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生物类似药的管理与临床应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药品监管部门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生物类似药审批和应用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药品全生命周期、通用名和处方、适应证外推、临床用药互换、药物警戒、医保支付体系、教育培训等多维度对生物类似药进行梳理。结果与结论: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上市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性生物制品。在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监管全生命周期系列环节中的管理在不同国家/地区/组织各有特点,其在研发阶段不需再独立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只需用分析方法逐步从结构和功能上阐明其与参照药高度相似性即可;我国的生物类似药命名与原研药相同,采用通用名处方;美国FDA批准生物类似药的适应证外推需要基于其申请时的数据和信息、参照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及适应证相关科学要素的考量,需要经过评估,在监管下有条件地使用;美国FDA审批可替换生物类似物的标准严格,即实现互换的审批标准要高于生物相似的审批标准,但我国目前尚无这一概念;医药企业、监管机构、学术机构、医院药房之间需沟通交流,共同加强上市后风险控制和安全性监测;我国医疗保障部门需建立适宜的支... 相似文献
2.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上市的参比制剂具有相似性的治疗性生物制品。结合美国、欧盟、日本和世界卫生组织对生物类似药研发及监管思路,重点介绍了2018年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生物类似药行动计划——简介和概述:创新与竞争间的平衡》,以期对我国生物类似药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个"重磅炸弹"级原研生物药的专利逐渐到期,全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监管机构也逐步明确了技术指南要求,生物类似药的发展也因各国监管方式及监管理念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介绍韩国生物类似药的批准上市情况和临床在研状况,对韩国生物类似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由于生物大分子复杂结构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临床有效性和免疫原性等的改变,目前大多数生物类似药的上市仍然需要一项/多项Ⅲ期临床比对研究。和创新药上市不同,Ⅲ期临床比对研究的关键点在于适应证、临床终点和研究周期的选择以及等效界值的确定等,且在审评实践中存在对比对结果进行科学考量后适当放宽标准的特殊情况。目前已有一些生物类似药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比对数据证明疗效相似来代替Ⅲ期临床疗效比对研究并获得批准,这是监管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就生物类似药的Ⅲ期临床比对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研发更复杂的生物类似药的Ⅲ期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6年12月发布了“供企业用支持证明与参照药有生物相似性的临床药理学数据指导原则”,说明了对生物类似药临床药理学研究的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的要求,特别指出研究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而我国尚无类似的指导原则,介绍FDA该指导原则,希望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监管有益。 相似文献
10.
11.
生物类似药可提高患者对于高品质生物治疗药物的可及性,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均鼓励其研发。生物治疗药物一般由微生物或者细胞表达后纯化而来,由于结构复杂,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过程和监管均不同于化学仿制药。本文对国内外生物类似药的研究概况进行介绍,并对我国和国际上主要国家地区生物类似药法规和指南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药学相似性研究是支持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基石,本文通过实例阐述了药学相似性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并对临床研究结果和关注点以及适应证外推等问题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多个生物类似药在我国将陆续完成研发申报上市,期望本文为相关研发企业及监管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析介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生物类似药的命名、临床替代及药物警戒管理等方面的做法,为完善我国生物类似药的管理提供借鉴思考。通过文献分析,汇总国际上的生物类似药命名规则、临床替代、药物警戒管理政策与措施,并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我国应充分关注生物类似药的特殊性,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有区别的通用名命名方式,规范临床替代指南和带量采购,加强生物类似药的药物警戒管理,保证风险可控和药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8年7月发布了"供企业用生物类似药说明书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提出了起草生物类似药说明书的一般原则,并对生物类似药说明书的内容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而我国目前尚无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的该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对我国撰写、阅读和监管生物类似药说明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规范我国抗体类生物类似药命名,完善其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方法 深入研究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欧盟、美国、日本及我国关于抗体类生物类似药的命名要求,分析不同命名方式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影响。结果 目前,国内外抗体类生物类似药的命名原则不尽相同,但总体遵循WHO的国际非专利药名系统不同的命名方式将对处方安全性、药物警戒、医保准入与支付等方面产生影响。结论 建议药品监管部门逐步与国际接轨,基于国际非专利药名系统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生物类似药命名相关文件,以明确抗体类生物类似药命名。此外,建议加强药物警戒管理、制定科学审慎的生物类似药医保支付决策,从而构建生物类似药尤其是抗体类药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生物类似药,也被称为生物仿制药,是与已批准的生物原研药相似的一种生物药(包括疫苗、血液及血液成分、体细胞、基W治疗、组织和重组治疗性蛋白等)。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汴册的原研药(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原研药(参照药)相同。 相似文献
19.
20.
为进一步规范生物类似药的临床转换应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生物类似药转换的法律法规,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及我国临床实践,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并制定共识。在转换的考量因素方面,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是临床实践中由生物类似药反向转换到原研药的关键因素,而价格则是原研药主动转换到生物类似药的关键因素。在转换的态度立场方面,原抗肿瘤治疗药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应谨慎进行任何形式的转换;若原研药疗效未达预期时,不建议进行生物类似药转换,考虑直接换用其他治疗方案;在抗肿瘤生物类似药转换过程中,应符合药品的适应证且尊重并落实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在转换的管理措施方面,医疗机构应落实抗肿瘤生物类似药转换的药事监管及处方权限管理政策;在生物类似药临床转换后,应加强对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监测。抗肿瘤生物类似药临床转换应用及管理专家共识的制定旨在为抗肿瘤生物类似药转换规则体系的建立及科学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