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繁多,多年来不断改进,到目前为止已趋完善。特别是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有了新的、较全面的认识。先后出现了不下十几种术式。本组4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以髋周软组织挛缩松解术做为基础选择性地使用股骨旋转截骨术及股骨短缩截骨术,即如果松解复位后紧者,则选加股骨短缩截骨术(但单侧髋脱位仍以尽量少短缩些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髋臼后上方切骨改良弧形加盖加股骨粗隆下截骨法治疗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观察疗效。方法用此方法对7~11岁的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2例56个髋关节实施手术。取髂骨块从内板切2~3个"V"形骨槽,弯折使之呈与髋臼相适应的弧形,紧贴髋臼后上方关节缘做皮质下弧形切骨,将骨块嵌入切骨线,并加股骨粗隆下截骨。结果获得随访28例36髋,优24髋,良8髋,可4髋,优良率88.9%。结论髋臼后上方切骨改良弧形加盖加股骨粗隆下截骨法对大龄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丁芹 《黑龙江医药》2012,25(2):333-334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髋脱位)指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股骨头脱出髋臼,并伴有骨性和软组织发育不良,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国内为0.39%,女孩较男孩高[1].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治疗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异:1岁以内穿连袜套、使用外展架将两髋保持在外展位;1~3岁行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复位前持续皮牵引2~3周,酌情行股内收肌肌腱切断术;3岁至学龄前,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或股骨旋转截骨术;学龄期及成年人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护理需依照相应的治疗方法并结合小儿生理特点进行实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60例掌龄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Salter截骨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自1983年以来,我们采用股骨大粗隆下移方法治疗了8例头颈畸形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经半年至8年随访,效果满意.认为此方法适用于短颈畸型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本组8例,男1例,女7例,左侧5例,右侧3例,平均9岁,均采用大粗隆下移方法治疗,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8~35天,去石膏后进行功能练习,其中7例恢复良好,1例出现半脱位,经二次手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围术期精心护理,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患儿髋关节能得以恢复。本组12例18髋术后关节功能:优12髋,良4髋,可2髋,优良率为88.9%。无下肢畸形、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对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个性化术式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从而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方法采用Pemberton骨盆旋转截骨,Dega骨盆旋转截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股骨转子下旋转截骨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不同个性化术式及其组合,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6例34髋,根据Mckay临床康复评定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6年,平均3年4个月。3髋股骨再骨折(8.3%),2髋术后股骨头再脱位(5.8%),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17.6%)。治疗效果34髋中优10髋、良17髋、可6髋、差1髋,优良率为79.4%。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式,注重手术细节,并配合术后有效的功能康复,是降低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并发症和病残率,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也刘  潘庭  刘志明  赵刚  王莉 《贵州医药》2003,27(12):1088-1088
股骨上段恶性肿瘤 ,长期以来多以关节离断、截肢为主要治疗方法。不少患者及家属因此而放弃手术。如何既“彻底”切除肿瘤又保住肢体 ,且有良好的关节功能 ,是临床医疗目前研究的课题。我们于1997年 7月对一例左股骨上段软骨肉瘤的患者施行肿瘤广泛切除创用特制长臂全髋假体重建髋关节功能获得成功 ,经 5年随访 ,病人健在 ,关节功能良好。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 ,2 7岁 ,因左大腿包块术后逐渐长大疼痛跛行 3年 ,加重 1+ 月 ,于 1997年 7月 8日入院。 3年前因左大腿上段包块疼痛 ,于外院就医 ,诊断为“骨巨细胞瘤” ,行肿瘤刮除、植骨术。术后…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股骨颈前倾角增大的先天性髋脱位患儿,术前测量出拟纠正股骨颈前倾角度,同时测量截骨处股骨直径,经过计算,得出术中股骨近截骨端边缘应内旋弧长,应用于股骨旋转截骨术矫正股骨颈前倾角手术中,其矫正角度准确、方便、直观,现介绍如下。1 方法术前通过髋关节X线摄片,结合“O gata颈前倾角换算表”查出髋脱位患儿股骨颈前倾角,确定拟纠正股骨颈前倾角度,即实际测出股骨颈前倾角A减去矫正术后其剩余角度,一般为15(。于髋关节X线片上测出截骨处股骨直径D减去X线放大部分,则实际直径为D 90%。一般截骨处选择在小粗隆下。…  相似文献   

9.
患儿 ,男 ,8岁 ,以“跌倒致左下肢疼痛伴内翻畸形 1个月”为主诉入院。缘于入院前 1个月 ,因爬树不慎从 2米高树上跌落 ,致左下肢疼痛 ,以左膝部为剧。曾在外院就诊 ,经双膝关节拍片均示无异常 ,按“膝关节韧带扭伤”给予对症处理 ,未能缓解。且自觉左膝部后侧、小腿发麻 ,走路无力 ,活动疼痛加剧 ,且左下肢轻度内翻畸形。而于 1999年 7月 15日来我院求诊。门诊检查 :外观双足趾不对称 ,左趾内偏 ,左下肢短缩约 1.5 cm,伸屈微痛 ,“4”字征 (+ ) ,左髋叩击痛(+ )。经拍双髋正位片示 :“左髋关节后半脱位”,而收住院进一步治疗。经给予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l例(24髋)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探讨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一期内收肌切断、骨牵引,二期骨盆Salter截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及关节囊部分切除紧缩缝合为主的综合性手术矫正全部畸形,术后石膏外固定或牵引4~6周,拆除石膏牵引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全部21例随访2~10年,应用SaverinX线评定标准和Mackay临床评定标准,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3%。1例差(4%),无一例切口感染及截骨处不愈合,无一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及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髋臼Salter截骨的同时,做股骨短缩和旋转截骨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龄期先天性髋脱位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解剖畸形及病理变化逐渐趋于复杂 ,严重的髋臼退化及股骨上端的变形使单一的手术方式不能奏效 ,而且存在着术后关节僵直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两大并发症 ,亦是国内外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July等在 1985年提出骨盆联合截骨术来矫正髋臼及股骨上端的畸形。我院 1988— 2 0 0 0年在该术式的基础上摸索改进 ,采用改良的关节囊周围髂骨截骨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98例 12 1髋 ,摸索出一些经验供同道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98例 12 1个髋关节 ,女性 79例 ,男性19例 ,年龄在 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髋脱位salter髂骨截骨髂股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对本组52例行salter髂骨截骨髂股韧带重建手术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进行康复护理和康复期锻炼措施指导.结果:本组52例66髋术后关节功能:优26例,良39例,可1例,优良率达98.5%. 结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效果与康复护理密不可分,只有医护、家长和患儿密切合作,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alter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其手术方式优缺点、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相应处理措施.方法 采用髂骨截骨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术,自2006年8月-2008年8月治疗65例83髋年龄在1.5~8周岁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前行患肢皮肤牵引或骨牵引,必要时切断内收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诊疗技术的进展和卫生宣教的普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早期就诊确诊率有了很大提高。当前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此家长对患儿的治疗要求颇高;如何提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意义就更为重大。兹将我院从1979年3月至1985年12月收治的113例(141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获得值访的92例(128髋)作一临床分析。 92例中男23例,女69例,男女之比为1:3;单侧56例,双侧36例;左髋72髋,右髋56髋,左右髋之比为1.29。  相似文献   

15.
Dega截骨术[1]是波兰Dega医生1969年首先描述用于脑瘫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2001年GrudziakI[2]医生对 Dega 截骨术进行详尽描述后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得到广泛应用。作者于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一期切开复位,股骨短缩旋转截骨,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5例(29髋),回顾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共20例(24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6,(2):107-109
目的:探讨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7例,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61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56例,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内固定术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患者的疼痛缓解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结论: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患者的疼痛缓解及髋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7.
马崟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58-259
目的探讨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1月,采用Pemberton截骨、Chiari截骨联合股骨上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大龄患儿26例。同时行股骨转子下短缩外旋截骨,双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6周去除石膏固定髋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观察髋关节功能,髋臼对股骨头包容程度及有无股骨头坏死等。结果随访6个月~3年,术后功能评价优15髋、良9髋、中3髋、差1髋,总优良率为86%。其中,Pemberton截骨组优9髋、良4髋、中1髋、差0髋,优良率为93%;Chiari截骨组优6髋、良5髋、中2髋、差1髋,优良率为79%。未见感染、股骨头坏死,再脱位等病例。术后关节僵硬1例,通过术后功能康复治疗后有所改观。结论对于大龄患儿,也应该针对不同的病情灵活的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合理的手术干预并配合积极的,有医务人员指导的术后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大龄发育性髋脱位的治愈率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给予外科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4例(58髋关节脱位),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切开复位治疗,选择骨盆截骨术、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以及头臼成形术等个性化手术方式治疗。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完成手术后的患髋关节功能以及X线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收集并整理,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估标准对最终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外科治疗后针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1年的随访,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优32髋,良21髋,可4髋,差1髋,优良率91.4%。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最佳手术治疗时机或手术后髋关节僵硬及髋臼、股骨头发育畸形的患者,选择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最终获得的近期疗效较为显著,针对远期效果仍然需要对患者实施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臼成形式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4例(75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首先对其行凝血功能、血常规检查,给予髋臼成形式骨盆截骨术,所有患儿随访时间为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臼指数、CE角度、股骨颈前倾角;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64例患儿中伤口感染有2例、骨髓炎并发症有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为4.69%(3/64)。治疗前,患儿髋臼指数、CE角度、股骨颈前倾角均存在异常;治疗后,髋臼指数、CE角度、股骨颈前倾角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恢复正常,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发现,64例(100%)患儿髋关节全部复位,40例(80.000%)跛行显著好转,18例(81.82%)关节异响显著好转、8例(80.00%)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髋臼成形式骨盆截骨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髋关节复位,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生活,健康成长,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9岁,农民,1982年11月25日急诊入院,入院前6小时从行驶中的手扶拖拉机上跳下,左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右髋关节后伸外展外旋位,左膝外侧、右膝内侧着地。躯干后伸继而向前扑倒,无昏迷,当即两侧髋部疼痛,不能站起,急送我院。检查:左髋屈曲内收内旋畸形,下肢短缩,于臂部可摸到股骨头;右髋屈曲外展外旋畸形,下肢较长,腹股沟处隆起,可扪及股骨头。两髋关节弹性固定,活动丧失。X 线片示:左髋关节后脱位,右髋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