes, reduced the increase 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and reduced the established hepatic fibrosis (assessed by hydroxyproline contents and picrosirius staining). Treatment with silymarin also reduced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13 (IL-13) in serum and increased the gamma interferon (IFN-γ)/IL-13 ratio.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IL-13 levels in serum and hydroxyproline hepatic content in both infected untreated and SIL-treated mice, with decreased IL-13 levels corresponding to decreased hydroxyproline hepatic contents. Treatment with either SIL or N-acetylcysteine reduced both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 cell lines and basal/IL-13-induced production of collagen I, indicating that besides inhibiting IL-13 production during infection, SI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most likely contribute to inhibition of collagen production downstream of IL-13.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ilymarin interferes with fibrogenic cytokines, reduces established fibrosis, and inhibits downstream effects of IL-13 on fibrogenesis, indicating the drug as a safe and cheap treatment to liver fibrotic disease in schistosomiasis.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肝脏中,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通过信号转导,调控肝脏细胞的结构、功能与代谢,保持各种细胞与ECM数量比例与空间位置的相对稳定。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的代偿反应所形成的一种肝脏瘢痕组织,并导致ECM、细胞群和细胞因子的复杂改变,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抗纤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 3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病人口服抗纤颗粒,对照组病人口服西药秋水仙碱,分别于6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观察组使用抗纤颗粒后,肝纤三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项目中纳差、乏力、腹胀、面色薰黑、肝区疼痛、肝掌、蜘蛛痣症状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治疗后好转.结论 抗纤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早期阶段,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随着对外泌体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外泌体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密切。外泌体作为细胞通讯间的重要物质,通过靶向传递活性物质到靶细胞体调节细胞功能。在肝脏中,肝实质和非实质细胞可以将外泌体靶向传递的活性物质释放到邻近的肝细胞或非实质细胞中以调节肝损伤后的肝脏重塑。作者团队以肝纤维化为研究目标,以外泌体为导向,以期为中医药调节外泌体靶向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研究血管内皮祖细胞对于了解成人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形成的过程有重要意义,而细胞因子尤其是造血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作为体内的细胞刺激物质对血管内皮祖细胞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和一些造血调控相关的细胞因子(G-CSF、EPO、HAPO和IL-18)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联合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以临床诊断为肝纤维化患者2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55例,设(A)对照组,(B)鳖甲煎丸组,(C)大黄虫丸组,(D)鳖甲煎丸+大黄虫丸联合用药组,分别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除对照组外,肝纤四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鳖甲煎丸组和大黄虫丸2组无明显区别(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鳖甲煎丸组和大黄虫丸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鳖甲煎丸和大黄虫丸均能降低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指标,二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联合大黄(庶虫)虫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以临床诊断为肝纤维化患者22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55例,设(A)对照组,(B)鳖甲煎丸组,(C)大黄(庶虫)虫丸组,(D)鳖甲煎丸+大黄(庶虫)虫丸联合用药组,分别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内径、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除对照组外,肝纤四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得以改善,鳖甲煎丸组和大黄(庶虫)虫丸2组无明显区别(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鳖甲煎丸组和大黄(庶虫)虫丸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鳖甲煎丸和大黄(庶虫)虫丸均能降低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指标,二者联合用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肝静脉血流频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改变与肝组织病理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超声引导下肝穿对70例慢性肝病进行肝组织病理分析,并运用多普勒技术对70例慢肝患者和70例正常人进行肝静脉频谱测定。结果 慢性肝病肝静脉多普勒波形改变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肝静脉多普勒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 ,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 ,大多数患者会发展成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 ,特征之一是细胞外基质产生与降解的失衡而导致的肝纤维的过度沉积。细胞外基质主要由肝星状细胞产生 ,同时多种细胞因子如TGF β1、PDGF、TNF α等也参与了这一过程。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 ,尤其在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