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髋及股部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髋及股部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机理和防治对策,方法:对64例下肢DVT患者行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并分析受伤肢体的左右侧别,库血的输入,高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因素与下肢DVT形成的关系。结果:在同期髋及股部损伤患者325例中下肢DVT64例(18.2%),近端DVT13例(20.3%),远端DVT36例(56.3%),全静脉DVT15例(23.4%),左下肢DVT43例(66.7%),右下肢DVT21例(33.3%),库血的输入59例(92.2%),使用止血带患者16例(25.0),患者平均年龄62岁,结论:髋及股部损伤患者中,存在高危因素患者DVT发生率较高,建议对围手术期存在高危因素患者采取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对发生DVT患者行规范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傅瑛  黄焕玲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20-121,13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e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DVT可增加原发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并长期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人认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发DVT的发生率较低,但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结合DVT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改进,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是仅次于骨关节类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韦丽琴 《中国科学美容》2011,(16):118-118,128
目的探讨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5例老年股骨头坏死与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患者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使血压、血糖接近正常范围内,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55例患者未发生DVT(91.67%),5例出现轻度DVT(8.33%)。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7月~2002年7月我院82例DVT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62例,手术取栓20例. 结果全部患肢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但完全再通15例,部分再通9例,其余58例均未通或复发,遗留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结论 DVT早期治疗效果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均为治疗急性DVT的方法,早期中心或混合型以手术为主,周围型或晚期中心型多采用保守治疗,静脉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较新、较好的血管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96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和出现的DVT阳性体征的例数。结果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DVT阳性体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大多在手术中和手术后数日内起病,术后5—9天发病者仅占10%左右。由于DVT发病初期可并发肺梗塞,长期后又可演变为血栓后遗症,即使再通后又能造成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和能力,固此DVT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是目前国内外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四通胶囊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下肢骨折手术患者240例.其中80例患者行四通胶囊口服治疗10 d,8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0 d,80例患者纳入空白对照组.定期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并记录患肢情况.[结果]接受四通胶囊治疗的患者中仅4例发现深静脉血栓,无1例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患者中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但因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停止治疗的患者有11例.空白对照组治疗的患者有28例发现深静脉血栓.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四通胶囊对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但剖腹手术后并发下肢DVT较少见,近期我院收治了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及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方法 设通常静脉滴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3例为对照组,设经导管静脉内尿激酶溶栓11例为治疗组,行两组治疗对比。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81.8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23.1%,总有效率69.2%,两者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溶栓方法,用药量少,直接栓内溶栓,加之机械性破坏血栓,溶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运动操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妇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术前给予下肢运动操指导,术后协助进行下肢运动操锻炼。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为1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运动操可以明显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但剖腹手术后并发下肢DVT较少见 ,近期我院收治了 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3 4岁 ,汉族 ,以持续性腹痛 3d入院 ,急行剖腹探查 ,术中确诊乙状结肠穿孔 ,行修补术 ,术后 10d出现左腹股沟处疼痛 ,继之出现左下肢肿痛 ,活动受限 ,左下肢皮温增高 ,浅静脉扩张 ,双大腿周径相差 8cm ,双小腿周径相差 5cm。彩超和多普勒 :确诊为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查血小板 ,出凝血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嘱病人卧床 ,抬高患肢 ,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加丹参 2 0ml及蝮蛇抗酸酶 0…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指症状出现和(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血栓形成的时间<14 d。下肢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综合征,是继心脏病及卒中之后最常见的血管疾病。最新调查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新发病人约90万人,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PE。国内尚缺乏关于DVT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但随着诊断意识和检查技术的提高,病例数明显增加。静脉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下肢骨折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压治疗在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将26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下肢气压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观感受效果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主观舒适度、肿胀、疼痛等方面及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自1993-1999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79例,出现尿崩症7例,占8.87%。现结合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部静脉血栓(DVT)是妇产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近年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且与肺栓塞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90%肺栓塞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成、脱落相关[1],而肺栓塞常危及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对于降低妇产科手术后患者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院妇产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发生8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本文就患者的治疗情况作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腔内激光闭合术的51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238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对照组275例,术后不采用任何抗凝药物。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4例(5.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5例(10.5%),血小板减少1例(0.4%),肝功能异常2例(0.8%),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对照组发生浸透敷料的出血19例(6.9%),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27例(9.8%),肝功能异常2例(0.7%),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2.5%),无血小板减少发生。2组患者浸透敷料的出血、切口出血或皮下血肿、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获访487例,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低分子肝素组获访225例,对照组获访262例。获访患者随访期间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复发9例(低分子肝素组4例,对照组5例),隐神经损伤11例(低分子肝素组5例,对照组6例),无远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2组患者的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0例经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的并发DVT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采取防止静脉滤网、抗凝、溶栓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治愈,2例患者出院后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结论:双下肢骨折术后易并发DVT,在应用深静脉滤网、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