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淋巴清扫术是控制口腔颌面部癌瘤经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术式按解剖范围可分为:单侧全颈淋巴清扫术,双侧全颈淋巴清扫术,部分颈淋巴清扫术(舌骨上、肩胛舌骨肌上),联合根治术;按治疗目的可分为:治疗性颈淋巴清扫术,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按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性颈淋巴清扫术,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颈淋巴清扫术是控制口腔颌面部癌肿经颈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视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的不同情况,可分为颈上部淋巴清扫术、单侧及双侧颈淋巴清扫术;以及选择性或治疗性淋巴清扫术。临床上多为单侧颈淋巴清扫术与原发灶同时大块切除的联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保证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手术彻底性和避免并发症,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机体功能的最佳颈清扫术式。方法:通过对182例颈淋巴清扫术的回顾性研究,对保留颈外静脉、颈神经丛深支和耳大神经的颈淋巴清扫术式的根治效果、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功能障碍进行评价,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与常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保留颈外静脉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维持术中较平稳的生命体征、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接受双侧根治性颈清扫术的病例,保留颈外静脉将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难度,并有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其术后肩功能和耳郭和(或)耳后区皮肤感觉功能明显优于根治性颈清术式(P〈0.05).而术后颈部复发率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保留颈外静脉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术式,在保证颈清扫根治性的前提下,减轻和避免了术中、术后的颅内高压并发症和肩功能损伤及耳部感觉障碍。本术式适应证广泛,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和cN0选择性颈清扫术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口腔癌初诊患者40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8岁,中位年龄50岁,舌癌16例,颊癌15例,口底癌5例,下牙龈癌4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和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与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在功能保留方面明显优于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P〈0.05),而术后颈部复发率与经典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无显著差异。结论: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根治性颈清扫术可作为口腔癌颈清扫术的常规术式,并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首次采用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单侧和双侧全颈淋巴清扫术,探讨其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入院的舌癌患者3例,采用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单侧颈淋巴清扫术。选取2007年1月至11月4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单侧颈淋巴清扫术切口由颌下切口及半颈发际缘切口组成,颌下切口位于下颌下2~3cm。并与下颌下缘平行。尽量位于皮纹中,前至对侧颏部,后至乳突尖;然后由乳突尖处转折向下,沿发际缘下行至颈中份处。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则由双侧颌下切口及双侧半颈发际缘切口组成。单侧或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均在颈阔肌深面翻瓣后,合理利用手术拉钩牵引,充分暴露手术空间。术中评估操作的可行性及难易程度,术后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瘢痕大小。结果该切口单侧颈淋巴清扫术中暴露虽然不如类矩形切口,但通过合理牵拉仍能充分暴露术区,完成手术;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需要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颈淋巴清扫术的经验,耗时相对较长。双侧颈淋巴清扫术该切口暴露比平行切口较好,但不如“H”形切口和“T”形切口。然而通过合理牵引拉钩,能充分暴露术区,完成手术。3例单侧和4例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创口愈合良好,瘢痕较小。结论颌下,半颈发际缘切口行单侧或双侧全颈淋巴清扫术,皮瓣血运好,手术反应小,瘢痕形成少。外形美观。减轻患者心理创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用于年轻的和对美观较为重视的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对cN0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及复发的影响。方法:评价国内外1985~200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对cN0口腔癌患者颈部转移及复发影响的对照研究,研究组接受肩胛舌骨上颈清扫术,对照组为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结局变量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颈部区域转移及复发率,应用RevMan4.2.2进行Meta分析。结果:肩胛舌骨上颈清扫组的转移及复发优势比OR=1.34,95%置信区间[0.74,2.43],表明肩胛舌骨上颈清扫组与根治性颈清扫组比较,对cN0口腔癌患者术后颈部转移及复发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N0口腔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处理,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与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治疗效果一样,无显著差异。但由于某些偏倚因素可能影响结果,此结论仅供参考,尚需待新研究出现时予以再次论证。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口腔前部鳞癌患者在原发灶切除时同期或延期行颈淋巴清扫术的效果进行了比较。61例T_2期舌活动部癌或口底癌患者,27例接受延期颈淋巴清扫术28例次,34例接受同期颈淋巴清扫术40例次。结果手术侧颈部总复发率为10.9%,延期行颈淋巴清扫除术者,颈部复发率为19%,差别具显著意义。同期行颈淋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近一个世纪来巳成为标准的外科手术,该项技术的发展与麻醉学及生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关系。颈淋巴清扫术主要是摘除颈部的淋巴组织。一侧颈清扫术的标本内一般含有30—100个淋巴结及相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保留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和颈神经丛深支的新型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或称合理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在治疗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TNM分期在T2N1M0~T4N3M0之间的口腔鳞癌初诊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RND组和RRND组),RND组行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22例),RRND组行合理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23例),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颈淋巴结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RRND组术后患者面部水肿及头晕、头痛症状显著低于RND组(P<0.05);术后6个月复查,RRND组患者耳廓和肩部麻木感显著低于RND组,耳廓皮肤感觉功能和肩运动功能显著高于RND组(P<0.05);随访3年,RRND组和RND组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8.70%、4.5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与传统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相比,不会增加术后颈淋巴结复发率,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孟长民 《口腔医学》1999,19(2):90-90
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目前国内外口腔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Humao早在1964年即指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触诊假阴性率高达16~54%.而Jess在1970年报道颈转移率仅在23~29%.大量文献以原发病种为统计指导进行的颈淋巴清扫术,其颈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施行根治性(RND)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SOHND)的NO期口腔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探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对控制口腔癌。NO淋巴结转移的作用。方法:对182例NO期口腔癌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RND组和SOHND组,对颈淋巴转移、肿瘤复发及5年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7.5%,颈淋巴转移率随T分期升高而升高;口腔癌最易向颈深上淋巴结转移,其次是下颌下淋巴结和颈深中淋巴结,Ⅰ至Ⅲ平面转移占总转移率的92.0%;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7.0%,以局部和同侧颈部复发为主;RND对控制NO期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有效率为95.2%,SOHND的有效率为94.8%;RND组5年生存率为67.6%,SOHND组为72.7%;两组间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不仅能够评价NO期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状况,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发生隐匿转移的颈淋巴结。对于NO期口腔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可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作为标准的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口腔癌的发生部位和TNM分期对颈淋巴结转移及外科处理的影响。方法随访 30 1例首诊治疗口腔癌患者 ,计算颈淋巴结转移病理检出率、单纯原发灶切除后颈淋巴结复发率、颈淋巴清扫后颈淋巴结复发率。结果 病理转移检出率 41 6 % ,舌、口底、下龈、颊癌单纯原发灶切除后淋巴结复发率 32 1% ,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复发率 14 7%。结论 TNM分期是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有效依据 ,对发生于上述 4个部位的鳞癌应扩大选择性颈淋巴清扫的适应证 ,选择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需慎重  相似文献   

13.
根治口腔鳞癌时采用传统的颈淋巴清扫术常行整块颈部组织切除,由此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肩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采用保留颈外静脉及颈神经丛深支的颈淋巴清扫术,大大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4.
舌癌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舌癌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疗效,为舌癌颈淋巴清扫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342例舌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颈淋巴清扫术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 治疗性颈清术212例(222侧),选择性颈清术130例(133侧)。经3年随访,舌癌根治性颈清术、改性根治性颈清术、功能性颈清术、非连续性根治性颈清术和舌骨上清扫术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8%、7.3%、0、13.6%和40.0%,舌骨上清扫术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术式(P<0.05)。其余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性颈清术术后近1/4病理证实有转移,对于T2期以上患者应考虑选择性颈清扫术。舌骨上清扫术的术后颈部复发率明显地其他术式,临床上应摒弃此术式;改良性根治性颈清术既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又可达到与舌癌根治性颈清术相近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约10~15%双侧颈淋巴结肿大或病损超越中线的晚期头颈部癌肿病例,可能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颈淋巴清扫术有切断肿瘤交叉通道和遭致肿瘤细胞扩散的危险;同期双侧颈淋巴清扫术将是优越的方式。但是,双侧颈淋巴清扫,特别是同期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同期切除双侧主要颈部回流静脉而引起的脑水肿,甚而导致昏迷、死亡等。本文作者根据本手术后的生理变化而提出了一套处理方案,可有效地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癌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规律及其与颈淋巴清扫术间的关系。方法 对250例行颈淋巴清扫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颌面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口腔颌面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8.8%,其中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3.4%,腺上皮源性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9.6%,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8.4%,漏诊率为9.1%。结论 鳞状上皮细胞癌比腺上皮源性癌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阳性的颈淋巴结应实施颈淋巴清扫术,对N0期颈淋巴结应采取适时监测,当其转为阳性时可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王兴文  陈永辉 《口腔医学》2009,29(9):497-498
目的探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应用于早期舌体鳞癌(T1/T2cN0)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8月—2007年8月33例早期舌体鳞癌(T1/T2cN0)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资料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4.24%(8/33),术后功能与疗效良好。结论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可作为早期舌体鳞癌(T1/T2cN0)患者区域性颈淋巴清扫的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8.
颈淋巴清扫术是头颈部鳞癌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方法之一。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颈清扫术的分类、概念、内容、适应证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治与功能并举的现代外科理念,使得择区性颈清扫术在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择区性颈清扫术近年来在口腔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9.
对头颈癌适形放疗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行救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作用还缺乏认识。该文对550例颈淋巴结阳性并接受放疗的头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放疗剂量为74.4Gy,其中133例(24%)行化疗。341例行颈淋巴清扫术,209例观察,并随访颈淋巴结的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20.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缺损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以颏下动脉和颏下静脉为血管蒂的颏下岛状瓣整复口腔缺损,方法7例口腔癌肿患者接受了口腔肿瘤切除加同颈淋巴清扫术,并同期行SMIF整复口腔,缺损,其中1例施行和根治性颈清扫术、1例施行了保留颈外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其余5例施行了保留颈内静脉的改良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