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经常用单枚克氏针做髓腔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此法操作虽然简单,但钢针需穿过关节面及指伸肌腱,对关节面有一定损伤,又因制动时间较长,有时易造成指伸肌腱与关节粘连,使关节活动受限。我科自1995年起改用不经关节面的固定方法治疗30例手部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应用透明质酸钠(SHP)作为防止肌腱粘连的辅助药物,Ⅰ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8例46指,配合早期功能练习,经8个月以上随访,按TA法评定疗效,优良率88.4%,与对照组比有明显差异(P〈0.01)。就SHP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高分子SHP具有促进肌腱愈合、防止或减轻术后粘连、改善肌腱滑动的作用,并强调无损伤操作和早期功能练习的预防肌腱粘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手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发生的性质与范围,分析产生粘连的原因,为临床上指导肌腱松解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9例157指不同部位手部屈指肌腱粘连松解手术病例,观察肌腱粘连发生的性质、范围。结果 98.9%Ⅰ、Ⅱ区肌腱修复后产生腱鞘内广泛粘连,95.6%Ⅳ区肌腱损伤后产生滑液囊内广泛粘连,其余Ⅰ、Ⅱ区或Ⅳ区肌腱修复后发生自I区至Ⅴ区的更加广泛粘连;Ⅲ区与Ⅴ区肌腱修复后粘连发生在Ⅲ区或Ⅴ区局部。结论 外源性愈合机制导致肌腱缝合部位紧密的瘢痕粘连;血液渗出与术后制动导致腱鞘或滑液囊内的广泛粘连。彻底的肌腱松解术应该解除上述两部分粘连。  相似文献   

4.
Ⅰ区指伸肌腱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常伴有肌腱附着点发生小块撕脱骨折。由于此区肌腱结构特殊,伤后愈合能力差,易再次出现肌腱断裂。此区肌腱损伤治疗方法较多,1999年8月-2002年9月我们共收治27例此类患者,均采用缝合绑扎的方法固定肌腱与指骨,实践证明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屈肌腱损伤手术中针头临时固定肌腱的方法。方法52例患者67条屈肌腱损伤修复术中采用针头贯穿伤口近侧皮肤固定肌腱近端、贯穿伤口远侧皮肤固定肌腱远端的方法修复肌腱损伤,术后随访2-8个月,观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操作简便,易于肌腱修复,术后TAM法评定疗效优良率达83.0%。结论该改进方法优点突出,方便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二、四掌背动脉逆行皮瓣及肌腱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994年24例手指软组织缺损行第二掌背动脉皮瓣或第四掌背动脉皮瓣修复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4例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11例肌腱皮瓣术后随访5个月~6年,肌腱功能恢复按TAM评定法:优2指、良6指、中3指。结论 第二、四掌背动脉逆行皮瓣及肌腱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易于操作、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深低温保存异体肌腱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临床实践中常应用肌腱移植来进行修复重建。自体肌腱移植是传统的方法,但肌腱来源有限,供腱处的形态功能可能受影响,而且扩大损伤范围,从而限制了其应用。人工肌腱组织相容性及其材料与受体肌腱愈合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同种异体肌腱作为自体肌腱的替代,与自体肌腱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而且来源广泛,特别是在多条或长距离肌腱缺损,而自体肌腱来源受限时,更显示出异体肌腱移植的优越性,经深低温冷冻处理后其抗原性大大降低,并可长期保存,已成为当前异体肌腱移植的主要处理方法。本文对近几年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肌腱的研究应用做一浅述。  相似文献   

8.
丁云 《海军医学杂志》2005,26(2):125-127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俗称“漏肩风”、“五十肩”。好发于50岁左右。病因是肩部活动范围大,肩部肌腱经常受到上肢重力和肩关节大范围活动的牵拉,较易劳损而发生变性。肩关节部位分布的肌腱主要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肱二头肌短头肌肌腱、冈上肌肌腱、三角肌下滑囊等,本病则是在这些软组织劳损性炎性病变或外伤受寒的基础上发病的。上述诸因素造成的韧带、肌腱、关节囊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性改变如得不到有效治疗。久而久之则发生粘连、钙化。同时因患者的保护性活动限制或长期被动固定易促进粘连的形成,最终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可以同时修复示指或中指皮肤肌腱复合缺损的较好方法.方法:以第二掌背动脉为轴型血管,设计逆行岛状皮瓣,同时带示指固有伸肌腱,修复示指或中指皮肤肌腱复合缺损.结果:8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7例随访3~38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好,两点辨别觉6~11mm,平均8.6 mm,肌腱缺损修复后功能恢复:良4例,可3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肌腱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所带的肌腱有血液供应,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且有第二掌背神经提供感觉,是修复示指或中指皮肤肌腱复合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屈指肌腱损伤与修复中粘连预防研究进展姚新德(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桂林市541001)屈肌腱损伤或手术后往往因肌腱粘连临床上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能使肌腱愈合快,无粘连,功能恢复好,这是当今国内外手外科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将有关预防肌腱粘连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肌腱出现炎症刺激或出现细微撕裂时就称为肌腱炎。腕部肌腱炎多出现在腕管部位,通常,肌腱炎可导致病变关节周围的组织疼痛,工作和运动中过度使用关节后尤其严重。一些患者,关节可能会变得无力,关节周围可能变得红肿以及触摸有温热感。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质量,常常迁延难愈;越早治疗,就能越快地恢复强度和灵活度。依据肌腱炎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以暂时需要使用夹板、支具或吊带(用于上肢肌腱炎)。多数情况下,腕部肌腱炎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症)是常见的腕部肌腱炎。  相似文献   

12.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易发于用拇指捏持操作者,由于手指屈伸频繁,屈指肌腱和腱鞘因摩擦劳损而发病,严重者有闭锁、弹响和疼痛,局部皮下可触及硬性结节,有压痛,俗称“弹响指”、“扳机指”。本病有局部封闭、针刀或手术等治疗法,有复发、创伤重等并发症。因此、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剥术治疗此病。疗效明显、创伤轻、无复发,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由于术后患指功能位外固定3周,粘连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功能恢复,多半需第二次手术以恢复患指功能。我科自1992年收治30例鞘管区屈指肌腱损伤的病人,通过对缝合方法及操作技术的合理改进.术后患即刻进行自主功能练习.总有效率达100%,无1例发生粘连或再次断裂。  相似文献   

14.
肌腱缝合的目的是使两腱的腱端靠拢,或是使某一腱的腱端牢固地缝于邻近的一腱或数腱上,并保持此位置,直到其愈合.在缝合肌腱时,操作应轻巧而精细,无创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不应该在腱的滑动面上造成任何操作上的缺点.待缝合完成后,应将钳夹过的腱端均予切除.通常不用钳或镊去钳捏肌腱,而是用支持线牵拉肌腱.肌腱暴露于空气中时间如太久,应该用生理盐液使其湿润,防止干燥,并仍保有原来的光泽,否则会在其表面沉积纤维素,以后即发生粘连.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型钢板及螺钉治疗掌骨、指骨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志刚  谭振刚 《吉林医学》1998,19(4):226-226
临床上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克氏针或钢丝固定,此法操作虽然简便,但随之会产生关节面损伤,固定不确实致骨不愈合,指伸肌腱与关节粘连是造成创伤性关节炎等诸多并发症而影响治疗效果。我科自1991年7月起改用微型钢板及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85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手屈指肌腱损伤缝合方法的发展郭义柱,综述,张伯勋,审校手屈指肌腱损伤的修复一直是使手外科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许多因素,象切口的选择、缝合方法、腱鞘与滑车的是否保留、初期处理或是二期处理、腱纽是否破坏、术后制动或活动等,都会影响肌腱的修复结果。许多手外...  相似文献   

17.
肌腱损伤后修复一直是骨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修复肌腱的材料主要有自体肌健、人工肌腱及同种异肌腱等几种。自体肌腱移植已经获得成功,但取材受限。人工肌腱不能充分腱化,常导致失败。低温冷席的同种异体腱修复肌腱或韧带在国外已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应用。低温冷冻技术设备要求高,且需要建立肌腱库,在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难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以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踝、跟腱和戏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方法:对22例足跟、踝、跟腱和胫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行急诊或延期行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19例全部成活,3例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自愈。结论:腓肠神经滋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操作简便,成活率高,风险低,损伤轻,是修复足跟、踝、跟腿外和小腿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9.
黄应勋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1):125-125
掌长肌肌腱位置浅表,形态扁薄,与前臂的筋膜以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连结密切,因而分布血管丰富。临床上对掌长肌肌腱定位的取材方便,成活率高,对于指腱鞘内移植修补较为理想。手指腱纤维鞘管内指屈肌腱断裂的晚期修复,常在手指指间关节被动伸屈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时,采用游离肌腱移植术修补,移植多采用掌长肌腱。传统的游离移植法因肌腱没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高频超声在肌腱损伤及损伤预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49例肌腱损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高频超声检查,术中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探查,对检查结果和探查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术后随访工作进行。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情况相符;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患者肌腱损伤断端内部回声与吻合口形态一样,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改变。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肌腱损伤,操作简便,检查准确,诊断效果显著,能够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参考,临床价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