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细粒棘球蚴囊壁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集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的细粒棘球蚴30个。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等分为3组,每组10个包囊。对照组,用普通诊断超声照射2 min。处理组1和处理组2分别用150 W和250 W声功率对细粒棘球蚴包囊进行沿囊壁多层面的环形扫描,层面间距为5 mm,扫描速度为3 mm/s,照射时间2~10 min(根据包囊大小)。取出照射后先肉眼观察细粒棘球蚴包囊大体改变,后取囊壁组织分别制作病理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其病理改变。 结果 HIFU(250 W)辐照后,细粒棘球蚴包囊剪开处内囊壁立即发生卷曲,剥离出的内囊颜色变白、变硬、透光度降低。病理切片显示,HIFU辐照后细粒棘球蚴的内囊壁上角皮层与生发层大部分发生分离。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IFU辐照后细粒棘球蚴的角皮层纤维纹理明显改变,生发层细胞发生裂解性破坏。 结论 HIFU沿细粒棘球蚴囊壁的多层面的环形照射可明显损害细粒棘球蚴囊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与单纯HIFU辐照对离体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杀伤效果的不同,探索UCA增强HIFU杀伤棘球蚴的方法。方法采集新鲜包囊按直径大小随机分为6个区组,每组25个,每5个包囊为1试验组随机接受以下试验:普通B超照射的空白对照,0.1mL UCA处理,单纯HIFU辐照,0.1mL UCA+HIFU辐照,0.2mL UCA+HIFU辐照。HIFU辐照后观察分析包囊灰度变化,光镜观察原头蚴形态变化并计数其死亡率。结果 HIFU辐照功率一定时,加入UCA能增加HIFU辐照包囊灰度变化和原头蚴的死亡率,并且该效果随UCA剂量的增加而加强。结论 UCA能增强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蚴杀伤效率,提高对原头蚴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高吸水性树脂(superabsorbent resin, SAR)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热效应的可行性及杀伤棘球蚴内原头节效率。方法 将囊径大小为4.5~5 cm的新鲜肝包虫囊分为6个组。空白(采取普通超声照射,无SAR)对照组(Ⅰ组),空白(采取普通超声照射)对照组(囊内注入半饱和量SAR)(Ⅱ组),空白(采取普通超声照射)对照(囊内注入饱和量SAR)(Ⅲ组);单纯HIFU辐照对照组(Ⅳ组),以单纯HIFU辐照,HIFU照射+ SAR半饱和量辐照(Ⅴ组),HIFU照射+SAR饱和量(Ⅵ)。各照射试验组均采用200 w声功率、点扫的方式照射整个包囊。照射后立即测定距包囊5 mm部位肝组织、囊液、囊壁的温度,并抽取囊液涂片,经台盼兰染色后计数原头节的死亡率。结果 HIFU照射后,棘球蚴囊壁、囊液、包囊周围肝组织的温度均有升高,HIFU+SAR作用组的各测量点温度分别为:囊壁(49±0.87)℃和(55±0.81)℃,囊液(38.9℃±1.02)℃和(44.6±1.82)℃,肝(34.5±0.88)℃和(37.88±0.67)℃,均显著高于单纯HIFU照射组和超声假照组(P<0.05)。HIFU照射各组原头节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从Ⅰ到Ⅵ组)原头节死亡率分别为22.94%、23.11%、24.43%、55.28%、63.4%、74.2%,Ⅳ、Ⅴ组(即SAR协同HIFU照射)原头节杀伤效率高于单纯HIFU照射组,且达囊液饱和状态时,其内原头节杀伤效率高于半饱和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R协同HIFU照射能使棘球蚴包囊的囊壁、囊液产生明显的升温效应,协同HIFU杀伤囊液内的游离原头节,SAR的剂量越大,HIFU照射杀伤原头节的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动物体内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采自感染包虫病羊肝内棘球蚴的原头节接种小鼠腹腔,建立小鼠棘球蚴病模型。用HIFU照射小鼠腹腔棘球蚴,以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HIFU杀伤棘球蚴的破坏作用,对照组予以普通超声照射。结果HIFU对棘球蚴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随着HIFU照射时间延长,肉眼观察见棘球蚴囊塌陷变瘪。光镜观察见囊壁撕裂、生发层细胞脱落、细胞层变薄甚至消失,角皮层变薄,但层状结构未中断。扫描电镜显示生发层细胞脱落明显,角皮层板状结构疏松;透射电镜显示生发层细胞脱落、细胞间隙增宽,角皮层未见明显破坏;对照组棘球蚴囊壁结构完整。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破坏小鼠体内棘球蚴,使棘球蚴的生发层损伤,但角皮层仍然完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 联用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辐照细粒棘球蚴包囊后囊壁的损伤情况。方法 15个直径为30 mm左右的包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接受超声假照;单纯HIFU组,接受100 W HIFU辐照;HIFU+UCA组,注入0.1 mL UCA后进行HIFU辐照。辐照后观察超声图像的灰度变化和囊壁的肉眼变化,并取囊壁组织制作病理切片、扫描电镜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 100 W HIFU辐照可破坏囊壁的部分生发层和角质层;加入UCA后进行100 W HIFU辐照,生发层几乎无残留,角质层也遭到更严重的破坏。结论 UCA能增强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蚴囊壁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棘球蚴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勇  柳建发 《地方病通报》2007,22(5):116-118
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或棘球蚴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的续绦期幼虫寄生在人体肝、肺等脏器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Eg幼虫称棘球蚴(hydatid cyst),为圆型或不规则的囊状体,由囊壁、生发囊、原头蚴、囊砂和囊液组成,有的还有子囊和孙囊,囊壁外由宿主的纤维组织包绕.患者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在人体内生长缓慢,往往在感染后5~10年才出现症状,其主要危害为压迫所寄生的器官、破坏周围组织和毒性作用.一旦棘球蚴囊破裂,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或休克,甚至死亡[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的不同形成机制。 方法 苏木素 伊红染色 ,观察 40例肝棘球蚴囊、15例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mRNA在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及其邻近肝、脾实质中的表达。 结果 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分两层 ,虫体侧纤维囊壁为肉芽肿样组织 ,肝实质侧纤维囊壁内可见大量受挤压的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系统 (Glisson)和肝静脉系统 ,并与Glisson鞘相延续。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在两层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均 <0.01)。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不分层 ,为肉芽肿样组织 ,Ⅳ型胶原、FN、LN、TGF-β1及TNF-α无特异分层表达。  结论 肝、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机制不同。肝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人体形成肉芽肿样病理改变后被周围受挤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包裹 ,过度肝纤维化所致 ,肉芽肿样组织与周围纤维化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间有可分离间隙。脾棘球蚴囊周围纤维性囊壁是肉芽肿样组织包裹虫体形成 ,其与脾实质间无可分离间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在原头蚴、囊壁组织的双向电泳图中,各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检测,原头蚴和囊壁分别有40个蛋白质点和8个蛋白质点得以初步鉴定,包括有:(1)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2)代谢相关酶类: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脯氨酸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类胡萝卜脱氢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3)物质转运相关蛋白:载脂蛋白A-I;(4)应激反应蛋白(HSP70,HSP20相关蛋白)。结论初步鉴定了寄生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囊壁组织中的部分蛋白质点,其中,原头蚴中共有40个蛋白点,囊壁中有8个蛋白点。这些蛋白可能与细粒棘球蚴运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别用单频和多频聚焦超声体外照射细粒棘球蚴包囊, 观察对其囊壁的损伤情况。 方法 用羊肝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接种小鼠, 1年后处死, 自腹腔取出包囊, 选择直径约2 cm的包囊40只随机均分4组。对照组剪破包囊壁, 用3%戊二醛固定并立即冷藏。实验A组包囊用2号单频换能器(4 W)照射, 实验B组用2及3号双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和5 W)同时照射, 实验C组用1、2及3号3频换能器(功率分别为4、4及5 W )同时照射。各组均照射 1 min, 然后立即用3%戊二醛固定并冷藏。用肉眼、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其变化。 结果 肉眼见实验组囊壁变厚, 颜色浑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囊壁结构被破坏程度加重, 角皮层纤维增粗、紊乱, 生发层细胞核肿胀破裂, 线粒体明显受损, 微绒毛变短, 断裂或消失。部分区域仅剩细胞碎片和破裂的细胞核。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随超声频数增加, 囊壁内外表面被破坏程度加重, 最终正常结构被完全破坏。 结论 在体外, 复频高强度聚焦超声对小鼠细粒棘球蚴囊壁损伤明显, 其损伤程度随超声频数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绵羊和黄牛棘球蚴囊液几项生化指标的比较新疆八一农学院动医系黄燕,徐显曾棘球蚴囊液是棘球蚴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原头蚴刺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发生学上的特点使得棘球蚴囊液的成分极为复杂。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发现,细粒棘球绦虫存在明显种内分化或变异导致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高吸水性树脂(Super Absorbent Resin,SAR)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绦蚴原头节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离体原头节悬液(每mL含有2 000个原头节),分为4组:I组(仅原头节悬液)、Ⅱ组:仅SAR组( 0.01 gSAR)、III组(单纯HIFU照射)、IV组(HIFU照射+ 0.01gSAR)、Ⅴ组(HIFU照射+ 0.1 gSAR)。以声功率为100 w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30 s,辐照后悬液涂片进行台盼兰及经冰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原头节形态学改变,并用半定量方法检测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当超声剂量一定时,原头节的形态改变与SAR剂量有正效应关系,SAR量越大,其破坏程度越高。正常原头节透亮、外形完整,各实验组原头节深染或结构崩解。单纯HIFU照射组在作用60 s时,原头节死亡率为80.1%;HIFU结合不同量SAR两组原头节在HIFU作用10 s时,其死亡率分别为87.82%和89.1%。加入SAR后再经过HIFU照射各组原头节内细胞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降低,明显低于单纯超声组(P<0.05),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物产。结论SAR能增加HIFU辐照对原头节的急性杀伤作用,使原头节内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低降低,从而影响其活力。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 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处,囊壁的蛋白质浓集在72 kDa、26 kDa和17 kDa 处,囊液的蛋白浓集在72 kDa、43~55 kDa、26 kDa和17 kDa;泡球蚴总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 kDa、55~72 kDa和26 kDa处。结论 不同地区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不同亚种泡球蚴原头节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周,原头节的皮层内已有实质细胞长入,虫周有较大空隙,宿主细胞反应轻微。死亡原头节则已被大量炎细胞紧密包围;2~4周,大部分原头节的实质组织消失而形成细粒棘球蚴生发层,宿主细胞反应基本消失。而死虫周围则有夏科-雷登氏结晶体出现;2个月后,生发层外均已出现角质层,死亡崩解虫周的细胞反应开始减轻;4~6个月,细粒棘球蚴囊不断增大,并在生发层内陆续出现不育囊结构,虫周纤维组织较少,而解体的原头节内均已有大量胶原及网状纤维长入。对生发层的组织发生学以及适宜中间宿主对原头节的细胞反应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胰岛素、阿苯达唑和人工胃液刺激下,细粒棘球蚴原头节miR-71的分泌表达特征。方法从新疆屠宰场采集绵羊肝、肺细粒棘球蚴包囊,经固定、包埋及切片后,用miR-71探针进行杂交。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Digoxin抗体(Anti-Digoxin-FITC)作用,经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核酸染料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iR-71在包囊壁和原头节中的定位,分析miR-71在原头节中的分布,确定miR-71在原头节中的表达情况。在人工胃液(人工胃液组)、胰岛素(胰岛素组)或阿苯达唑(阿苯达唑组)等不同条件下培养原头节,收集上清并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结构,利用纳米粒径分析仪测定外泌体的粒径分布;利用外泌体生物标志分子烯醇化酶和14-3-3蛋白的抗体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鉴定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外泌体中miR-71的丰度。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iR-71在囊壁生发层和原头节中均有表达。人工胃液组、胰岛素组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分泌的外泌体粒径分别为48.9、49.7和65.4 nm,均在40~120 nm内;外泌体形态呈由膜包裹的球形。Western blotting从外泌体中检出烯醇化酶和14-3-3蛋白,表明外泌体提取成功。qPCR结果显示,人工胃液组、胰岛素组和阿苯达唑组原头节分泌的外泌体中,miR-71的表达量分别是其对照组的1.84、1.87和2.38倍(t=12.8、26.7、29.3,均P<0.01)。结论miR-71在细粒棘球蚴囊壁和原头节中广泛表达,且可以通过外泌体进行分泌;经胰岛素、人工胃液和阿苯达唑刺激后其分泌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Monospecific rabbit antisera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al immunization with previously purified proteins were used in the structural localization of two hydatid fluid antigens, antigen 5 and antigen B, in cyst membranes and protoscoleces of E. granulosus from human origin. The antigen-antibody reaction was revealed by an avidin-biotin-peroxidase technique. Antigen 5 was not evident in the laminated membrane of the cyst wall, but i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germinal membrane of the cyst wall and brood capsules. The parenchyma of invaginated and evaginated protoscoleces was heavily labelled. The tegument, the calcareous corpuscles, the suckers and the hooks did not contain antigen 5. Degenerated protoscoleces were also labelled. Antigen B localization was essentially identical to antigen 5, but degenerated protoscoleces were not recognized by anti-antigen B antiserum. Technical aspects and differences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