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肝脏糖类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mRNA的动态表达情况,探讨ChREBP在大鼠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48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M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饮食喂养,于第4,8和12周末,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肝组织匀浆TG,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个时点大鼠肝组织ChREBP mRNA的表达.结果 第4,8和12周末M组大鼠肝组织ChREB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且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M组大鼠血清FFA、TG、TC和TNF-α及肝组织匀浆TG较同期c组均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第8和12周末,M组大鼠肝组织ChREBP mRNA表达量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54,P<0.05;r=0.845,P<0.01),在第12周末ChREBP mRNA表达量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呈正相关(r=0.711,P<0.05),在第8和12周末ChREBP mRNA表达量与ISI呈负相关(r=-0.773,P<0.05;r=-0.820,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大鼠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肝脏ChREBP基因表达增加,ChREBP可能通过参与胰岛素抵抗的调控而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的模型,探讨NAFLD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高脂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至8周末分别检测大鼠的体重、体长及生长状况;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检测肝脏IRS-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组的ALT、TC、TG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高脂组大鼠肝脏符合NAFLD的病理特征。高脂组大鼠肝组织IRS-1较正常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组IRS-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一致。结论:高脂饮食喂养8周可使SD大鼠出现NAFLD,肝脏IRS-1的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3.
武革  陈玉华  杨璐  胡桂芳  吴美芬 《广东医学》2012,33(23):3519-3522
目的探讨持续高脂饲养加链脲佐霉素诱导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解偶联蛋白-2(UCP2)在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FLD组及T2DM伴NAFLD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和持续高脂饮食喂养,于8、16周末T2DM伴NAFLD组加链脲佐霉素(STZ)30mg/kg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UCP2蛋白表达,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UCP2 mRNA的表达,同步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肝功能、血脂水平。结果随喂养时间延长NAFLD组及T2DM伴NAFLD组大鼠出现肝脏广泛水样变性和不同程度脂肪变性及血糖、胰岛素、肝酶、血脂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NAFLD组及T2DM伴NAFLD组肝脏UCP2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2DM伴NAFLD组较单纯NAFLD组UCP2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01)。结论持续高脂喂养加小剂量STZ诱导的T2DM伴NAFLD组大鼠较单纯NAFLD组大鼠肝脏UCP2蛋白及mRNA表达增高显著,伴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更严重,可能是T2DM伴NAFLD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脂易消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大鼠肝组织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hREBP)m 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 NAFLD 大鼠模型,分低、中、高剂量脂易消治疗组、易善复胶囊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显微镜下观察 HE 染色后各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组织炎性改变情况 ;使用 RT-PCR 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 ChREBP m RNA 的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模型组体重指数 (BMI) 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 P 0.01) ;而与模型组相比,脂易消各剂量组及易善复组肝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但高、中、低剂量组与易善复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光镜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生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模型组总体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与正常组肝组织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脂易消组肝组织发生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轻微的炎性浸润,程度轻于模型组。易善复组肝组织炎性改变程度与脂易消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脂易消能改善肝细胞脂肪性变及肝组织炎性病变,提高肝组织 ChREBP m RNA 表达水平,对高脂饮食引起的 NAFLD 有治疗作用,具有与易善复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脂、高果糖饮食喂养大鼠骨骼肌细胞内脂代谢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种不同饮食因子对大鼠肌肉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高果糖组,分别喂养8周,测定3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骨骼肌三酰甘油(TG),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并测定骨骼肌脂质转运相关蛋白:脂蛋白酯酶(LPL)和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脂质合成相关蛋白:肌肉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1)和脂质氧化相关蛋白: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β(CPTⅠβ)、解偶联蛋白3(UCP3)的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果糖组FBG、FINS、骨骼肌TG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IR则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及高果糖组中LPL、FAT/CD36和SREBP-1c、FAS、ACC、SCD-1的基因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PTⅠβ和UCP3的基因表达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饮食和高果糖饮食均可引起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骨骼肌脂质堆积,肌肉内脂肪堆积与脂质转运增强、脂质合成增加有关,同时肌肉内脂质氧化相关酶类基因表达亦适应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脂益肝冲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糖类应答原件结合蛋白(ChREB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高脂饮食喂养.治疗组在高脂饮食8周后给予降脂益肝冲剂,同时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的生活饮用水灌胃,12周末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症活动程度,测定血清TNF-α、ALT、AS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RT-PCR法检测肝组织ChREBP mRNA相对含量.结果 在正常组肝脏组织探测到ChREBP mRNA的表达较低(0.61±0.05),模型组其表达量显著升高(0.87±0.07,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则显著下降(0.75±0.04,P<0.01).在模型组中,ChREBP m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清TNF-α、ALT、AST水平、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呈显著正相关(r=0.845,0.818,0.789,0.711,P<0.01或P<0.05),与ISI呈负相关(r=-0.820,P<0.05).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ChBEBP与反映肝脏炎症程度及肝功能的指标密切相关,可能在NAFL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降脂益肝冲剂对NAFL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H)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表达的影响,明确TH是否通过ANGPTL3途径影响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方法健康3周初断乳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高脂组、甲状腺素预防组、甲状腺素治疗组、吉非罗齐组;所有大鼠除正常组外均以高脂饮食喂养,分别于0、4、8、12周断尾取血,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肝脏。苏木精-伊红法(HE)染色,进行肝脂肪变性程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ANGPTL3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脏中ANGPTL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甲状腺素预防组及吉非罗齐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均低于高脂组及甲状腺素治疗组(P<0.01)。高脂组血清ANGPTL3水平在第8周后出现增高,呈时间依赖性,其肝组织中的ANGPTL3 mRNA表达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甲状腺预防组大鼠在8、12周均出现血清ANGPTL3浓度降低,并可下调肝脏ANGPTL3 mRNA水平,与高脂组及甲状腺素治疗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素治疗组与吉非罗齐组亦可一定程度下调血清ANGPTL3水平及肝组织中ANGPTL3 mRNA 表达(P<0.05),但其降低的程度少于甲状腺素预防组(P<0.05)。结论NAFLD形成过程中伴有ANGPTL3进行性增高,早期给予小剂量TH可通过ANGPTL3途径而改善NAFLD大鼠肝脂肪变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孕期维生素A(VA)缺乏大鼠模型,探讨孕期VA缺乏对子代肝脏组织中脂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孕期VA缺乏模型,分VA正常(VAN)、VA缺乏(VAD)、VA缺乏后补充(VAS)3组,检测子代血脂水平;肝脏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等脂质合成分子的mRNA表达变化;观察子代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后脂滴沉积情况.结果 VAD组的HDL-C水平显著低于VAN组和VAS组(P<0.05),而VAN组和VA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ACC1、FAS、SREB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VAD组肝脏出现较多的脂滴沉积,细胞质中有部分脂滴空泡;而VAS组和VAN组肝细胞排列规则,未见明显脂滴沉积.结论 孕期VA缺乏可诱发大鼠子代肝脏脂质合成通路的异常活化,造成质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肝脏脂代谢关键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后者又分为4、8和12周3个时相点,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模型组分别在实验第4、8和第12周末随机处理10只,正常组大鼠在第12周末处理.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SREBP、CPT-1、FAS、ACC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喂养高脂饲料4周后即出现血脂紊乱、肝细胞脂肪变;在连续喂养8 ~12周血脂异常持续存在,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且出现逐渐加重的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和血清ALT、AST水平增高;从4~8周、12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PARα、PPARγ、CPT-1 mRNA表达逐渐降低,且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P<0.01);而SREBP、FAS、ACC 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增加,且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 <0.05,P<0.01).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而调控脂代谢的SREBPs及PPARs信号通路可能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SREBP-1c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NAFLD)过程中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的表达,探讨SREBP-1c与NAFLD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高脂饮食NAFLD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观察NAFLD肝组织中SREBP-1c表达变化,并测定受其调控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酶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组大鼠血清FFA、TG水平,肝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FAS酶活性在第2周时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而从第4周开始显著增加(P<.05),第12周时达高峰(P<.01);而SREBP-1c mRNA于2周时开始增加(P<.05),12周达高峰(P<.01).结论高脂饮食引起SREBP-1c表达增强,最初是一种适应性反应,随着SREBP-1c表达进一步增强,导致脂肪酸代谢失衡,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合成增多,与NAFLD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Calpain 2及自噬相关基因7(autophagy related gene 7,ATG7)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在体模型,并按时相点分为4、8、12周及16周组,同时设立正常饮食组为对照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FFA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利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alpain 2及ATG7的表达变化。结果①HE染色提示肝脏脂肪变程度随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NAFLD大鼠模型各时相点血清ALT、AST、FFA水平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16周组时分别为(165.95±7.24)U/L、(249.52±4.20)U/L、(0.83±0.0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升高(P<0.01)。②以正常饮食组为对照组,肝组织Calpain 2 mRNA相对表达量在高脂饮食喂养后开始上调,在16周时升高最为明显(9.83±0.85,P<0.01);ATG7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4周组(0.82±0.02)即开始下降,在16周组(0.20±0.03)降至最低,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显著(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Calpain 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一致,4周组(2.32±0.45)时开始上调,16周组明显上升(9.87±1.20,P<0.01)。而ATG7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则随肝脏脂肪变性的进展明显下降,16周时降低最为明显(0.18±0.05,P<0.01)。结论脂肪肝发生过程中,Calpain 2的表达上调抑制了自噬相关基因ATG7的表达,进而减弱了自噬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加重,自噬可能参与了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NAFLD模型大鼠肝脏SREBP-1c、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建立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用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进行干预治疗4周,观察该药对大鼠血脂、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药物对大鼠肝脏SREBP-1c、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空白组、易善复组肝脏TG、TC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同时SREBP-1c蛋白表达水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ABCA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对肝脏组SREBP-1c蛋白表达的下调,及对ABCA1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NAFLD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参葛方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8周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参葛方不同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造模大鼠分别在第5周开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药物组,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参葛方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TG、FFA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同时FINS和IRI下降(P<0.01)。结论:参葛方可降低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肝脏FFA的含量,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和肝脂肪变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OLETF大鼠在糖尿病前期时肾脂质代谢异常与早期肾病变的关系,肾脂质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以及非诺贝特或二甲双胍治疗对肾脂质代谢及肾病变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OLETF大鼠,随机分为非诺贝特治疗组(OLETF/F)、二甲双胍治疗组(OLETF/M)和未治疗组,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于17周龄及30周龄时分别杀检,测定24h尿白蛋白定量,肾皮质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肾皮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的蛋白及mRNA表达,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OLETF大鼠具有肥胖、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的特点.30周龄时OLETF大鼠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4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出现肾早期损伤.OLETF大鼠24 h尿白蛋白定量与肾甘油三酯含量呈正相关(r=0.870,P=0.011),随着肾甘油三酯含量加重,24 h尿白蛋白定量增多.OLETF大鼠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调节脂肪合成的分子SREBP-1蛋白水平、FASmRNA、ACCmRNA分别升高43.2%(P<0.01),126.0%(P<0.01),72.3%(P<0.01).OLETF/F组的SREBP-1蛋白水平、FASmRNA、ACCmRNA分别低于OLETF未治疗组15.7%(P=0.061),36.8%(P<0.05),40.3%(P<0.05).OLETF/M组的SREBP-1蛋白水平、FASmRNA、ACCmRNA分别低于OLETF未治疗组19.3%(P<0.01),57.3%(P<0.01),22.5%(P<0.05).SREBP-1的mRNA水平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LETF大鼠在糖尿病前期已经出现肾病变,可能与肾脂肪沉积有关.肾组织中SREBP-1水平升高,通过调节FAS,ACC等脂肪合成相关的酶,增加肾脂肪沉积,这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早期给予非诺贝特或二甲双胍治疗,可以减轻OLETF大鼠肾早期病变,可能通过SREBP-1及其下游脂肪合成相关酶的变化,直接改善了肾组织中的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苑子总黄酮(TFS)对肾阳虚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肝脏甘油三酯(TG)合成途径的影响。方法 10周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区组法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TFS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并连续给予6周高脂饲料复制肾阳虚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 L/kg),雌激素组灌胃戊酸雌二醇(0.2 mg/kg),其余分别灌胃TFS 28.5、57、114 mg/kg,持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酶免法检测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和甘油三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乙酰辅酶A氧化酶(AC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FS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ACC活性和GPAT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1),ACO、CPT-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肝细胞膜SREBP-1c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肝细胞核PPARα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实验结果表明TFS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肝脏SREBP-1c表达,降低TG合成途径中限速酶FAS、ACC、GPAT的活性及水平;上调PPARα蛋白表达,提高脂肪酸β氧化途径中ACO、CPT-1α的表达水平,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抑制肝脏中TG的合成,达到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叶茜草素(SW)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SW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小鼠食用标准饮食,其他各组小鼠均采用高脂(含有59.3%脂肪)饲料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顶一颗珠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形态和内质网应激(ERS)的影响,阐明头顶一颗珠提取物干预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四氯化碳溶液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中和高剂量头顶一颗珠提取物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n=10)。低、中和高剂量头顶一颗珠提取物组提取物用药浓度分别为0.50、1.00和2.00 g·mL-1,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用药浓度为0.2 g·kg-1。用药4周,实验结束称取大鼠体质量和肝湿重,计算肝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的质地弹性、颜色和形态;计算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及坏死积分;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大鼠肝脏GRP78蛋白表达水平;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GRP78 mRNA 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肝脏形态结构明显异常,肝指数、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坏死积分升高(P<0.05),GRP7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剂量头顶一颗珠提取物组大鼠肝脏肉眼及微观形态不同程度好转,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及坏死积分、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中GRP78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 (P<0.05或P<0.01)。结论:头顶一颗珠提取物可能过下调大鼠肝组织ERS通路相关分子GRP78的表达抑制或阻断ERS,从而减少脂质合成,加速其分解,发挥抗NAFLD大鼠肝细胞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对高脂高胆固醇造模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脂质调节作用,阐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以及肝X受体α (LXR-α)和肝脏固醇调节元
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表达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44只雌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 d,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和电针组,每组11只。正常组大鼠用标准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8周后电针组针刺“肝俞”、“脾俞”和“膈俞”进行治疗,电压9V,电流强度1~3 mA,频率为1.5~2.0 Hz,疏密波,留针15 min,每天1次,连续28 d。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匀浆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RBP4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LXR-α和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FBG、FFA、肝组织匀浆中TC和TG以及血清RBP4水平升高(P<0.01),LXR-α和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东宝肝泰组大鼠FBG、FFA、肝组织匀浆TC和TG水平下降(P<0.05或P<0.01),血清RBP4水平下降(P<0.01),LXR-α和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电针“肝俞”、“脾俞”、“膈俞”能降低NAFLD大鼠血清RBP4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脂质沉积,对NAFL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中LXR-α和SREBP-1c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刘婷婷 《四川医学》2018,39(1):64-6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10),高脂组(HFC组,n=10)及替米沙坦干预组(HFT组,n=10),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高脂组及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干预组在12周后开始给与替米沙坦[10mg/(kg·d)]灌胃4周。16周末采血检测肝功能、血脂,摘取肝脏组织行病理切片及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NC组比较,HFC组的肝功能、血脂升高(P<0.05),肝脏脂肪病变明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GRP78、ATF4和CHOP的蛋白表达升高;而HFT组较HFC组肝功能、血脂水平下降(P<0.05),肝脏脂肪病变改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结论替米沙坦对NAFLD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