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先秦古籍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韵文,《内经》亦不例外。有时可以借助音韵以校勘讹误,纠正句读。兹举两例: 一《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相似文献   

2.
虚脉无力论     
<正> 虚脉为一切虚证所常见。“虚”之涵义,即无力,其脉关键乃气势无力。脉博气势之大小,以气血为基础,气血虚弱则脉搏鼓动无力,呈现举按皆无力的虚脉。故虚脉非复合脉。历代医家对虚脉见述颇多,认为虚脉的形态不仅无力,还具备“浮、大、迟、散、空”之象。高等院校统编《中医诊断学》五版教材,认为虚脉是“按之空虚”之象。笔者认为,虚脉不是一部复合脉,而是“浮取无力,按之不足,隐动于指下”之脉。  相似文献   

3.
在伤寒、温病等外感热病的早期,浮脉极为常见。《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文即指出了表证者脉浮。木村博昭先生在其所写的《伤寒论讲义》中指出:“浮脉,浮于浅表,手指轻按即可触知。浮脉为表证之脉,病在于表。”并以“浮脉如水漂木,按之则在指下消失”,“按之不足,举之有余,重按无力,轻取则脉充于指下”等来形容浮脉。急性热病其脉象是十分重要的。森田幸  相似文献   

4.
<正> 季节因素对中医望诊、切诊及一些外感流行病的诊断有着一定的意义。望色中,人的面色固有其正常主色,但也有按季节不同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所以,望面色要根据四季日气来综合分析色泽的临床意义。切脉中,正常脉象的判断除了根据脉来去从容和缓。一息四至,还要体会脉象是否从应四时,即春脉微弦,夏脉微钩,秋脉微毛、冬脉微石。在诊脉手法上,也有四时之宜;冬日宜重取得脉,秋日次之,夏日又次之,春日宜轻取得脉。在一些外感流行病的诊断上,正象现代医学对脑膜炎患儿的诊断方法,在1~3月份首先要考虑流脑,但在7~9月份则要先考虑乙脑。中医根据季节阴阳运气的变化,也总结了一些规律:春季少阳初  相似文献   

5.
析败毒散“脉浮重取无力”栖霞县中医院(265300)张夫兴山东省中医药学校(265200)陶镇岗笔者在教学和临床带教中,每次讲授败毒散“脉浮重取无力”一句时,认为此种脉象有误,难以理解,故提出商榷。《脉经》言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濒湖脉学》曰...  相似文献   

6.
一、历代各家对沉脉形象的认识沉脉与浮脉相对,浮脉轻按即得,沉脉须重按乃得,历来医家,一般均主重按之说,但亦有错误和模糊之见者,兹摘要讨论如下:《脉经》云:"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旧注:一日重按之乃得).《脉经》言浮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言沉则云"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两两相对.由于沉脉之位较深,浮取之不能及指,故曰"举之不足";因重按之乃见,故曰"按  相似文献   

7.
浮脉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脉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脉象 ,一般浮脉多主表证 ,亦主里虚。但就目前临床所见的浮脉来看 ,属于表证者较少 ,可能与一般的表证患者因病情较轻不来就诊有关。而属于里证者居多 ,应予注意。现就浮脉的形态及所主疾病论述于下。1 浮脉的形态关于浮脉的形态 ,历代医家做过许多论述 ,其中以《脉经》所论最为准确 ,即 :“举之有余 ,按之不足”。这一论述比较详细地说明了浮脉的形态。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做过许多描述 ,但大多是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而没有提出相反的意见。如《濒湖脉学》“浮脉唯从肉上行”亦是指脉象表浅而言。《医灯续》“…  相似文献   

8.
《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提出以色泽、脉象、形态以及色脉与四时的顺逆,作为判断疾病预后好坏的依据。归纳四种易、难治的情况,“四易”是:形气相得,色泽以浮,脉弱以滑,脉从四时;“四难”是:形气相失,色夭不泽,脉实以坚,脉逆四时。笔者不揣浅陋,将这4种情况的粗浅认识,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9.
1.春季人体的生理变化春天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中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在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而春天之气候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气候温和,故气血活动亦介于二季之间的状态,即春天的气血活动逐渐增加。这种情况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意思是说春天人体的脉搏浮而滑利…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滑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民 《中医研究》2003,16(2):28-29
1 滑脉之形成仲景在《伤寒论·平脉法》中言 :“问曰 :翕奄沉 ,名曰滑 ,何谓也 ?沉为纯阴 ,翕为正阳 ,阴阳和合 ,故令脉滑。”翕为浮 ,奄为忽 ,沉者潜敛也 ,意谓脉来浮沉交替明显 ,为脉道迅速扩张又旋即缩小之状。如此则脉应手流利 ,如珠串掠过 ,指下觉滑 ,故名为滑。其形成机理为 :阴主沉 ,阴主浮 ,阴阳和合 ,交替于脉道 ,而形成滑脉。这与叔和《脉经》所论“滑脉往来前却 ,流利展转 ,替替然”相一致。后世孙思邈等所言“按之如珠子之动 ,名曰滑” ,多是本此而来。2 滑脉之临证意义《伤寒论·辨脉法》中将脉划分为阴阳两类 ,“凡脉大、浮…  相似文献   

11.
浮脉主表证.凡六淫之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见脉浮。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正如《伤寒论》指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同时又指出:“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  相似文献   

12.
诊余偶记     
一、紧脉:《伤寒论》“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魏荔彤注:“伤寒中风同一浮脉,而彼为浮缓此为浮紧,阳邪舒散故缓,阴邪劲急故紧。同为在表之浮,而一缓一紧,风寒逈异矣。”按《伤寒论》中紧脉乃与缓脉相对,紧之形态论中未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曰:“腹痛脉弦而紧。”曰:“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曰:“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相似文献   

13.
1、疾病发生后引起气血变异,脉象也随之变化,出现异常脉象称为病脉。病脉有多种,主要根据脉形、脉位、脉势与节律来区分。2、浮脉:轻取即得,举之泛泛而流利,按之稍减而不空。古人喻为“水漂木”、“捻葱叶”。浮脉多主表证,是人体卫阳起而抗外邪。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忌见浮脉,表示真气去脏而外越经络。3、浮脉大致有4种相类似的脉,其一为芤(kōu音抠)脉。芤是一种叶子中空的草。芤脉表现为浮大中空,浮取脉大而软,重按有中央空两边实之感。常见于大失血、亡津液之后,属大虚的表现。4、浮脉的第2种相类脉为革脉,浮取弦大…  相似文献   

14.
濡脉     
濡脉属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濡脉由浮、细、无力、软的特征要素组成。濡脉的客观形象描述较多,比喻有“如帛衣在水中”“如以指按水中绵”“如按漂绵”“如绵絮之浮水中”“如水上之浮帛”“如水上浮沤”“如絮浮水面”“如晴丝”“如水浮绵”等。濡脉脉形描述性语言有“水面浮绵力不禁”“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指下寻之似有,再再还来,按之依前却去”“怏怏不前”“随手而没”“微弱不振”等,可供理解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篇题解释] 本篇篇题有两种解释。一指诊脉要点精湛微妙。高士宗说:“脉之大要,至精至微,切脉动静,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参伍以决死生,此脉要之精微也。脉其四时动,知病之所在,知病之所变,知病乍在内、乍在外,亦脉要之精微也。反复详明,而脉要精微,庶可知矣。”一指脉要精微即诊要经终。精微作精衰讲。于鬯《香草窗续校书》说:“微,盖  相似文献   

16.
崩漏主要指妇女非月经期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子宫出血。现概括六法加以论述: 一、固摄冲任法冲任起自胞中,隶属阳明。冲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故有“冲为十二经之海”,“冲为血海”之称;任脉总司一身之阴,又称“阴脉之海”。“任主胞胎”。《巢氏病源说:“崩中之病,是劳伤冲任之脉,冲任脉虚,不能统制经血,故忽然崩下。”若劳伤冲任,跌仆损伤,小产等,冲任受损,经不守舍,则崩漏互见。兼见腰酸腹痛、下坠。舌质暗红无苔,脉沉细。治宜补气固摄、调补冲任。  相似文献   

17.
《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抟谓之崩”,是以脉论证之言。汪淇曰:“阴虚阳抟,是阴中有火也,故以尺脉为诊”(《济阴纲目·崩漏门)眉笺)。张志聪曰:“阴虚阳抟,则迫血妄行”(《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因此凭脉而论,“阴虚”是阴脉不足,“阳抟”是阳脉有余,临床见为尺脉独旺之象。从证而言,“阴虚”指阴精不及,“阳抟”指阳气太过,阴不维阳,气血失衡,则为崩中之变。“崩”包括崩、漏在内。  相似文献   

18.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指以妇女带下量的增多、色质、气味的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病变。奇经中 ,冲任督带四脉在带下病的发病机理上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故本文略述之。1 带下病与冲任二脉  冲任二脉俱起于胞中。冲为血海 ,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所 ,是全身气血运行的要冲 ,任脉为“阴脉之海” ,总任一身之阴精 ,凡精、血、津液均属任脉总司 ,为人体妊养之本。“带下”一词始见于《内经》 ,其“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的理论 ,一直流传至今 ,隋·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对带下病机 ,全部以冲任损伤立论 ,认为“劳伤血气 ,…  相似文献   

19.
关于《灵枢·经脉》中“是动、所生病”的解释,长时期来,众说纷纭。故不揣谫陋,试作新解。一、对历代注家几种解释的分析纵观历代注家对“是动、所生病”的解释,主要有下列几种:(一)气血先后说《难经·二十二难》:“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故先为是动,后所生也。”这是对“是动、所生病”的最早解释,但与经旨多有未合。查《灵枢》原文,只说三焦手少阳之脉“是主气所生病者”,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分明气血都属于“所生病”,并不包括“是动”在内;而且分别为三焦、胃两脉之所主。与他经无涉;至于先后之说,  相似文献   

20.
《中医诊断学》(五版)切诊部分说:“浮脉主病,表证。亦主虚证”。笔者仔细推敲,浮脉不主虚证。其理由如下:一、脉有浮象不等于浮脉脉有浮象,指脉位表浅,轻取即得。即用手指轻轻接触,就会感觉有脉搏的跳动。前人把这种指法称“举”。具有浮象之脉较多。浮脉不仅脉住表浅,轻取即得,而且重按稍减不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