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下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特异性神经原烯醇化酶(NSE)的影响。选择择期行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S组)30例和对照组(C组)10例。S组又分为S_1、S_2和S_33个亚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成即吸入0.5MAC(S_1组)、1.0 MAC(S_2组)、1.5 MAC(S_3组)七氟烷,吸入时间40~60min。C组整个手术中不吸入任何气体麻醉药物。于T_1(CPB前)、T_2(CPB后30min)、T_3(CPB结束)、T_4(CPB结束后1h)、T_5(CPB结束后6h)、T_6(CPB结束后24h)采集颈内静脉球血测定血浆S-100β蛋白和NSE的浓度。并进行术前、术后24h的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四组MMSE评分术后24h均低于术前24h(P<0.05);S_2和S_3组术后24h评分及差值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_2至T_6各时点S_2和S_3组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低于C组(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异丙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需进行急诊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分别在术前、手术1h和术后1h测定患者的血清NSE和MB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颅脑外伤患者术前血清NSE和MBP含量都无显著差异。手术1 h和术后1 h,患者的两个指标都显著增加,与术前有显著差异,且异丙酚组患者两指标的升高幅度都显著低于异氟醚组, P〈0.05。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患者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可以有效抑制血清NSE和MBP含量的升高,降低对患者颅脑的继发性损伤,脑保护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脑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烯醇化酶普遍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组织中 ,参与糖酵解过程。烯醇化酶由α、β、γ三种亚基组成 ,以αα、ββ、γγ、αγ、αβ五种形式存在。其中αγ和γγ两种亚基特异性地存在于神经系统中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 (线粒体内 )。γγ型是神经元中的主要亚型 ,故命名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 [1] 。NSE占全脑可溶性蛋白的 1 5% ,分子量为78KD ,理化性质稳定。目前主要采用放免及酶联免疫测定法 ,测定组织浸出液或体液 (血液、脑脊液 )中的NSE值。在肿瘤研究中 ,N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4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10mg,ivd,qd,连用7d。对照组除七叶皂苷钠外其他治疗完全相同。分别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清NSE和S-100β含量,3个月后行GOS评分,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和S-100β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OS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NSE和S-100β含量,有改善预后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唐江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22-2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大量存在于脑组织神经元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脑梗死时脑组织受损,NSE由神经元细胞中漏出进入脑脊液和血液,由于其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仅有微量,因此脑脊液和血液中NSE水平可作为脑组织中神经元坏死的客观指标,判断脑梗死面积大小、评价治疗效果和估测预后的手段.现就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探讨NSE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液压损伤模型,观察成年性Wistar大鼠168只:实验组(n=126)和对照组(n=42)。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每组各42只大鼠。实验组用液压冲击致伤,造成大鼠轻、中、重三型脑损伤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技术测定NSE在0.5、2、6、12、24、48h和72h(n=6)血浆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浆NSE浓度在较低的水平,实验组大鼠NSE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水平,实验组在0.5、12h大鼠血浆NSE浓度随损伤程度增加而增加,重度损伤组血浆NSE浓度0.5h即开始明显增高,达到峰值,12h达到第2个峰值;中度损伤组血浆NSE浓度2h达到峰值,24h达到第2个峰值;轻度损伤组血浆NSE浓度2h达到峰值,48h达到第2个峰值。损伤程度越重,血浆NSE浓度高峰出现越早。结论NSE可以作为创伤性脑损伤早期标志,可能参与了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惊厥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脑损伤的评价.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8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脑炎组14例,癫(癎)组16例,热性惊厥组18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短程惊厥组28例(发作次数<3次,发作时间< 10 min),长程惊厥组20例(发作次数>3次,发作时间> 10 min)]和16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血清中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结果 惊厥组血清NSE[ (24.3±8.9)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7.3±1.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炎组[(22.4±5.4)μg/L]、癫(癎)组[(24.3±8.9) μg/L]与惊厥组比较,血清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程惊厥组血清NSE[ (25.0±7.6) μg/L]高于短程惊厥组[(18.3±4.5) μg/L],而且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惊厥发作后引起血液中NSE水平明显增高,其水平高低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影响.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降颅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和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im,qd,疗程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NSE和MBP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改善幅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GCS评分,促进患者意识的恢复,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浆NSE和MB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40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颅底骨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糖尿病等因素进行对比以,分析各类因素对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影响。结果 340例患者中继发创伤性脑梗死6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与发生TCI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脑疝和低血压,P<0.05。结论 TCI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GCS、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疝、糖尿病和低血压,独立危险因素有脑疝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与总结影响颅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脑外伤患者,除外年龄与脑损伤程度因素,对伤后肺部感染、血钠水平、早期康复训练三项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4例中有35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中有14例(40%)预后良好,21例(60%)预后不良,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19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73.68%预后良好;血钠水平异常者15例,80%预后不良,正常者39例,预后良好的64.1%,具有显著差异(P<0.01)。在40例进行了康复锻炼的患者中77.5%的患者预后良好,未进行康复锻炼的14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的仅仅42.86%,均具显著差异。结论颅脑外伤患者在肺部感染、血钠水平异常时预后不良均显著升高,早期的康复锻炼能提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因此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维持正常血钠水平以及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均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致残率,提高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茂名市中医院对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总结经验措施。方法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茂名市中医院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98例,其中,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56例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情、时段及呕吐物、排泄物,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的观察并采取及时有效地护理措施。结果 56例患者中,脑干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17例,脑内血肿并发消化道出血21例,硬膜下血肿并发消化道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并发消化道出血8例;在伤后7h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22例,在伤后14h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4例。56例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53例痊愈出院,2例脑干重度损伤就抢救无效死亡,1例中途放弃治疗。结论严密的观察并及时有效的护理,对颅脑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外伤后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大鼠按实验要求分组,造成脑外伤后不同时间取材,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以EMSA法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脑外伤后大鼠受创脑域内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同时伴有NF-κB的活化,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可显著增加凋亡的发生。结论 NF-κB具有保护大鼠脑外伤后细胞免于凋亡的作用,综合考虑NF-κB的活化及凋亡的发生,可为法医学判定脑损伤程度及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颅脑外伤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118名颅脑外伤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调查.结果 118份调查表中,其中有133项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结论 颅脑外伤病人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能有效提高TBI患者认知功能的治疗方案。方法将100例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TBI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高压氧、针灸、低频电穴位刺激等综合康复措施,B组在此基础上加施盐酸多奈哌齐片。并通过第2版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中文量表评定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以及功能独立性功能评估(FIM)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综合情况。结果每个组内,治疗后的LOTCA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以治疗8周后最高;治疗前,两组的同种评分均无异(P>0.05);治疗4周后,B组略高于A组,但LOTCA评分中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B组评分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FIM评分增幅明显较前4周减小(P<0.05)。结论给予TBI患者积极的治疗对认知功能的恢复有较大的潜力,且可通过有效的干预(本研究中加予盐酸多奈哌齐)获得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比分析颅脑损伤后(2~14 d)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TPN)联合治疗的优势。方法将3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9分)随机分成两组,早期分别给予TPN与EN+TPN联合治疗,在摄入同等热量及等量蛋白质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N+PN联合组24 h排除氮明显少于TPN组,氮平衡、肌酐指数(ICr)等营养指标优于TPN组。结论 EN+TPN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颅脑损伤后由于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胃肠抑制功能的恢复,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损伤性肠麻痹发生率,充分保护胃黏膜。有效缓解颅脑损伤后的机体高代谢所致的营养不足,促进意识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