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对258名大学新生施测《自我同一性过程量表》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结果①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从高到低依次为:扩散型(32.9%)、获得型(29.8%)、早闭型(20.2%)、延缓型(17.1%);②自我同一性的探索和承诺维度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③ANOVA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在学校适应总分及其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获得型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好,扩散型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差;④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一性的4个维度对学校适应总分及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角色适应和职业选择适应因子的预测力较大,其中意识承诺维度对学校适应总分、学习适应和职业选择适应起主要的预测作用(ΔR2=0.28,ΔR2=0.19,ΔR2=0.22),意识探索维度对角色适应起主要预测作用(ΔR2=0.16),人际承诺则对人际适应起主要的预测作用(ΔR2=0.22),人际探索对学习适应有负向的预测作用(B eta=-0.15,P<0.05)。结论大学新生的自我同一性对其学校适应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量表和自我描述量表对392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检出率为71.2%;学校适应不良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2.087,P0.05),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无统计学差异;(2)自我描述总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2.350,P0.05);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t=-5.093,P0.05);(3)大一新生自我描述总分及3个自我概念维度与学校适应不良存在正相关(r=0.583,0.582,0.430,0.511;P均0.01);(4)多元逐步回归显示,一般自我概念与非学业自我概念能很好地预测适应不良。结论:大一新生自我概念影响其学校适应不良水平,提高大一新生自我概念水平有利于改善学校适应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5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5~0.595;P均<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595~-0.290;P均<0.01);②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6~0.492;P均<0.01);③社会支持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路径系数为0.456,P<0.001),还通过积极应对间接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路径系数为0.509;P<0.001)。结论积极应对在社会支持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适应量表、心理弹性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02名大学新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1女生人格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男生(F=10.59,P0.001),上海生源学生的抑郁得分显著高于非上海生源学生(F=5.17,P0.05),独生子女的学校适应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5.9,P0.05);2心理弹性的韧劲和乐观两个维度在学校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且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量袁对274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学校适应方面不存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但性别差异显著(P<0.05,t=1.901);大学新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由高到低分别是: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0.577,P<0.01);社会支持各因素对学校适应均有预测作用(b=1.121,P<0.01;b=1.378,P<0.01).结论 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存在一定的联系,社会支持各因子对学校适应均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校学生的成人依恋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家庭环境评定量表(FES)对34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的依恋类型在亲密度、娱乐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性差异.②依恋回避与娱乐性有显著的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成功性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家庭环境对成人依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者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应用16PF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与心理健康者在10种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绪的稳定性(C)、忧虑性(O)和紧张性(Q4)这三种人格特征的标准与平均值相差2~4分,这表明心理适应不良与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成人依恋与精神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近十年来有关成人依恋与精神病理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第一,早期心理病理因素与个体成人依恋的关系;第二,成人依恋类型与个体精神病理的关系.最后,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和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和人格形容词检测表(PACL)对3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成人依恋维度和PACL的二阶人格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共得到3个典型变式。对不同成人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格特点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内向的、抑制的、合作的、社会化的、敏感的以及实验量表这几个人格分量表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格特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成人依恋量表,对河南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88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在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显著.②大学生成人依恋的不同类型对其抑郁情绪有影响,其中,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抑郁情绪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成人依恋的类型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延安大学的177名大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目的在于探究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现状、特点以及对适应问题的解决对策。通过对数据分析处理的处以下结论:1大学新生适应情况整体良好;2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适应情况好于女生,来自城市学生的适应情况好于农村的学生,非调剂新生的适应情况好于调剂新生。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存在于学习态度消极、缺乏学习兴趣、不适应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缺乏生活处理能力、人际关系适应困难等方面,其中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最多。考察了性别、报考志愿、学科系别、城乡、性格等变量对新生适应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不均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恐惧型(44.6%),其次是冷漠型(26.1%),安全型(15%)和专注型(14.3%)比例较低;2城镇学生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农村学生(t=-2.304,P0.05),独生子女的依恋回避分数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3.492,P0.01);城镇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408,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2.393,P0.01);3依恋回避与亲合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51,-0.326,-0.160,-0.381,-0.229,-0.214;P0.01),依恋焦虑与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负相关(r=-0.279,-0.249,-0.347,P0.01),与亲合效能、利他效能和沟通效能不相关(r=-0.103,-0.076,-0.078;P0.05);4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F=15.431,P0.01),其中安全型高于恐惧型、专注型和冷漠型,冷漠型高于恐惧型(P0.01);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R2=0.221,P0.001)。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两种成人依恋问卷(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布:安全型34.0%、轻视型26.7%、倾注型22.7%、害怕型16.5%;4种依恋类型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差异(如客观支持,F=10.456,P0.001);依恋回避与社会支持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如客观支持,r=-0.214,P0.001);依恋焦虑仅与主观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103,P0.05)。结论成人依恋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5.
师范大学新生不同对象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师范大学新生不同对象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和亲密关系体验量表整群抽样调查119名师范新生。结果:①新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城市来源的显著高于农村来源的学生。②对不同对象的依恋以安全型为主。亲人是关系最为亲密的依恋对象,且依恋在性别、专业和来源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③对亲人、同性、异性以及最亲密对象依恋的焦虑和回避水平都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325~-0.216),与积极情感不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84~0.411)。④回归分析发现,最亲密对象的回避维度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亲人依恋的焦虑维度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亲人和异性对象的焦虑维度对情感平衡有显著的预测效应。结论:师范大学新生不同对象成人依恋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研究工具使用较多的是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UPI)。研究显示,大学新生UPIⅠ、UPIⅡ、UPIⅢ类学生占施测人数的比例分别从4.7%-32.2%、20.0%-29.9%、47.8%-75.3%不等。  相似文献   

17.
成人依恋测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成人依恋的测量建立在成人依恋理论的基础上,但成人依恋测量不像婴儿依恋测量那样可以通过外显行为直接观察,因此成人依恋的测量更困难.国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开发了许多成人依恋测量工具,促进了成人依恋的理论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外成人依恋测量工具的应用概况以及当前成人依恋测量中存在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北京市3所高校选取368名新生。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新生学校适应量表进行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家庭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路径系数为-0.223),还通过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产生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548~0.277),均P0.01。模型拟合较好(χ2=13.566,df=3,χ2/df=4.522,NFI=0.998,RFI=0.988,IFI=0.998,TLI=0.990,CFI=0.998,RMSEA=0.098)。家庭功能对学校适应影响的总效应值为-0.451,其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223和-0.228。结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4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依恋类型分布情况:惧怕型>专注型>安全型>淡漠型;②4种依恋类型个体的幸福感得分有显著差异(F=28.016,P=0.000);③依恋回避与依恋焦虑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382,-0.331;P<0.01);④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R2=0.235,P=0.000)。结论大学生安全依恋个体的幸福感高于非安全依恋个体。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并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初步考察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方法:用成人依恋问卷(AAQ3.1)、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 4)测量成年早期学生390名。结果:依恋各因子与人格障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59~0.555之间;回归分析显示,依恋对人格障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个依恋量表所测量的依恋因子共解释人格障碍总变异的46.3%。结论:人格障碍与依恋显著相关,不良依恋经验对人格障碍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