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及其配伍用于PCOS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筛选最优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OS患者IUI 634个周期,根据所采用的不同促排卵方案分成氯米芬(CC)组(84周期)、来曲唑(LE)组(76周期)、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53周期)、卵泡刺激素(FSH)组(45周期)、CC+HMG组(96周期)、CC+FSH组(75周期)、LE+HMG组(49周期)和LE+FSH组(56周期)等8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总用量、IUI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Gn组(FSH组、HMG组)及CC联合药物组(CC+HMG组、CC+FSH组)的优势卵泡数和排卵数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与LE联合药物组(LE+HMG组、LE+FSH组)(P0.05);8组中以LE组的单卵泡发育成熟率(82.89%)最高(P0.01);到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天数HMG组、CC+HMG组、LE+HMG组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P0.05);CC组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及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比例低于其余各组(P0.05);联合药物组(CC+HMG组、CC+FSH组、LE+HMG组和LE+FSH组)使用Gn的天数及总量均低于Gn组(P0.05);临床妊娠率CC组最低(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例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均出现在Gn组,14例多胎妊娠出现在Gn组(11例)和联合药物组(3例)。结论:CC组妊娠率较低,可能与其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子宫内膜厚度有关;LE组的单卵泡成熟率高,妊娠率满意;Gn组与联合药物组的临床妊娠率相当,但单独使用Gn伴随较高的OHSS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而联合促排方案则可明显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总使用量,减少OHSS的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因此,联合促排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来曲唑(LE)联合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对于宫内膜、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对73例拟行促排卵治疗的PCOS患者,分为LE组和CC组,LE组35例40个周期,在月经周期第5~9天口服来曲唑5mg/d;CC组38例43个周期,月经周期第5~9天口服氯米酚100mg/d,两组月经周期第9天开始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肌肉注射HMG,当最大卵泡的平均值≥18mm时,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U,诱发排卵,于HCG日取静脉血测雌二醇(E2)、促黄体激素(LH)、睾酮(T)、孕酮(P)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静脉血测E2、P水平,观察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妊娠率、流产率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的HMG用量,HCG日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相似,HCG日LE组直径≥14mm的卵泡数目显著成绩低于CC组,但直径≥18mm的卵泡数目两组相似,HCG日LE组E2显著低于CC组(P〈0.05),两组HCG日LH、T、P,两组妊娠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E联合HMG可作为PCOS患者促排卵的一种选择,尤其是对CC无反应和子宫内膜薄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排卵药物来曲唑联合HMG在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不孕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来曲唑(LE)组(38例)和对照组:克罗米芬(CC)组(40例)。 LE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LE5mg/d口服,第8天加用促性腺激素(HMG)至HCG日;CC组从月经第3-7天给予CC100mg/d口服,第8天加用HMG至HCG日。观察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记录妊娠率、流产例数、异位妊娠例数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例数。结果 LE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CC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排卵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LE组无一例发生0HSS。 LE组周期妊娠率高于CC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LE促排卵效果好,对子宫内膜无抑制作用,妊娠率高,并能减少OHSS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在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妇产科接受IUI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52例(共计治疗212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3组,来曲唑组53例(共计治疗76分周期),克罗米酚组59例(共计治疗83个周期),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HMG组)40例(共计治疗53个周期),另选取52例计划妊娠自然周期监测排卵患者为自然周期组,对比4组患者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优势卵泡的大小及数目,观察4组患者在注射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并对比患者临床妊娠成功率、自然流产率、多胎率等.结果 4组患者hCG日优势卵泡的大小比较无显著差异(F=0.457,P>0.05),hCG日优势卵泡数目和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9.311、13.576,均P<0.05),以HMG组最高.4组患者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912,P<0.05),HMG组妊娠率最高,自然周期组最低,4组自然流产率、多胎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426、0.916,均P>0.05).结论 促排卵周期的妊娠成功率高于自然周期,不会增加流产率,HMG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上及促进卵泡发育上均优于来曲唑与克罗米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施行IUI的不明原因患者资料,比较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CC)组、来曲唑(LE)组、CC+HMG组和LE+HMG组行IUI的妊娠情况。结果 355对不明原因不孕夫妇行713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80周期,临床妊娠率11.22%。各组间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和洗精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1、F=1.627、χ2=6.501、Z=-1.645,P均0.05)。CC、LE、CC+HMG和LE+HMG组平均排卵数均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36、-8.057、-8.258、-11.497,P均=0.000),CC组、LE组和LE+HMG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9、4.022、4.656,P均=0.000)。CC组妊娠率最高为15.29%,自然周期组妊娠率8.8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29)。结论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在IUI周期中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妊娠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达英-35治疗后来曲唑(LE)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研究对象40例,分为LE组20例和氯米芬(CC)组20例,LE组于月经周期第5~9天口服来曲唑5mg/d,CC组月经周期第5~9天口服氯米芬100mg/d。于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根据卵泡生长速度缓慢酌情给予HMG。当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8mm时,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6000U诱发排卵,排卵后口服黄体酮胶丸200mg/d。阴道B超监测记录卵泡发育大小、数量和子宫内膜厚度,于HCG日取静脉血测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取静脉血测E2、P水平。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流产率及生殖激素水平变化。每例患者观察1~3个周期。结果:两组HMG用量、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14mm的卵泡数、HCG日≥18mm的卵泡数相似。HCG日LE组E2、排卵后+7天E2均低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排卵后+7天P高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周期妊娠率33.33%高于CC组的3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无1例流产。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达英-35治疗后继用来曲唑促排卵HMG辅助,可降低HMG用量,维持良好卵巢黄体功能,提高临床妊娠率,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特别适合对CC促排卵反应不良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石丽琼  陈晓兰 《现代保健》2012,(21):139-140
目的:应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比较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卵泡发育、排卵及子宫内膜增长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接受来曲唑和克罗米芬药物治疗,hCG注射日比较两组患者的成熟卵泡发育率、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的情况。结果:克罗米酚组出现优势卵泡20例(80%),来曲唑组16例(64%),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米酚组排卵11例(55%),来曲唑组13例(8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克罗米酚组(9.01±1.97)mm,来曲唑组(7.86±1.2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排卵过程中,来曲唑对成熟卵泡增长活性较高,临床促排卵效果较克罗米芬优越.且对子宫内膜厚度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8.
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来曲唑(LE)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口服LE,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与CC组比较,血清中hCG注射日LE组E2水平较低(P<0.05),子宫内膜较厚(P<0.05),但直径>17mm卵泡数目无明显不同(P>0.05),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LE用于PCOS促排卵治疗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曲唑(letrozole,LE)、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单用或联合应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症患者尿促性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用量及排卵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COS不孕症患者300例的病例资料,根据用药方案分为CC组(100例)、LE组(100例)、CC+LE组(100例)。3组每个治疗周期中,如无优势卵泡发育,加用HMG肌注,比较3组促排卵效果、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 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个数、最大卵泡直径及妊娠结局。结果 3组h CG日最大卵泡直径、流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E组诱排时间短于CC组、LE组(P0.05),CC+LE组排卵率(91.0%)高于CC组(78.0%)(P0.05),CC组与LE组、LE组与CC+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E组HMG用量少于CC组、LE组,LE组少于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E组、LE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C组(P0.05),CC+LE组与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LE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CC组,多于LE组,LE组成熟卵泡个数少于C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LE组临床妊娠率(62.0%)高于CC组(42.0%)、LE组(48.0%)(P0.05),CC组的多胎妊娠率为8.0%,高于LE组(0),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8.0%)高于CC+LE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C、LE单独促排卵相比,CC+LE促排卵治疗PCOS不孕症可缩短诱排时间,减少HMG用量,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陈文慧  林建 《现代保健》2011,(19):24-25
目的将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58例分别用来曲唑(LE)与克罗米酚(CC)治疗促排卵,比较两组药物对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PCOS58例随机分成两组服药促排卵,服用来曲唑(LE)30例为治疗组,服用克罗米酚(CC)2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影响及妊娠率。结果来曲唑组出现优势卯泡21例(70.O%),克罗米酚组8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LE组≥16mm卯泡数明显少于CC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厚;LE组妊娠率高于CC组;CC组出现1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例出现卵巢早衰。结论来曲唑促排卵效果好,单卯泡发生率高,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妊娠率高。克罗米芬对卵巢过度刺激易引起卯巢早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来曲唑诱导排卵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30名不孕症患者随机分4组,观察组172人,对照组58人;观察组分别口服不同剂量来曲唑(2.5mg、5mg、7.5mg),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卵泡、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来曲唑2.5mg组子宫内膜厚度没有明显影响(P0.05);5mg组用药后影响子宫内膜厚度(P0.05),但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7.5mg组子宫内膜厚度影响显著(P0.05)。结论:来曲唑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搔刮术对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于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鲜胚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内膜形态异常分为搔刮组和未搔刮组,内膜形态正常为对照,比较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畀位妊娠率及流产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鲜胚移植及冻胚移植的患者中,内膜未搔刮组、内膜搔刮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0.005/0.001(鲜胚);0.036/0.009(冻胚),均P〈0.05;内膜搔刮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未搔刮组(鲜胚x2=0.861;冻胚x2=4.837,均P〈0.05),与内膜形态正常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子宫内膜搔刮处理后,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提高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李怡梅 《现代保健》2014,(10):150-152
目的:比较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1年7月-2013年10月1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LF组和CC组。比较两组的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和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排卵率、自然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E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CC组,OHSS发生率明显低于C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促排卵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周期,与传统CC促排卵相比可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发生率。在相同促排卵效果下LE在预防自然流产及多胎妊娠方面优于C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改善肥胖型和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和生殖功能的效果.方法 84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1 500 mg/d,治疗3个月经周期;肥胖组48例,非肥胖组36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变化和内分泌变化.记录排卵率和妊娠率,与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的35例PCOS患者(18例肥胖患者和17例非肥胖患者)比较.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经周期肥胖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总睾酮、空腹胰岛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非肥胖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虽有改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经周期后,不论是肥胖组还是非肥胖组患者,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累积排卵率高于用克罗米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用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治疗后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4.17% (26/48)和27.78%(5/18);非肥胖组用二甲双胍和克罗米芬治疗后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8.33%(21/36)和29.41%(5/17),二甲双胍累积妊娠率高于克罗米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改善PCOS患者内分泌状态,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佳乐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寻找影响妊娠结局的可能因素。方法对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011年应用激素替代(补佳乐)方案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准备的31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补佳乐应用的各组年龄比较,大于13天组患者的年龄偏大(t=0.04,P〈0.05);补佳乐应用时间显示,大于13天组、12—13天组、小于8天组患者的内膜厚度与平均内膜厚度相比均有差异(t值分别为0.45、0.37、0.58,均P〈0.05);各组间妊娠率无明显差别(χ2=1.37,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在年龄、内膜厚度、补佳乐用药天数、补佳乐用量上均无明显差别(t值分别为0.89、0.21、0.38、0.25,均P〉0.05)。结论应用补佳乐方案的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患者的年龄越大,应用补佳乐天数越长;应用补佳乐的天数及总量与内膜厚度及妊娠率并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克罗米芬+补佳乐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探讨影响克罗米芬的作用因素以提高IUI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病人56周期IUI治疗方案,总结了不同年龄病人用药情况及用药后在注射hCG日病人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等;结果在57周期克罗米芬+补佳乐/IUI治疗中,妊娠有6例,临床妊娠率为12%,周期妊娠率为10.7%;其中1例为异位妊娠,1例早期流产;结论克罗米芬+补佳乐可改善子宫内膜的厚度,有利于胚胎着床,结合IUI能取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12月因男方因素于本中心接受供精人工授精手术(AID)治疗的患者320例,共422个治疗周期。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5组,分别为自然周期(NC)组、氯米芬(CC)组、来曲唑(LE)组、重组人卵泡刺激素(rh-FSH)组和尿卵泡刺激素(u-FSH)组,对各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NC组、CC组、LE组、rh-FSH组和u-FSH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3%、16.5%、25.9%、22.6%和20%,CC组的临床妊娠率低于其他几组(P<0.05),NC组、LE组、rh-FSH组和u-FSH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各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A型内膜比率CC组(25%)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NC组、LE组、rh-FSH组和u-FSH组的A型内膜比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hCG日成熟卵泡个数CC组最多,与NC组和L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泡直径CC组最大,与NC组和u-F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并不一定增加AID临床妊娠率,CC组临床妊娠率较低,可能与其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内膜有关,LE组单卵泡发育效果好,临床妊娠率比CC组高,可以进一步进行临床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高龄不孕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后胚胎发育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1VpET)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共计184个周期。按照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3组:Ⅰ组(n=67,周期数为63,35岁≤年龄〈37岁),Ⅱ组(n=60,周期数为55,37岁≤年龄〈40岁),Ⅲ组(n=57,周期数为37,年龄≥40岁)。各组患者身高、体质指数、不孕年限及受孕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Ⅲ组接受IVF—ET和ICSI者的新鲜胚胎妊娠率较I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接受IVF-ET和ICSI者的冷冻胚胎妊娠率及胚胎冷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Ⅲ组妊娠率与胚胎种植率均较I组及Ⅱ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妊娠率较Ⅰ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胚胎种植率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移植率、自然流产率及活婴出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同ART下,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因素可影响高龄不孕患者胚胎着床及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降调节长方案用于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月在本中心采用垂体降调节长方案行IVF/ICSI治疗患者的95个周期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降调节方案分为两组,其中A组(41个周期)注射曲普瑞林0.1mg/d,7d后改为0.05mg/d至月经第3天促性腺激素(Gn)启动,直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hCG日);B组(54个周期)注射曲普瑞林0.1mg/d至月经第3天Gn启动后改为0.05mg/d至hCG日。比较两组曲普瑞林使用总量和时间,以及促排卵效果和妊娠情况。结果:A、B两组使用曲普瑞林时间分别为10.95±1.43d和13.17±2.53d,使用曲普瑞林总量分别为1.37±0.11mg和1.69±0.22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n日和(或)hCG日两组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在Gn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G日分别为1.29±0.60U/L、0.934-0.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6%和18.6%,P〈0.01)。结论:两种不同的垂体降调节长方案中,曲普瑞林0.1mg/d,7d后改为0.05mg/d至月经第3天Gn启动的方案临床妊娠率相对较高,用药量较,b.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形成三倍体受精卵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1987个IVF周期,按照3原核(PN)受精频率分为3组:正常组(3PN%=0, n=754)、低频3PN受精组(0<3PN%<20%,n=660)、高频3PN受精组(3PN%≥20%,n=573)。比较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及总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孕激素(P)值、精液优化后精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的获卵数以及成熟卵数低于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P<0.01)。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hCG日的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2组hCG日≥14 mm卵泡率低于正常组(P<0.01);3组之间的正常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的临床妊娠率与低频3PN受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高频3PN受精组(P<0.01)。另外,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的精液优化后精子活动比率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a级、b级精子比例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高于正常组(P<0.01),c级、d级精子比例低频3PN受精组和高频3PN受精组低于正常组(P<0.01);3组患者的着床率、优质胚胎率、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CG日较高E2水平与3PN发生有关;较高的≥14 mm卵泡率与避免3PN的发生有关;精子优化后活动比率相对偏低也与避免3PN形成有关。3PN的发生可能影响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