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宇德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399-1400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及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分组治疗婴幼儿腹泻,观察疗效。结果婴幼儿腹泻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1.6%。其中〈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1.4%;〉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1.7%,二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VAg(+)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62.7%。RV(-)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59.1%,二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疗效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疗效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论婴幼儿腹泻中乳糖不耐受发生率比较高,以〈1岁婴儿为多见;对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给予去乳糖饮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059乳糖不耐受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缺乏所引起,它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关系密切。对乳糖不耐受的研究涉及到营养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目前有关其发生机制,尤其是乳糖代谢和乳糖酶活性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的关注,但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将对此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乳糖不耐受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缺乏所引起 ,它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关系密切。对乳糖不耐受的研究涉及到营养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 ,目前有关其发生机制 ,尤其是乳糖代谢和乳糖酶活性的表达调控等方面研究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但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将对此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颜引妹  张燕  陈佳  颜路易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93-2295
目的:探讨婴儿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LI)低乳糖饮品适宜的喂养时间。方法:实验组给予短期低乳糖饮品喂养,对照组给予长期低乳糖饮食喂养。结果:实验组3~6个月的体重增长值、身长增长值、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奶粉费用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糖不耐受症婴儿短期低乳糖饮品喂养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维护其免疫功能的稳定,同时又经济实惠,值得各级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归纳乳糖不耐受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回顾乳糖不耐受的流行现状、发病机制以及乳糖酶缺乏的基因多态性、诊断方法和治疗等,总结出目前我国乳糖不耐受研究尚缺乏大范围流行病学调查证据,人群相关突变基因尚不明确,且缺乏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应深入进行乳糖不耐受的早期预防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钙摄入明显不足,仅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30%~40%,与乳类消费量极低有关(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仅为26.5g)。调查结果显示,乳糖不耐受在中国汉族居民中发生率高达80%~90%[1]。本研究应用呼气氢法研究了低乳糖牛奶对乳糖不耐受小学生乳糖不耐受发生情况的影响。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着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北京市郊募集了10~11岁小学生106名,经症状调查和口服25g乳糖后3小时呼气氢检查,以3小时内呼气氢升高在20μmol/mol以上作为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标准[2],共发现乳糖不耐受儿童85例,发生率为80.2%。选择其中健康、无重大疾病和影响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轮状病毒肠炎与其他腹泻病的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的比较;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尿半乳糖测定法判断有无乳糖酶缺乏。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RV-Ag),判断患儿有无感染轮状病毒。分组观察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结果: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2.24%。其中≤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7.56%,>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g(+)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58.21%,RV-Ag(-)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4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达62.24%,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②轮状病毒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高于其他腹泻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婴幼儿腹泻时继发乳糖不耐受可加重腹泻症状,是使腹泻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去乳糖饮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林琼  王叶红  徐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100-4101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腹泻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尿半乳糖测定试剂盒对600例儿童进行乳糖不耐受检测。结果:腹泻小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与健康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在腹泻儿童中,0~1岁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均高于1~3、4~6及7~12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泻小儿易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特别是腹泻婴儿。  相似文献   

9.
有关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清  荫士安 《卫生研究》2006,35(3):360-362
乳糖不耐受与人类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影响人类对乳及其制品的摄入。了解乳糖不耐受的分型、临床症状及诊断,对维持人体健康、降低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危险性有着重要意义。对乳糖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为人类了解、预防和控制该症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乳糖酶分型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早期基因筛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如何对乳糖不耐受进行改善和控制,尚需从多方面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益生菌与乳糖不耐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菌 ,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益生菌与健康的关系、对乳糖不耐受者的作用、益生菌及其发酵乳制品改善乳糖不耐受的机制等目前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婴儿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ance LT),在婴儿腹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LI的大便性状多为水样便,泡沫多,含奶瓣及不消化食物。如何鉴别腹泻的性质,成为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作者整理了婴儿腹泻患儿和正常健康儿采用班氏试剂法测定粪还原糖的比较资料,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年龄的增大,快奔四十岁的我,开始退渐意识到喝牛奶及补钙的需要.不想出现许多同龄人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烦恼.我喜欢喝牛奶,也知遘喝牛奶有许多好处。但我对牛奶一直过敏,每次喝都会肚子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乳糖奶粉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作用及恢复正常饮食的时机。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7月,于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24例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补液纠酸、口服思密达、肠道益生菌等常规治疗,继续原喂养方式。治疗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低乳糖奶粉喂养。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的患儿在腹泻好转后分别给予低乳糖奶粉治疗1周及2周,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比较两组腹泻反弹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76.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糖奶粉巩固喂养2周腹泻反弹率低于喂养1周(6.3%、20.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乳糖奶粉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能提高常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为喂养2周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吴忠市人民医院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豆浆或米汤混合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P=0.002)。结论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菌,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就益生菌与健康的关系、对乳糖不耐受者的作用、益生菌及其发酵乳制品改善乳糖不耐受的机制等目前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影响范围广泛。本文就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概念,乳糖酶缺乏的检测方法,乳糖不耐受的危害及其饮食控制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腹泻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极高,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腹泻的高发年龄是6个月至2岁,我国每年5岁以下儿童患腹泻3亿例次,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例,因本病住院儿童占儿科总住院人数的12%-2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关系及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去乳糖饮食的疗法。方法:采用班氏改良法检测粪便中乳糖的含量,采用EL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观察去乳糖饮食疗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结果:婴儿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6.67%;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0.73%,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0.00%;两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轮状病毒肠炎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疗法有效率为96.1%,低乳糖饮食组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有效率为35.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时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很高,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乳糖不耐受给予去乳糖饮食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0~3岁不同年龄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与小儿腹泻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尿半乳糖测定试剂盒对658例(其中354例腹泻和304例非腹泻儿童)进行乳糖不耐受检测。结果0~7个月、8个月~1岁、1~2岁及2~3岁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比例分别为32.1%、28.6%、24.8%、10.6%;小儿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比例,腹泻组与非腹泻组分别为39.3%和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腹泻组中小儿中乳糖不耐受者检出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常致迁延性腹泻病,迁延性腹泻病病因复杂,感染、食物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等均可引起.各种病因所致腹泻损害小肠黏膜时,均易继发乳糖酶缺乏而导致迁延性腹泻病.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10月采用无乳糖奶粉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合并乳糖不耐受患儿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