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结合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3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后观察影像学以及临床表现,评价神经功能。结果随访5~12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脊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均有明显恢复(P<0.01)。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早期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较好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前路手术的疗效。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29例,女9例,年龄19~73岁,平均46.7岁,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单纯颈椎间盘突出9例,椎管狭窄16例,仅MRI脊髓影像异常而无明显椎管狭窄及脊髓受压表现13例。38例均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较术前平均提高约1.8级。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颈椎过伸致颈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MRI显示无明显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表现的患者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5例患者采取前路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2.5±0.7)h,出血量为(183.4±24.5)ml。术后1年随访观察,13例患者康复较好,骨折均已愈合,且颈椎的生理弧度也恢复较好,整个手术治疗中未出现脊髓再次损伤的情况,术后也无任何并发症出现。通过对其神经功能的评估,所有患者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所改善。D级5例(33.3%),E级10例(66.7%)。结论前路手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安全可行,治疗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颈椎过伸性损伤 ,在临床上不少见 ,主要指颈椎受到伸屈暴力的作用 ,导致的脊髓和 /或神经根损害。其脊髓损害的程度 ,可以呈严重的完全性脊髓损害 ,也可以是各种脊髓不完全损害的表现 ,轻者甚至仅有束性感觉损害或根性损害症状。加上很多病例在X线片上只有轻微表现 ,甚至无明显损伤迹象 ,所以在临床上常有漏诊[1] 。我院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5月治疗 32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0 5岁。受伤原因 :车祸 2 5例 ,跌伤 7例。损伤平面C3~ 4 7例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一次性前后路手术在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27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6个月以及一年后的JOA评分结果与手术之前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后6个月JOA平均评分结果为(11.2±2.3)分、手术一年的JOA平均评分结果为(17.1±3.1)分,均明显高于手术之前的JOA平均评分结果(7.8±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脊髓功能改善率为29.6%、术后后1年脊髓功能改善率为48.1%.结论 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效果良好,可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颈脊髓过伸性损伤2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颈脊髓过伸性损伤的疗效。方法40例颈脊髓过伸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以NGF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肌力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感觉恢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NGF对脊颈髓过伸性损伤疗效肯定,优于胞二磷胆碱。进一步证实外源性NGF可以提高神经损伤处内源性NGF含量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9月进行治疗的58例颈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0例颈髓损伤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其余28例行后路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设立为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经6~12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ASIA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是治疗颈髓损伤的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颈前路术中椎体前纵韧带复合体(DLC)的修复重建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116例,按术式分为A组116例,B组117例.A组采用椎体前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重建,B组采用传统钉板固定,观察2组椎间隙高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椎间隙高度、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椎体前纵韧带复合体的修复重建用以替代颈前路接骨板固定预防植骨块滑脱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视为观察组(n=26),其余24例患者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视为对照组(n=24),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和硬脊膜囊矢状径相对于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显著,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该手术方式将会成为治疗颈椎间盘多节段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前路治疗与后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MCSM 35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或颈前路分节段减压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日本外科协会(JOA)评分、脊髓功能改善情况、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和对照组增大,对照组较术前减小(P< 0.05,P<0.01).2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 前路或后路治疗MCSM均能有效改善脊髓功能状态,且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佳,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分别经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患者的JOA减分率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P<0.05),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之间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40例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6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单节段、两节段、三节段、四节段压迫的改善率。结果随访20—73个月,平均43个月,两种减压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在单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节段、三节段压迫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节段压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压迫者,前路手术效果好,对于两个或三个节段压迫者,前、后路手术的疗效相同,对于四个节段的压迫,后路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3年6月~2010年8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另一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并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和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1.7%,优良率分别为79.2%和75.0%,其中,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在优良率和总有效率上均略高于后入路手术治疗方法,但根据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不显著。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Z-Plate钢板治疗脊柱椎体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比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前路Z-Plate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并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和前路Z-Plate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路Z-Plate钢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评价后侧纵行劈开肱三头肌、后侧改良两种不同手术八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全部为单处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后侧三角肌劈开入路47例,经改良后侧入路35例。结果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的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ofthearm,shoulderandhand,DASH)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价和Knirk评分等,两组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侧手术入路行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效果等同于后侧三角肌劈开入路,但是显露范围较后者较广泛。 相似文献
20.
盐酸氨溴索对颈椎前路手术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颈椎前路手术呼吸功能早期影响。方法:颈前路病人术后常规应用抗炎脱水治疗。试验组应用盐酸氨溴索60mg,iv,tid,术后当日开始应用,连续6d,对于肺部合并原发损伤的患者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仅应用常规脱水抗炎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早期3d内试验组优秀率为93%,对照组为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d后试验组优秀率为97%,对照组为94%。结论:预防性应用盐酸氨溴索药物,可以预防颈前路手术呼吸功能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