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对比万古霉素骨水泥及人工骨的局部释放规律。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创伤骨科先后进行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及万古霉素人工骨植入术的16例骨感染患者,术中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万古霉素骨水泥、人工骨植入术后平均引流量分别为(504.50±306.52)、(278.68±136.18) ml,局部累计释放率为5.60%±3.61%、19.12%±9.86%,最大释放速度为(6.1±4.4)、(20.8±9.5) mg/h,全身血药浓度C_(max)为(0.66±0.34)、(1.39±0.98) mg/L。结论万古霉素人工骨和骨水泥植入人体后均能获得很高的局部药物治疗浓度,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安全性较好。人工骨较骨水泥局部药物浓度更高,总体释放量、释放率、释放速度及植入后全身的药物浓度均高于万古霉素骨水泥。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人工骨微球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了解万古霉素人工骨的释放规律,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人工骨治疗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7月收治的骨感染患者13例,手术时在局部感染灶植入2 g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混合制成的药物微球,术中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41.93±14.39)岁,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3 d,血药峰浓度为1.68μg/m L,达峰时间为16.09 h,局部释放率最高峰值出现在9 h,最大释放速率为28.72 mg/h。累计局部释放率为23.06%,溶出模型拟合符合Weibull方程,r=0.966 8。结论局部植入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微球可以至少在术后1周内伤口局部达到很高的药物治疗浓度,而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可以避免全身使用万古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用于骨感染患者治疗的局部释放特点及规律。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骨感染患者,手术感染病灶中植入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链珠,局部留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每日清晨留取伤口引流液标本及静脉血,使用酶放大免疫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浓度。结果: 共纳入21例骨感染患者,局部释放率两药最高峰均出现在10 h,最大释放速率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分别为4.761,1.149 mg·h-1,累计局部释放率分别为6.38%,1.41%;术后2 h引流液中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373.06±357.70) mg·L-1,(158.41±121.33) mg·L-1;血药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1,0.54 mg·L-1结论: 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骨水泥自制链珠局部植入骨感染病灶可以在术后短期内获得高组织浓度,万古霉素局部药物浓度更高,两药全身药物浓度均很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定载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骨感染患者体内后全身及局部的药物浓度,了解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的释放规律,为临床使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感染患者20例,手术感染灶局部植入万古霉素和骨水泥混合制成的链珠,局部埋置引流管,分别于术后2 h及此后每日清晨留取患者静脉血及伤口引流液标本,直至术后引流管拔除。使用酶放大免疫法进行静脉血及引流液万古霉素浓度测定。结果:20例患者平均年龄48.35±19.37岁,男16例,女4例,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数为5 d,血药峰浓度为0.99 mg·L-1,达峰时间为33.33 h,局部释放率最高峰值出现在10.5 h,最大释放速率为6.107 mg·h-1。累计局部释放率为5.68%,溶出模型拟合符合Weibull方程,r=0.984 5。结论:局部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可以至少在术后一周内伤口局部达到很高的药物治疗浓度,而全身药物浓度很低,可以避免全身使用万古霉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万古霉素骨水泥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某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283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结果共纳入283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其中206患者在术中使用1 000 mg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另外77例患者在术中使用2 000 mg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糖尿病、初始诊断、HSS术前术后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项Logistic相关性分析膝关节置换患者感染因素,显示不同剂量万古霉素、性别、体重、基础诊断、住院天数对膝关节置换后感染无影响,而糖尿病是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预防性应用1 000 mg或2 000 mg万古霉素骨水泥,在术后再发感染方面无显著差异,为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减轻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可预防性应用1 000 mg万古霉素骨水泥。  相似文献   

6.
雷鸣  王敏  张催 《抗感染药学》2014,(5):538-540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间应用交锁髓内钉术治疗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34例,在拆除其髓内钉,切除窦道,扩髓后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术中采集其髓腔炎性异物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术后按药敏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评价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或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4.3±3.5)月,其中32例患者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而2例患者的感染未被控制,但经再次彻底清创植入万古霉素骨水泥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植入骨折术后髓内可有效控制其感染,该法简单、安全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干预一例骨科术后感染病人的抗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通过监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找出该病人前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规范操作头孢唑林钠皮试,根据感染部位,分析可能致病菌,结合各种药物的抗菌谱和不良反应,重新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药学监护.结果: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头孢唑林钠皮试结果为阴性,改用头孢唑林钠(2.0g,iv gtt,tid)进行治疗,2d后自觉疼痛等症状缓解,继续治疗18 d后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会诊查房中及时有效地干预了病人的抗菌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燕芳  张建飞 《中南药学》2013,(12):938-941
目的 探讨骨科植入物相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 在2006~2010年对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治疗的骨科器械植入MRSA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在中位随访时间391 d内有18例患者(35%)MRSA治疗失败。利用Cox比例危险率模型,发现手术保留人工植入物[风险比(HR),4.9;95%CI,1.3~18.2;P=0.017]及单一药物抗菌治疗(HR,4.4;95%CI,1.2~16.3;P=0.025)为清创术后治疗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患有骨科器械植入MRSA的患者需要保留植入物时,应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闵智蓉 《抗感染药学》2019,16(8):1468-1469
目的:探究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8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感染控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随访18月的优良率和术后临床指标(如感染、病原菌清除和骨折愈合)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临床指标(如感染、病原菌清除和骨折愈合)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万古霉素与硫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有效促进了临床指标的复常,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创伤骨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系统地检索中文和英文的有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并综合研究文献的数据和结论。结果检索到目标文献10篇,这些文章介绍了创伤骨科感染的现状和特征并讨论了在创伤骨科如何合理运用抗生素。结论抗菌药物在创伤骨科感染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师应提高认识并总结经验,合理、安全、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骨科术后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骨科术后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以及诊断标准,掌握骨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情况,了解抗生素骨水泥在骨科术后感染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对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选取的84例骨科术后感染患者中,骨科手术有异物植入的患者占感染总人数的76.19%;对于骨科术后感染的诊断除细菌培养外,C反应蛋白和血沉也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培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总菌株数的67.02%,革兰阴性菌占31.91%,真菌占1.06%;药敏结果显示,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是治疗关节感染的常用手段。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异物植入、高龄、慢性疾病、烟酒不良嗜好等;细菌培养结果可以作为诊断术后感染的标准,血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也作为临床诊断感染的依据,尤其是ESR和CRP表现出较高的灵敏性;医务工作者要尽可能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病原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缓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给药剂量和药物浓度的关系。方法42例乳腺癌患者接受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的术前、术中局部植入化疗,以不同的给药剂量及给药后不等的手术时间,观察其血液、组织浓度及用药后反应。结果(1)该药体内植入后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所有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2)植入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可获得较高的组织药物浓度。结论应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行乳腺癌局部植入化疗,安全性高,全身影响小,缓释效果佳;加大给药剂量,局部能获得更高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肢骨感染的发生应用于抗菌药物使用效果.方法 调查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5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感染的有50例(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有200例(非感染组),感染组患者应用万古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结果 年龄大、术中使用钢板、遗留死腔、清创时间长等是下肢开放性骨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常规抗感染治疗结合万古霉素治疗后,48例细菌阴转后痊愈出院,2例并发严重器官衰竭感染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6.0%.结论 下肢骨感染与年龄、术中使用钢板、遗留死腔和清创时间明显相关,万古霉素可作为预防或治疗下肢骨感染的局部用药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替硝唑胃滞留缓释胶囊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替硝唑胃滞留缓释胶囊,以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使其在感染部位能维持较长作用时间,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制定胶囊的质量标准,进行制剂稳定性研究;用HPLC法测定人体唾液中替硝唑的浓度,进行胶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及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胶囊质量稳定,人工胃液滞留时间长达10h,体外0.5h~5h的释放符合零级释放;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3.6%。结论:替硝唑胃滞留缓释胶囊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替米星骨水泥植入剂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用模具制成含依替米星20%(W/W)的骨水泥植入剂,将植入剂浸泡于37℃的人工体液中,在规定的时间点取样,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依替米星骨水泥植入剂在6周内累积释放率可达88.09%,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r=0.995 9。结论依替米星骨水泥植入剂在6周内释放较完全,达到局部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胺丁醇在乙胺丁醇-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体(Ethambutol—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ompound E-CPC—C)中缓慢释放的效果。方法以白兔为实验对象,分为臀肌组和股骨组,将E—CPC—C植入兔臀大肌中和股骨髓腔中,以质谱仪测定其植入后一定时间的血药浓度及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结果臀肌组血药浓度在E—CPC—C植入后第2-7d达0.5μg/ml以上,股骨组血药浓度仅在植入后第4d达0.56μg/ml,植入后第4周E—CPC—C周围组织药物浓度臀肌组达1.6μg/g,股骨组达2.2μg/g。结论E—CPC-C能在体内持续、缓慢释放乙胺丁醇,对治疗骨结核可能是一有效植入式缓释剂。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治疗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关节感染(PJ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采用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治疗PJI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月1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相关数据适时采用描述性分析或使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包括14项研究),合计286例患者。所有研究均为病例系列研究。对14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PJI的总体控制率为90%[95%CI(85%,93%)]。对10项报道了不良事件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引发不良事件主要为可逆性肾毒性和局部并发症,各项研究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75%不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对于膝或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PJI,关节腔内输注抗菌药物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感染控制率,但同时该项技术也具有引发肾毒性和局部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骨与关节感染性临床抗菌药物选择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非典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其类型可分为原发性感染、潜在性感染、医源性感染。骨与关节感染目前仍是一种常见的对病人威胁较大的疾病 ,任何一种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都存在着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问题 ,当临床诊断明确并具有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时 ,其选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选择在骨和关节组织中可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抗菌药物由于骨本身构造的特殊性 ,给药物的穿透带来许多困难 ,使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易进入到骨组织中去 ,在骨组织中浓度很低 ,达不到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超声治疗的起始时间对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药物动力学、药效释放以及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健康大鼠,在大鼠髋关节均植入载万古霉素的骨水泥以及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13565,中国生物鉴定研究所),随后将50只大鼠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在植入后12 h进行低频超声治疗,对照组在植入后30 min进行低频超声治疗,两组均治疗12 h后取4只大鼠测定髋关节内的渗血量,其余大鼠测定髋关节内的药物浓度,计算药物动力及药效参数,在植入48 h后计数髋关节腔内的活菌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均在植入3 h后达到药物浓度高峰,对照组3 h后药物浓度呈明显的下降态势,并在14 h后下降到MIC以下,观察组在3 h后也呈下降态势,但在12 h采用低频超声治疗后,药物浓度再次上升,并一直持续在MIC以上至第34小时;观察组Cmax/MIC(5.58±1.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mic(35.08±5.98)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9±1.49)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菌落数、渗血量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与植入后立即进行超声治疗相比,在第12小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血液的T>mic, 提高载万古霉素骨水泥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牙周局部缓释抗菌药物治疗牙周炎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方法:从常用抗菌药物、缓释材料和市场产品进展三大方面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结果:与全身给药相比,牙周局部缓释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可以使牙周袋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并且维持较长时间,该治疗方法毒副作用小、靶向性好。并且缓释材料对能否成功的研制一种理想的缓释制剂来说至关重要。结论:随着抗菌药物和缓释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新型牙周局部缓释产品上市,以应用于牙周炎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