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皮针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技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建设医院内一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14例患者资料,其中头皮针经桡动脉采血73例共163次,肝素化注射器经股动脉采血41例共63次,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对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影响。结果头皮针经桡动脉采血法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1%(155/163),两次穿刺成功率为4.9%(8/163),无1例误采静脉血,血样标本合格率100%;注射器经股动脉采血法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6%(47/63),误采静脉血23.8%(15/63),血样标本合格率65.1%(41/63);两组间穿刺成功率、误采静脉血、血样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血具有安全、简便、快捷、采血量少、标本不易混入空气及出现血凝块等优点,该技术方法明显优于肝素化注射器经股动脉采血,应作为临床血气标本采集的首选技术方法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覃桂香 《当代护士》2017,(11):121-122
目的探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9月住院进行桡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的患者100例,按采血标本编号的奇、偶数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动脉血气分析取样系统,一次性2.5ml注射器抽吸肝素液湿润;观察组使用预设型动脉血气针进行动脉采血。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穿刺采血时间,患者感觉疼痛程度及护士操作满意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设型动脉血气针用于桡动脉采血,在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时间、标本合格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肝素注射器采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次性头皮针在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拟行动脉血气分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100例,对照组用肝素化注射器直接穿刺桡动脉采血,改良组用一次性头皮针连接肝素化注射器穿刺桡动脉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成功率。结果:两组采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头皮针性行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和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集桡动脉血标本的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进行动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血;对照组53例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采血,两组均采用桡动脉垂直固定法专人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入静脉率、血肿发生率及患者的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的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6.23%,血肿发生率为3.77%,误入静脉率为0;而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79.25%,血肿发生率为16.98%,误入静脉率为3.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桡动脉采血应选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5.5号针头,可减少采血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两种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注射器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的检测效果。方法 将68例血气分析检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1ml玻璃注射器采血,对照组用1ml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分别对采血所需要的时间、穿刺成功率、自动回血及血标本中混杂空气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论 玻璃注射器采血组较一次性注射器采血组,耗时少,穿刺成功率高。建议临床上做血气分析检测时最好使用1ml玻璃注射器采血。  相似文献   

6.
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吴爱琳 《现代护理》2006,12(5):416-417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采集血气分析的2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ICU 108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头皮针套1 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2 ml或5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对2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疼痛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2组患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5.5号头皮针头桡动脉采血气分析标本,可减少对病人的影响,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也便于观察,值得在新生儿ICU护理工作中提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刚入科需要动脉采血的患者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经桡动脉进行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指垂直采血法采集桡动脉血可提高1次采血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集代替桡动脉血的可行性。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P-CPAP)早产儿足跟动脉化末梢血。方法:为120例早产儿先后采集足跟动脉化末梢血及桡动脉血0.2 ml做血气分析。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血气分析结果、平均采血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两种采血方法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采血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采集桡动脉血比较,为NP-CPAP早产儿采集足跟动脉化末梢血行血气分析不影响检查结果,且平均采血时间更短,一次采血成功率更高,皮下淤血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采集动脉血标本使用不同型号注射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和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集桡动脉血标本的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进行动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血;对照组53例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采血,两组均采用桡动脉垂直固定法专人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入静脉率、血肿发生率及患者的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的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6.23%,血肿发生率为3.77%,误入静脉率为0;而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79.25%,血肿发生牢为16.98%,误入静脉率为3.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沦:桡动脉采血应选用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可减少采血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集动脉血标本使用不同型号注射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和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集桡动脉血标本的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进行动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采血;对照组53例采用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采血,两组均采用桡动脉垂直固定法专人采血,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入静脉率、血肿发生率及患者的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的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6.23%,血肿发生率为3.77%,误入静脉率为0;而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为79.25%,血肿发生牢为16.98%,误入静脉率为3.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沦:桡动脉采血应选用一次性1ml注射器5.5号针头,可减少采血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重症患者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血气结果及两种方法护士用时长短。方法:对76例ICU危重患者血气分析进行监测,并对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采血同时计时并比较用时长短。结果:股动脉与桡动脉两个部位血气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操作用时桡动脉处明显长于股动脉处(P0.01)。结论: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不影响检查结果,但桡动脉采血平均用时更短,可节约护士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3.
护理学基础     
991491定量自动静脉采血与注射器静脉采血的比较/王新华…//山西护理杂志一1998,12(3)一128~129 结果:定量自动静脉采血48例一次成功,注射器静脉采血48例,一次成功34例,一次成功率差异显著(P<0.005)定量自动静脉采血法优于注射器静脉采血法。定量自动静脉采血法采血时间平均缩短1.smin,使护理工作既省力又省时;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定量自动静脉采血法比注射器静脉采血更加安全可靠,血样不易污染,且采血准确性高,不存在气泡问题;定量自动静脉采血法仅1枚穿刺针需焚烧,有利于避免交叉感染。表l(吴肖英)991492自制过滤器防止配液引入微粒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肝素化注射器采血对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同一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动脉血检验,用非肝素化注射器采血的为观察组,用肝素化注射器采血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的测定值、护士采血前的准备时间。结果:两组测定的PCO2、Ca2+值差异显著(P〈0.05);护士采血前的准备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余各项测定值,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选择非肝素化注射器采血避免了肝素钠抗凝剂对血气分析和电解质的影响,且节省了时间、节约了成本、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简化了工作程序,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3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桡动脉组280例和股动脉组258例,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采血法,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采血法,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采血时间均优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一次采血成功率高,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妙 《全科护理》2016,(34):3623-3624
[目的]观察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血气分析和静脉血液分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治疗首次采血需同时行动、静脉血液分析的胸部疾病病人120例,按住院时间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2m L肝素化注射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再经静脉采集所需静脉血液标本(穿刺2次),观察组经肱动脉采血同时完成动、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穿刺1次)。比较两组病人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疼痛感受和生化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感受、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经肱动脉采血完成动、静脉血液分析病人满意度高,可降低护理直接成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规范的护理流程中对BD预设型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动脉采血的方法进行比较,寻找优化的采血方法,规范动脉采血流程.方法 制订BD预设型采血器与传统注射器动脉采血的流程,对参加实验的护士进行培训,将需进行动脉血标本采集的500例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血气针组和注射器组各250例.血气针组采用BD预设型采血器采血,注射器组采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比较2组血标本凝集情况;从2组中各选取23例进行分步计时,计算各自的工作效率;并对参与动脉采血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士对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 2组患者出现血标本凝集情况注射器组为15例,血气针组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段计时中2组样本采集准备时间、样本采集时间、样本采集总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参与采血的护士对2种采血方法的评价,血气针组亦明显优于注射器组.结论在护理流程管理中采用BD预设型采血器发生血标本凝集的风险小、工作流程效率高、护士操作简便、安全,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2006年4月,我们对44例患者行血气分析时,采用改变进针角度和手指固定桡动脉的方法经桡动脉穿刺采血,并与传统的桡动脉血气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使用记号笔标记桡动脉大致走向后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刘贵霞  朱美云   《护理与康复》2018,17(4):53-54
目的观察三通管联合一次性头皮针在小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2例患儿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批次,第1批次96例患儿先采用常规方法在左手臂桡动脉采第1个血气分析标本,再采用三通管联合一次性头皮针采血方法在右手臂绕动脉采第2个血气分析标本;第2批次96例患儿先采用三通管联合一次性头皮针采血方法在左手臂桡动脉采第1个血气分析标本,再采用常规方法在右手臂绕动脉采第2个血气分析标本。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采集的血气分析标本中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同时观察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耗材费用。结果两种采血方法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中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值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通管联合一次性头皮针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方法,同时耗材费用低于常规方法。结论使用三通管联合头皮针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效果比常规方法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