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足下垂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2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2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ES对偏瘫侧腓总神经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NMES),同时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关节量角器法测量下肢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患侧腓肠肌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GMFM-88之D、E区评分及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表面肌电评价结果和选择性控制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PROM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9.142,P0.001),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踝关节选择性运动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t3.456,Z3.178,P0.01);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t3.737,Z=-2.748,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更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曲,改善其尖足步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条件的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以上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前肌体表肌电值(iEMG)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侧下肢功能,使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价下肢痉挛。 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AROM、 iEMG、FMA和CCS评分均提高(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电刺激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踝关节功能强化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踝背屈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 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踝关节强化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8 周后进行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Fugl-Meyer 平衡功能、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评定,测定踝关节最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结果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踝关节活动范围及iEMG 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促进偏瘫患者踝关节背屈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针刺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进行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踝关节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3组患者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进行表面肌电图(iEMG)检测。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AROM、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iEMG、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的各评分值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5);针刺组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的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足下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活动平板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进行佩戴功能性电刺激产品在活动平板上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穿戴踝足矫形支具在平地上进行步行训练,每组每天训练1次,每周5d,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关节量角器法测量下肢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结果 2组患儿治疗12周后,踝关节ROM增加,GMFM之D区(站立)评分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12周后,MAS评分及GMFM-88之E区分值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后,实验组的MAs、踝关节ROM及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活动平板进行步行训练能更有效地降低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制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步态训练,观察组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OM、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能进一步降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患侧的腓肠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在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评定患侧上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II)进行患侧手精细运动商(FMQ)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ADL 能力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基础疾病内科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胫骨前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表面肌电测试指标、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三维步态分析系统(3-DGA)时空参数等的变化。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侧踝关节最大用力背屈时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在最大自主收缩条件下踝关节背屈时的EMG协同收缩率(C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侧步长,步速,支撑相期髋、膝、踝关节力矩峰值,踝关节主动背屈的最大活动范围(AROM),患侧支撑相时间,患侧摆动相时间,双支撑相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穴位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后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踝背屈功能,促进患侧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疗效。方法:60例(年龄4—12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再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踝关节背屈活动度(ROM)、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MAS)和GMFM量表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踝关节ROM、肌张力和GMFM量表D、E区评分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以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增加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提高患儿站立和走跑跳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