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意义,从中找出能比较直接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判断依据和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8例新生儿血清中RBP、PA的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中Alb的含量;检测18例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静脉营养1周后血清中RBP、PA、Alb等指标,并与静脉营养前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出生体重儿组、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组、早产儿组RBP、PA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血清中RBP水平尤其低。18例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在静脉营养5~7 d后的血清RBP、PA水平与营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中RBP、PA水平,可评价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对及早发现新生儿营养不良,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新生儿和早产儿营养不良是近儿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以往临床上多以形态、体重测量来评价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营养状况,近年来临床上常用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作为评价新生儿和早产儿营养状况的指标,其中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含量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225例新生儿按出生体重分为3组:低体重组18例,正常体重组184例,超体重组23例.在日本东芝TOSHIBA 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中RBP、PA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Alb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体重组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RBP、PA、Alb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超体重组孕母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及孕母血RBP、PA含量与出生体重直接相关,是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脐静脉血中RBP、PA、TRF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脐静脉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浓度的检测,以分析RBP,PA,TRF在新生儿的营养状况评价中的意义。方法用美国Dade Behring BNP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TRF的含量。根据胎龄简易评分法,按出生体重百分位数图确定胎龄将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和适于胎龄儿(AGA),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SGA组脐静脉血RBP、PA含量明显低于AGA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这两组的TRF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新生儿脐静脉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新生儿营养不良早期以及亚临床营养不良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敏  梁海燕  徐建玲 《检验医学》2003,18(4):248-250
目的通过脐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含量检测判断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本OLYMPUS 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母血及脐血中RBP、PA、Alb含量.55例新生儿(男26例、女29例)分为2组低体重组15例,正常体重组40例.结果正常体重组脐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组新生儿母血中RBP、PA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脐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营养不良新生儿早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可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在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脐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前白蛋白 (PA)含量检测判断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 ,在日本OLYMPUS 10 0 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 ,检测母血及脐血中RBP、PA、Alb含量。 5 5例新生儿 (男 2 6例、女 2 9例 )分为 2组 :低体重组 15例 ,正常体重组 4 0例。结果 正常体重组脐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低体重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 ;2组新生儿母血中RBP、PA含量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脐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 ,对营养不良新生儿早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 ,可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在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纤维连接蛋白(F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肠瘘患者营养治疗支持疗法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2例医源性肠瘘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TPN)前和TPN治疗1周后血清PA、TF、Alb、FN和RBP水平。结果血清PA和RBP水平在TPN治疗1周后明显增加(P〈0.01),而Alb、FN和TF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和RBP作为评估TPN疗效的指标比Alb、FN和TF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纤维连接蛋白(FN)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肠瘘患者营养治疗支持疗法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52例医源性肠瘘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TPN)前和TPN治疗1周后血清PA、TF、Alb、FN和RBP水平。结果血清PA和RBP水平在TPN治疗1周后明显增加(P<0.01),而Alb、FN和TF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和RBP作为评估TPN疗效的指标比Alb、FN和TF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在妊娠过程中变化,为科学指导不同孕期的孕妇控制营养水平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182例在本院妇产科门诊行孕期体检和建卡分娩住院的孕妇,对按妊娠周数分为妊娠早、中、晚期组的孕妇进行RBP和传统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GB)水平检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妇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RBP在不同孕期中检出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早、中、晚期组RBP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妊娠早期组PA、ALB和HGB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晚期组PA、ALB和HGB检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孕妇机体的血容量发生明显变化时,血清RBP水平的变化趋势与孕妇营养状况有一致性。结论血清RBP是监测不同孕期的孕妇机体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检测血清RBP水平可为妊娠期内评价孕妇机体营养状况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血中前白蛋白水平的测定 ,探讨其作为评价早产儿营养状况的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 4 8例早产儿、35例足月儿血中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①早产儿组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组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②低胎龄组早产儿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高胎龄组早产儿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前白蛋白可作为早产儿宫内营养评价指标 ,为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冰 《现代护理》2006,12(21):1979-1980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 weight,VLBW)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或等于1500g的新生儿,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能力差,甚至不会吸吮,造成喂养困难,而且由于胃肠功能不成熟,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发育不成熟,容易引起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何提高VLBW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对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部分静脉(PPN)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以及喂养方法的选择做了很多的研究,笔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低出生体重儿能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对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PA、ALB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RBP、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肝炎患者血清RBP、PA、ALB同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型差异(P〈O.01)。结论:血清RBP可作为判断急性肝损害的灵敏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肝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临床多用血清前白蛋白及白蛋白作为评价新生儿的营养指标 ,而免疫球蛋白体现新生儿体液免疫状况 ,为正确评价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我们检测了 4 0例早产儿脐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 Ig G的水平 ,并分析其相关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1.1 早产儿组 4 0例 ,产妇年龄 2 1~ 34岁 ,胎龄 2 9~ 36周 ,男 2 1例 ,女 19例。出生体重 15 0 0~ 2 4 5 0 g,均无感染征象 ,Ap-gar评分≥ 8分。1.1.2 正常对照组  10 8例 ,产妇年龄 2 2~ 34岁 ,胎龄 37~ 4 0周 ,男 6 6例 ,女 4 2例。出生体重 2 6 0 0~ 4 0 0 0 g,均…  相似文献   

14.
早产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产低体重儿、极低体重儿鼻饲母乳厦静脉营养后并发症、体重覆自动吸吮时间、血生化的变化。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体重增加指标、自行吸吮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不能自动吸吮的早产儿尽快建立胃肠道营养。给予鼻饲母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5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入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短,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面评价早产儿营养状况的指标。方法:对40名早产儿和148名正常新生儿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脐血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用WFD-Y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检测脐血微量元素水平。结果:①早产儿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1,P<0.01);②早产儿脐血清前白蛋白与白蛋白、总蛋白均呈正相关(r白=0.198,P<0.05,r总=0.214,P<0.05),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体重=0.41,P<0.01);③早产儿脐血锌、铁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④前白蛋白含量与铁、铜、锌、钙、镁等微量元素无相关性。结论:前白蛋白是敏感的评价早产儿营养水平的蛋白质-能量指标,同时检测微量元素可全面地评价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及前白蛋白(PA)了解急性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Alb为终点法、Che为酶动力学法、及PA为免疫透射比浊法。比较急性肝炎组(成人组与儿童组)与对照组血清Alb、Che及PA值和敏感性。结果成人组与儿童组Alb、Che、PA降低明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扁奇度计算Alb(-12%~-17%)〈Che(-34%~-36%)〈PA(-54%--61%)。结论肝炎急性期血清敏感性PA〉Che〉Alb,尤其是PA能更旱更敏感的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损伤、恢复程度,三者联合检测对预后、用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比色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109例恶性肿瘤、40例良性肿瘤、6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PA和白蛋白(Alb)。结果 恶性肿瘤组PA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良性肿瘤组P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组PA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极显著性降低(P〈0.001);肝癌组Alb与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肝癌PA和Alb与其他恶性肿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肿瘤组总计PA阳性率为42.20%,A1b阳性率为23.85%。其中肝癌PA阳性率为79.17%;Alb阳性率为45.8%,肝癌PA与Al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各恶性肿瘤组之间PA、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对良、恶性肿瘤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可作为肝癌区别于其他恶性肿瘤的血清学标志物,亦可作为恶性肿瘤的初筛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变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供给方法,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减少静脉营养的并发症.[方法]选择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营养供给采取部分肠道喂养,剩余由静脉补足的方法,与以往单纯采用全静脉营养提供营养的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照.[结果]观察组静脉营养时间与对照组静脉营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所需营养,部分经肠道喂养供给,剩余部分由静脉补足的方法,可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使其很快适应宫外生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出生极低体重儿的特别喂养方法及护理措施,以此提高其成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50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对照组采用早产儿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抚触,在喂养方面增加了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肛管刺激和静脉营养等项目。观察比较两组的体重增长率、胎便排尽天数、住院天数、存活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25例中只有一例死亡,大大提高了存活率并且缩短了住院天数。结论:保证极低体重儿的营养需求,通过非营养吸吮、腹部按摩、肛管刺激等科学方法来加快胃肠蠕动,解决其生长发育较快与能量储存低这一矛盾,并及时给予抚触,加快了极低体重儿的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