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月,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共2 22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利巴韦林相比,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3,95%CI(1.18,1.29),P<0.001]、缩短退热时间[MD=-1.48,95%CI(-1.29,-0.77),P<0.001]、皮疹消退时间[MD=-1.82,95%CI(-2.16,-1.47),P<0.001]、口腔疱疹消退时间[MD=-1.82,95%CI(-2.20,-1.45),P<0.001]及住院时间[MD=-2.17,95%CI(-3.09,-1.25),P<0.001],可降低白细胞计数[MD=-1.32,95%CI(-1.44,-1.20),P<0.001]、超敏C反应蛋白[MD=-2.40,95%CI(-2.81,-2.00),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MD=-5.44,95%CI(-5.88,-4.99),P<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MD=-2.87,95%CI(-5.03,-0.72),P=0.009];10项研究提及药品不良反应,3项研究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他研究未提及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HFMD在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指标等方面优于单用利巴韦林,但其安全性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通过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 14 篇研究,干扰素组 913 例,利巴韦林组 901 例,共计 1 814 例患儿。 干扰素组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86,95%CI(4.97,9.46);MD=-1.55,95% CI(-2.13,-0.96);MD= -1.71,95% CI(-2.31,-1.11);MD=-1.13,95%CI(-1.38,-0.88),P<0.05]。 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组。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较利巴韦林联合常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限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两位研究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确定最终文献并提取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12个临床对照试验,共2 161例患者。结果显示,炎琥宁在总有效率[OR=5.74,95%CI(4.18,7.86)]、退热时间[MD=-1.46,95%CI(-1.69,-1.24),P<0.000 01]、止咳时间[MD=-1.16,95%CI(-1.34,-0.98),P<0.000 01]、咽部充血消失时间[MD=-1.79,95%CI(-2.11,-1.47),P<0.000 01]、鼻塞流涕消失时间[MD=1.20,95%CI(-1.45,-0.95),P<0.000 01]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面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2年第2期)、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创建日至2012年7月)关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数据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用RevMan 5.1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RCT,包括1 6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RR=1.19,95%CI(1.15,1.23),P<0.01],退热时间短于利巴韦林[MD=-18.47,95%CI(-24.00~12.94),P<0.01],症状缓解优于利巴韦林(P<0.01);调节免疫指标优于利巴韦林(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OR=0.32,95%CI(0.02~5.22,P=0.42]。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性好。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统一,本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rhIFNα2b)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4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喷剂治疗,观察组予以rhIFNα2b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咽部疼痛消失时间、鼻塞流涕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hIFNα2b喷雾剂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9,(22):3132-3137
目的:系统评价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集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试验组)对比单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对照组)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TSA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共计857例患儿。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RR=1.20,95%CI(1.13,1.28),P<0.000 01]显著高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MD=-1.18,95%CI(-1.42,-0.94),P<0.000 01]、腹胀缓解时间[MD=-1.32,95%CI(-1.94,-0.70),P<0.000 1]、腹泻缓解时间[MD=-2.07,95%CI(-2.38,-1.76),P<0.000 01]、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MD=-2.16,95%CI(-2.43,-1.88),P<0.000 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大便次数[MD=-1.72,95%CI(-2.18,-1.24),P<0.000 01]显著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序贯分析结果显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总有效率证据确切。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15):2077-2081
目的:系统评价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探索省增补基本药物循证评价的有效方式,为新版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炎琥宁注射剂单用或者联合其他阳性药物(试验组)对比其他阳性药物(对照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改良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项RCT,合计2 6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5.28,95%CI(3.92,7.11),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MD=-1.97,95%CI(-2.83,-1.12),P<0.001]、肿胀消退时间[MD=-2.05,95%CI(-2.53,-1.58),P<0.001]、疼痛消失时间[MD=-1.39,95%CI(-2.02,-0.75),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琥宁注射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较好,可显著缩短患者退热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11月忻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9例,按照入院前后顺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在基础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口腔局部喷雾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5~7 d,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45%,高于对照组的77.78%(χ2=5.959,P=0.015);观察组患儿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白细胞较少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治疗小儿疱疹性咽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巴韦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使用方便、患儿治疗依从性高,鉴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包括11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醒脑静组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儿童:OR=3.18,95%CI(2.28,4.44),P<0.01,成人:OR=3.26,95%CI(1.29,8.23),P=0.01]、缩短发热消退时间[MD=-1.97,95%CI(-2.43,-1.51),P<0.01]、头痛消失时间[MD=-1.86,95%CI(-2.58,-1.14),P<0.01]、呕吐停止时间[MD=-0.76,95%CI(-1.08,-0.43),P<0.01]、抽搐和惊厥停止时间[MD=-1.51,95%CI(-2.20,-0.82),P<0.01]、意识障碍恢复时间[MD=-1.57,95%CI(-2.38,-0.76),P<0.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醒脑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41,1.82),P=0.69]。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提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性较好,但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关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2年4月26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累计患者7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病毒性肺炎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2,95%CI(1.15,1.30),P<0.001],此外还可适当缩减患者的退热天数[MD=-1.33,95%CI(-1.78,-0.89),P<0.001]、止咳天数[MD=-1.45,95%CI(-1.57,-1.33),P<0.001]以及啰音消失天数[MD=-1.88,95%CI(-2.34,-1.41),P<0.001]。安全性方面,3篇文献表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3篇文献报道了15例药品不良反应,其中喜炎平注射液组4例,利巴韦林注射液组11例。结论:纳入研究证据表明,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相比,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并可缩短患者症状存在时间。但安全性方面,仍需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24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共计1 164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与仅用利巴韦林(对照组)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用利巴韦林(试验组)能够提高总有效率[RR=1.24,95%CI(1.18,1.30),P<0.001]。此外,喜炎平注射液联用利巴韦林还可适当缩减患儿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腹鸣时间。安全性方面,3项研究明确表明没有明显药品不良反应,3项研究共报告15例药品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6例,对照组9例。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仅用利巴韦林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总有效率,缩减患儿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腹鸣时间,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肯定,临床症状消失快,使用方便,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9,(12):1702-1706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集蓝芩口服液或常规对症治疗联合蓝芩口服液(试验组)对比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用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共计1 2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17,95%CI(1.10,1.24),P<0.000 01]、疱疹消退时间[MD=-2.17,95%CI(-2.63,-1.72),P<0.000 01]、发热消退时间[MD=-1.52,95%CI(-1.72,-1.31),P<0.000 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0.52,1.93),P=1.00]。按是否给予补液对症处理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未给予补液对症处理,试验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D=-1.64,95%CI(-2.03,-1.26),P<0.000 01];给予补液对症处理,试验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MD=-2.79,95%CI(-2.97,-2.61),P<0.000 01]。结论:蓝芩口服液可显著提高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有效缩短疱疹消退时间和发热消退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利巴韦林为对照,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不同手足口病病毒学亚型的疗效。方法:将151例手足口病患儿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干扰素组(76例)、利巴韦林组(75例),干扰素组患儿给予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50~200万IU,1日1次;利巴韦林组患儿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mg/kg,1日1次,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和病毒学效果。结果:干扰素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P=0.012),干扰素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等显著短于利巴韦林组(P〈0.05);病毒学效果方面,干扰素组患儿用药48h即显示出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与利巴韦林组比较,Ct值差异显著(P=0.025),而且重干扰素α-2b对EV71型和高病毒滴度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更加明显(P=0.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手足口病患儿,无论是临床效果还是病毒学效果均优于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的小儿手足口患者中,抽取3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88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由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手足疱疹、口腔疱疹)、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见效快、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外用;对照组单纯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利巴韦林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小普通型手足口病可缩短退热时间、愈疱时间、结痂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小儿轻症手足口病应用利巴韦林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可以缩短疗程,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0例确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7病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及对照组(n=32)。治疗组给予干扰素α-2b3 MU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5天;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0.8~1.0g/次,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5天。结果治疗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临床越期、并发症及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α-2b对7病日内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安全有效,优于利巴韦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荣杰鑫  王亚亭  李远波  李莉 《安徽医药》2017,21(9):1688-1692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Ovid、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的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10月3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资料,获得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用Ren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04篇,最终纳入29篇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 提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MD=-4.05,95%CI:-4.09~-3.20,P<0.000 01),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MD=-23.21,95%CI:-31.63~-14.79,P<0.000 01),并能明显缩短体温恢复时间(MD=-3.12,95%CI:-3.57~-2.67,P<0.000 01)、肺部啰音消失时间(MD=-3.56,95%CI:-4.40~-2.73,P<0.000 01))、咳嗽消失时间(MD=-3.43,95%CI:-4.27~-2.59,P<0.000 01)),提高临床有效率(OR=5.11,95%CI:3.58~7.31),P<0.000 01),仅有少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儿童RMPP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治疗的11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利巴韦林颗粒,0.01 g/(k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痰热清注射液,按照0.5 mL/kg溶解于5%葡萄糖中,1次/d。两组患儿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hs-CRP、TNF-α、IL-6、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安全性。方法: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包括平均年龄、身高、体重、血压、心率、体温等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50μg,1次/周,口服利巴韦林800~1050mg,1次/d。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干扰素α-2b,3MIU,3次/周,口服利巴韦林800~1050mg,1次/d。总疗程两组均为48周,停药后再观察24周。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表现基本一致,其体征和症状为疲乏、不适、发热、恶心、血小板减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重组干扰素α-2b联用利巴韦林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