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患者女性,55岁,上腹部闷胀不适1个月余入院。MRI检查示:肝S8近第二肝门区可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大小5.4 cm×5.0 cm×6.4 cm, 边界尚清,信号混杂,影像学诊断:肝S8占位性病变,考虑肿瘤性病变并瘤内少许出血、囊性变,原发性肝细胞癌可能。腹腔镜探查:肝脏体积正常,颜色鲜红,质地硬,表面呈结节性改变,肝中叶S8段膈面见一肿块,稍突出肝脏表面。肿瘤与肝右静脉紧密粘连,交通血管支较多,腹腔镜下难以暴露,决定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1984年因右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曾去上海多家医院诊治,经B超、CT及肝扫描检查,诊为原发性肝癌。化疗两个疗程,因病人反应严重而中止治疗。两年后病情无明显变化,入本院复诊。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肝睥未触及,右上愎深压痛。肝功能化验正常,AFP阴性。B超示肝脏多发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血管瘤。为明确诊断,于1987年3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表面呈多发性结节,其大小为0.4cm~3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6岁.因发现"肝占位"4天入院.患者先于4天前因"前列腺炎"在其它医院行B超检查,超声提示:肝脏测值增大,肝右叶异常回声,考虑肝占位性病变.CT平扫示:肝形态未见异常,于后叶见一10.1 cm×12.8 cm大小卵圆形低密度肿物,密度大致均匀,其内可见条索低密度影,CT值38 HU.占位明显,胆囊,胰腺,脾未见异常,未见腹水征及肿大淋巴结.CT增强示:动脉期肿块、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境界清晰,CT值90 HU.肝右前叶见1.0 cm强化结节灶,静脉期肝实质明显强化,CT值90 HU,肿块密度减低,CT值75 HU.延迟4~7 min,肿块密度明显降低,CT值55 HU(图1).考虑肝占位性病变:(1)巨块型肝癌;(2)不典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为进一步确诊,来我院就诊,并以肝占位性质待查,收治入院.手术所见:肝脏呈红色,右叶增大,肝脏表面光滑,其右后叶顶部可见14 cm×10 cm×8 cm的肿块,质软,可触及波动感.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8岁。因检查发现肝占位3月余入院。患者于2013年7月常规体检行月超检查提示肝占位,于2013年7月16日到我院行MR检查示"肝S4段包膜下异常信号影,首先考虑为肝脓肿",当时患者无特殊不适,遂于门诊抗感染治疗,并定期门诊复查。于2013年8月6日复查MR提示病灶较前大致相仿,未作特殊处理。于2013年10月25日于我院复查肝脏MR,见图1~4:S4段包膜下见结节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3.1 cm伊2.8 cm,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静脉期病灶部分强化迅速消退,平衡期病灶呈环状明显强化,相邻肝包膜强化。MR诊断:肝S4段包膜下占位,于2013年8月6日MR相比较,病灶较前增大,拟肝癌与炎性假瘤相鉴别。既往有"乙肝"病史,未规范治疗。体检无阳性体征。入院诊断为:肝占位待查(肝癌?肝脓肿?)。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2岁,因肝区胀痛伴巩膜黄染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凶出现肝区持续件胀痛,伴巩膜黄染、腹胀、纳差,外院CT显示右肝占位,门诊以"原发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收住入院.体检见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3 cm,叩痛明显,Merphy征阴性.B超示右肝单发实质性占位;腹部CT平扫加增强提示右肝原发性肝癌.生化检查:AST 47 IU/L,GGT 200 IU/L,ALP 202 IU/L,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AFP阴性.临床诊断:右肝原发性肝癌.术中见腹腔内少量淡黄色浑浊腹水,肝脏边缘变钝,质中,表面弥漫分布有细小结节,右肝后叶有一直径约10 cm的球形肿块,突出肝脏表面.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性,57岁,绝经11年。因下腹不适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不适,自觉腹部稍膨隆,遂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盆腔包块。我院影像学检查:腹部彩超发现肝内多发混合性占位结节,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子宫右侧壁低回声占位结节:考虑子宫肌瘤,盆腔囊性肿块,来自卵巢可能性大。CA199:46.8 U/ml;MRI示盆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上腹部包块半个月入院。患者自觉进食后包块明显,有轻度压痛,无腹胀,恶心,呕吐。头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示肝左叶外侧见一类圆形多结节状低密度影,大小6.1 cm×6.8 cm,考虑肝脏少血供恶性肿瘤,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图1),遂行左肝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包括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35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4个月,呈持续性胀痛。查体:腹平坦,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痛(+),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巩膜无黄疸。入院后B超检查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CT及MRI检查示肝右叶后下段内见一椭圆形占位病变,大小约4...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6岁,体检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遂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询问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在外院行鼻咽肿瘤切除术,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鼻咽部MIR示:鼻咽呈肿瘤治疗后改变,双侧上颌窦、筛窦及额窦炎,双侧中耳突炎。肝胆彩超示:胆囊内异常回声(考虑实性占位性病变)。上腹部CT平扫增强:胆囊结节影,考虑为肿瘤性病变,胆囊癌可能。患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63岁。以上腹部不适伴腹胀、便血、乏力3个月余于2015年6月9日入院。血常规示:血红蛋白52 g/L,红细胞计数2.09×1012个/L。电子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黏膜隆起性病变,活检结果示腺癌。强化CT检查示:胃窦壁增厚,骶骨低密度结节灶,右肺中叶条索状影,右肺下叶局限性肺气肿,肝脏多发囊肿,肝右后叶下段略低密度小结节,转移灶不除外。6月26日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2岁,因体检发现肝方叶占位,胆囊结石3个月入院,既往无乙肝病史。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无叩痛,murphy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甲胎蛋白,CEA,CA19-9,CA-125均正常。B超示肝方叶近肝门区查见约3.1cm×2.7cm增强回声团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胆囊内查见2.0cm强光团伴声影。CT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方叶内查见2.2cm×2.5cm低密度灶,其内可见少许线状分隔,病灶边界清楚。术前诊断:肝方叶占位(错构瘤?)胆囊结石。剖腹探查见:肝方叶近肝门处约…  相似文献   

12.
1前言癌肉瘤是指在一种肿瘤中既有癌成分,又有肉瘤成分。其常见的发病部位有甲状腺、乳腺、消化道和呼吸道等,而原发于肝脏的癌肉瘤罕见。我科收治肝脏原发性癌肉瘤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2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6岁,因“腰背和上腹部疼痛一月,发现肝脏占位两周”于2007年6月4日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脏肋下1cm,剑突下4cm,质地中等,无结节感;剑突下触痛明显。肝脏B超提示:肝内多发强回声实性团块;腹部MRI示:肝脏左内叶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大小约为3.5cm,呈长T1、T2信号影,边缘明显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间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超声造影的肝脏局灶性占位病变7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47例经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结果7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恶性病灶23例,包括肝细胞性肝癌17例、胆管细胞性肝癌2例、转移性肝癌4例;良性病灶49例,包括血管瘤18例、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局部脂肪缺失17例、肝脓肿3例、肝硬化增生结节3例、炎性假瘤1例、肝囊肿1例.肝脏恶性病灶和良性病灶的超声造影方式明显不同.结论超声造影对鉴别肝脏占位病变良恶性具有较大的价值,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仍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咳嗽、气喘9个月入院。 CT示气管右前肿块影(图1),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提示腺癌。临床会诊考虑难以手术切除,遂行放、化疗。患者反复放、化疗多次,病情仍持续进展,出现肝脏、腹腔占位,腋窝及颈部肿大结节,临床考虑肺癌转移。于左侧乳头上方2点处见一直径约1 cm的皮肤红肿区,并触及质硬肿块数枚,固定,有压痛。彩超示左侧乳腺多发低回声结节,最大2.9 cm ×1.7 cm×2.1 cm大小,界限欠清,形态不规则。遂行左侧乳腺肿物粗针穿刺并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肝脏原发性非Hodgkin淋巴瘤一例丛文铭王一谭璐张秀忠冼志红患者男,41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7天于1996年8月21日入院。既往身体状况良好,偶感上腹部疼痛。查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肿大。磁共振检查:两肝有多个结节或团块状异常信号区,大小分布为...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50岁,X线发现右肺上叶占位1周。胸部CT示:右肺上叶有一类圆形高密度结节,大小3.4 cm×2.6 cm,压迫肺段支气管伴钙化,肺门个别淋巴结肿大。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FRA21-1升高(4.22 ng/mL,参考值0~3.3 ng/mL)。临床考虑右肺上叶占位,不除外肺癌伴淋巴结转移,于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病理检查眼观:肺叶大小13 cm×10 cm×3 cm,  相似文献   

17.
Liu J  Zhang R  Zhu ZL  Cao P  Li X  Zhou P  Zhang W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0):709-710
患者女,48岁.因乏力、腹胀3个月于2005年9月于外院就诊,B超示盆腔、腹腔多发占位,大量腹腔积液.术中发现3处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符合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术后未治疗.2007年10月患者出现腹胀、纳差,入我院治疗.B超示腹腔积液,肝血管瘤;CT:盆腔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肿块,大者10 cm×12 cm;腹腔积液检查呈渗出液,未见肿瘤细胞.考虑术后复发,遂予化疗7个周期,4个周期后复查CT:右肝低密度影,腹腔积液消失,肿块缩小.2008年10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2009年1月复查B超提示腹腔积液及腹腔占位,腹腔穿刺见少量血性腹腔积液(因量少未送检),考虑再次复发,化疗2个周期.  相似文献   

18.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例 1:患者男性 ,11岁 ,因右上腹包块 1月余入院。查体见患儿右上腹稍膨隆 ,右侧肋下 5cm处可触及一质硬肿块 ,其表面不光滑 ,可活动。脾脏未及。实验室检查 :患儿肝功能正常 ,血清学病毒检测阴性 ,AFP阴性。CT检查见右中上腹占位性病变 ,其与肝脏界限不清。临床拟诊为肝脏占位 ,全麻下行肝右叶切除术。例 2 :患者男性 ,12岁 ,因上腹部不适 ,发现包块 4周入院。查体在剑突下 4cm处触及一质硬肿块 ,表面凹凸不平 ,无触痛 ,不活动 ,脾脏未及。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病毒检测结果阴性 ,AFP阴性。蛋白电泳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比较CT及MRI检查的图像特点及诊断结果。结果 CT检查检出21个病灶,病理检查检出23个病灶,CT检查的FNH病灶检出率为91.3%;MRI检查检出10个病灶,病理检查检出11个病灶,MRI检查的FNH病灶检出率为90.9%。 MRI与CT检查的病灶检出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典型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表现为动脉期均匀强化,实质期及门脉期均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强化,MRI和CT检查均能明确诊断此类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对于不典型病变,应注意与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腺瘤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20.
肝脏原发性巨大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因腹胀2个月入院,无腹痛、恶心、呕吐,无发酸、烧心、黄疸.体检: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可触及一大小10 cm×10 cm×8 cm包块,质硬,无压痛,脾未触及,无转移性浊音;肝功能检查正常;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各项病原学检查均呈阴性;各项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AFP<20 μg/l,CEA 13.2 μg/ml.CT示肝占位,肝癌可能性大.初步诊断:肝脏肿瘤.随行肝肿瘤及肝左叶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