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short-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staging operation in women with endometri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评价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病理分期时代下临床分期的不足及改进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比较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差异。[结果] 与手术病理分期相比,临床分期Ⅰ期误差率为16.15%,临床分期Ⅱ期误差率为82.79%。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总误差率为37.19%,术后有11.25%患者危险分层由低危转为高危。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Ⅰ期5年生存率85.37%,手术病理Ⅰ期5年生存率为93.39%(χ2=10.32,P=0.001) 。临床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5%,手术病理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高,推荐将术前MRI及宫腔镜等检查纳入临床分期中以增加术前对病变范围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影响意义。方法:对在我院1987年10月~1996年10月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平均年龄53.3岁,总5年生存率69.1%,手术病理分期Ⅰ~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54.5%,28.6%和25.0%(P<0.01),而盆腹腔转移率为9.1%、36.4%(P<0.05),100.0%和100.0%,总的转移率为32.1%(27/84)。盆腹腔淋巴结阳性率为21.7%(10/46),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31.0%(13/42)。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的患者盆腔转移率较<1/2者高,且5年生存率较低,两者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对手术后患者的后续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影响意义。方法 :对在我院 1987年 10月~ 1996年 10月住院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8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患者平均年龄 5 3 3岁 ,总 5年生存率69 1% ,手术病理分期Ⅰ~Ⅳ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2 % ,5 4 5 % ,2 8 6%和 2 5 0 % (P <0 0 1) ,而盆腹腔转移率为 9 1%、3 6 4% (P <0 0 5 ) ,10 0 0 %和 10 0 0 % ,总的转移率为 3 2 1% (2 7/ 84)。盆腹腔淋巴结阳性率为 2 1 7% (10 /46) ,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 3 1 0 % (13 / 42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2的患者盆腔转移率较 <1/ 2者高 ,且 5年生存率较低 ,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对手术后患者的后续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73例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其术前MRI表现,以FIG02009新分期方法结合病理分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73例患者中Ⅰa期136例,Ⅰb期46例,Ⅱ期51例,Ⅲa期8例,Ⅲb期7例,Ⅲcl期8例,Ⅲ2期4例,Ⅳa期6例,Ⅳb期7例,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正确率为93.4%,与病理分期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在临床治疗方式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为该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5.1岁,未绝经者占33.82%,绝经者症状多是阴道不规则出血伴阴道排液;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大,达22.86%一61.11%,术前诊刮与术后病理类型的符合率为86.79%;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肌层浸润越深、临床分期越高、组织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结论 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诊刮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学类型间均存在差异,术前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比较术者在不同阶段的手术结果,探讨学习曲线在该术式中的规律。方法选取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完成的100例手术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每25例为一组,共分成4组,代表手术的4个阶段,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病理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为(560.7+196.3)ml,D组为(369.5+126.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D组出血量少于A、B组(P<0.05)。手术时间A组为(245.2+40.7)min,D组为(188.4+25.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手术时间也短于A、B组(P<0.05)。而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切除总数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50例患者,随着医生手术例数的累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能达到相对熟练和稳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妇科手术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腹腔镜为主的微创治疗已经普遍开展.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腹腔镜手术,以及目前已经稳步成熟的机器人手术,微创治疗也已经成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术式.既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腹腔镜对于早期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近年来在无瘤观念上也提出了一些质疑,需要科学客观地分析.本文参阅分...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适宜手术范围。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另外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作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对141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官旁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05例中,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26例,占24.76%。除Ⅰa期外,其余各期均有淋巴结转移发生。Ⅰb、Ⅰc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0%与21.05%。141例行广泛性与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者中,宫旁组织转移2例(Ⅱa、Ⅲb期),宫旁淋巴结转移2例(Ⅰc、Ⅲb期),富旁血管瘤栓2例(Ⅰb、Ⅰc期)。结论除Ⅰa期外的其他各期子宫内膜癌,均宜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以及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11.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45岁的妇女子宫内膜癌常很少被妇科及病理学者所怀疑。现将我院1979~1989年所见28例进行临床和病理复习。发病率为8.8%。临床特征包括:平均年龄37.8岁,初潮延迟,月经紊乱。术前常识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和子宫肌瘤。病理所见:肿瘤直径>1.5cm,脉管转移率约25%。作者强调早期诊断必需采用诊断性分段诊刮,特别是对月经紊乱者。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病理分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妇科肿瘤疾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临床采用1988年FIGO制定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方法,以判断预后及指导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相比较,以分析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及原因.结果28例根据诊刮术中宫腔深度判定为临床分期Ia期的患者中,仅有7例与手术病理分期相符,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层浸润;绝经前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63.2%)显著较绝经后患者(11.1%)高(P<0.005),绝经后患者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较低导致总的符合率降低至39.7%;子宫异常出血时间长短与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尤其绝经后患者,应进行综合检查及评估,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与诊断性刮宫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以期正确分期并制定治疗方案及手术范围。方法 对该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52例的超声及诊断性刮宫和手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为73.1 %;子宫颈累及、子宫肌层浸润符合率为34.6 %和32.7 %;诊刮符合率为84.6 %;分段诊刮对子宫颈受累符合率为72.3 %;术中剖视判断子宫颈受累及深浅肌层浸润深度符合率为60.3 %、39 %和80.4 %。结论 对于40岁以上不规则阴道出血和月经紊乱者,应常规超声检查及配合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则可提高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益。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115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999年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1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6.7岁,在获访的90例中,手术病理分期Ⅰ期5年生存率97.6%,Ⅱ期的5年生存率90.9%,Ⅲ期61.9%,Ⅳ期0。Ⅰ、Ⅱ期与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Ⅰ级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1%,(1/32),Ⅱ级为5.6%(3/54)Ⅲ级为33.3%(6/20),Ⅰ,Ⅱ级与Ⅲ级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组织学分级与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不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8例临床诊断为I期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的病例,按1991年病理类型分类法标准发为内膜样癌及非内膜样癌两组,进行五年存活率,病理分级,手术分期较临床分期增高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五年存活率内膜样癌组为83.8%,非内膜样癌组为11.1%,病理分级内膜样癌组G154.4%,G233.8%,G311.8%,非内膜样癌组G10,G220%,G380  相似文献   

17.
张静  邓卓  李玢  张瑜  杜善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9,(13):2368-237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3月114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并以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以同期62例开腹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各方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腹腔镜手术短期效果良好,生存率相当,在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手术经验、完善的腹腔镜设备的条件下,可以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磁共振成像(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进行MRI检查的38例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MRI图像上判断肿瘤侵犯子宫肌层深度、子宫颈受累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38例患者中有35例进行手术治疗,MRI和手术病理均按照FIGO标准进行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的价值。结果 术前MRI分期的总的准确度为77.1 %(27/35),Kappa分析表明病理分期与MRI分期一致性较好(κ=0.677)。MRI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肌层(>1/2厚度)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4 %(32/35)、83.3 %(10/12)、95.6 %(22/23)、91.7 %(23/24)和90.9 %(10/11);评价子宫颈浸润分别为94.2 %(33/35)、87.5 %(7/8)、96.3 %(26/27)、96.3 %(26/27)和87.5 %(7/8);评价淋巴结转移分别为96.2 %(25/26)、66.7 %(2/3)、100 %(23/23)、95.8 %(23/24)和100 %(2/2)。结论 MRI在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受累及淋巴结转移和术前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与肿瘤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确诊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对2组超声基本特征及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进行比较;对不同病理分期及不同预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血流参数进行比较,利...  相似文献   

20.
李宏  任红莲 《肿瘤学杂志》2016,22(5):399-402
摘 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围手术期情况及生活质量。 [方法] 对10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性功能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41.30%,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性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性功能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手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9.26%,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