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颖  戴惟葭  刘大川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35-2338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6-01-01/2017-01-01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0例7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国际临床分类法分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tive dibetic retinopthy,NPDR)组20例40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tive dibetic retinopthy,PDR)组20例38眼.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以直径1、3、6mm ETDRS对黄斑区进行分区,分析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黄斑中心凹及其周围分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的变化特点.结果:NPDR组及PDR组黄斑中心小凹的厚度(foveola thickness,FT)分别为252.57±31.36、362.47±20.81μm,分区中内环上方、鼻侧最厚,下方次之,颞侧最薄;外环鼻侧最厚,上方次之,颞侧、下方最薄;NPDR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分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数值均小于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及PDR组黄斑中心小凹处体积(V)分别为0.20±0.02、0.28±0.16mm3,分区中内环上方、鼻侧最大,下方次之,颞侧最小;外环鼻侧最大,上方次之,颞侧、下方最小;NPDR组黄斑中心凹体积及分区各象限视网膜体积数值均小于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及分区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及体积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程进展有关.利用OCT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厚度及黄斑体积进行定量分析,了解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黄斑区及其周围分区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的特点,为更好地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位结构改变提供临床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脉络膜厚度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病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研究(ETDRS)标准规定DR可分为5类: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17例(17只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23例(23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10例(10只眼);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34例(34只眼);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6例(6只眼)。对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增强深部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进行比较,判断其在不同阶段DR中存在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对DR病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组、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组、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的SFCT平均值分别为(273士24)、(272±23)、(260±26)、(244士25)、(227±27)、(214±30);对照组各组SFCT均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SFCT值小于无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伴糖尿病黄斑水肿(NPDR+/DME+)组SFCT值小于PDR无糖尿病黄斑水肿(PDR+/DM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DR之间存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对患者脉络膜厚度进行监测,将有助于综合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NDR)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治疗后的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和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确诊为PDR(IV或V期)并治疗后稳定3个月的患者25例(25只眼)、NDR患者38例(38只眼),同期纳入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24例(24只眼)作为对照组。受检者均行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检查,将视盘周围分为颞侧上方(TU)、上方颞侧(ST)、上方鼻侧(SN)、鼻侧上方(NU)、鼻侧下方(NL)、下方鼻侧(IN)、下方颞侧(IT)、颞侧下方(TL)8个象限,观察三组在不同区域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血流密度和pRNFL厚度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DR组盘周整体、上半侧、下半侧以及TU象限RPC血流密度降低(P<0.05),而PDR组在各区域的RPC血流密度均进一步减少(P<0.05)。NDR组与对照组在各区域pRNFL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IN、IT和ST象限pRNFL厚度均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2种技术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和视神经断层相干光照相(OCT)术。  相似文献   

5.
赵洋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752-754
目的:对比OCT测量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

方法:收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100名正常人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以及对照组接受OCT检查测量RNFLT,同时测量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平均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视盘上方以及5:00,11:00,12:00位RNFLT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6mo,记录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视盘上方,视盘颞侧,视盘下方RNFLT变化的关系。

结论:本研究证实控制血糖可以影响RNFLT,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平均RNFLT以及视盘上方RNFLT有轻微减少。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zer,R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细微病变,对异常区域明确定位,对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定量分析,有助于疾病的诊治。RTA已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的病程观察和疗效评价,本文就RTA的原理、在眼科及DRP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血流成像相干光断层成像术( Angio-OCT)测量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和视乳头( ONH)参数、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GCC)厚度,并进行分析。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解放军306医院眼科就诊的27例(54只眼)散瞳眼底照像诊断为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用Angio-OCT检查受试者视盘形态学参数,整体平均RNFL厚度( RNFL-Avg)、上方平均RNFL厚度(RNFL-Sup)、下方平均RNFL厚度(RNFL-Inf)、整体平均GCC厚度(GCC-Avg)、上方平均GCC厚度(GCC-Sup)、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结果 Angio-OCT测得的视盘形态学参数:视盘面积=(2.24±0.314)mm2,盘沿面积=(1.45±0.4)mm2,视杯容积=(0.11±0.09)mm3,杯盘比=0.327±0.1,杯盘纵比=0.47±0.16,杯盘横比=0.76±0.58;整体平均RNFL厚度(RNFL-Avg)(102.35±13.50)μm,上方平均RNFL厚度(RNFL-Sup)(104.20±14.475)μm,下方平均RNFL厚度(RNFL-Inf)(100.31±13.55)μm;整体平均GCC厚度(GCC-Avg)(105.02±26.45)μm,上方平均GCC厚度(GCC-Sup)(104.06±23.25)μm,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106.07±32.28)μm。结论 Angio-OCT能更精确的观察糖尿患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GCC厚度,为客观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1/12于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生期(NPDR组)和增生期(P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各60例60眼,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0例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受检者均经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LLT,OCT血流成像仪(OCTA)检查黄斑无血管区面积(FAZ)、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L)和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DCL)血管密度,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受检者LLT(69.87±11.401nm)高于NPDR(54.87±7.453nm)和PDR组(42.67±5.246nm),FAZ(0.312±0.021mm^2)小于NDPR组(0.389±0.037mm^2)和PDR组(0.437±0.032mm^2),SCL血管密度(51.977%±4.164%)显著高于NPDR(47.067%±4.757%)和PDR组(41.865%±5.512%),DCL血管密度(49.578%±2.619%)高于NPDR组(46.032%±2.622%)和PDR组(40.598%±2.671%)(均P<0.01)。正常受检者LLT与FAZ、SCL和DCL血管密度无相关性;NPDR组和PDR组患者LLT与FAZ均呈负相关关系(r=-0.922、-0.923,均P<0.01),与SCL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98、0.902,均P<0.01),与DCL血管密度均无相关性(r=0.140、0.073,P=0.285、0.58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AIC(HbAIC)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人84例(107眼)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Ⅲ、Ⅳ期(DRⅠ、Ⅱ、Ⅲ、Ⅳ期)5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以地形图分9区显示.对各组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糖尿病病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与视网膜厚度变化关系;对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视网膜厚度与HbAI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人黄斑中心凹1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为(168±17)μm,糖尿病病人各组相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9±16)μm、(205±34)μm、(217±43)μm、(291±96)μm、(408±117)μm.DRⅠ、Ⅱ期间视网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2),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弥漫性荧光素渗漏时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厚度与HbAIC无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已有增加,并随着病程的发展,视网膜厚度增加明显,但与HbAIC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观察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analyzer,RTA)在诊断和量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A对147只DRP眼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并与38只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眼进行比较。分析病程和血糖与R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RTA可发现视网膜的早期亚临床状态下的视网膜增厚。后极部平均厚度(PPAT)和中心凹旁平均厚度(PFAT)与DRP病程呈正相关,可能对早期判断病变发展进程具有提示作用,对预测DME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中心凹平均厚度(FAT)与DRP病程相关系数最大,DME的发生是从中心凹周围向中心凹发展。中心凹平均厚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它的改变提示病变发展的进程。病程和血糖与FAT呈正相关。3.视网膜平均厚度在早期就开始变化,而最大厚度的变化不敏感,说明DRP开始可能是弥散的病变,晚期会出现局限的高度水肿变化。结论 RTA为观察DRP和DME病程发展、疗效评估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使用Cirrus HD-OCT比较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视盘参数、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层(mGCL)厚度改变。方法:横断面比较研究。选取45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52例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55例中度N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6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采集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既往史。通过Cirrus HD-OCT测量视盘参数(即双眼RNFL厚度对称性百分比、盘沿面积、视盘面积、杯盘比、杯容积)、pRNFL厚度和mGCL厚度。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DR、轻度NPDR、中度NPDR组双眼RNFL厚度对称性百分比、盘沿面积明显降低,平均C/D、垂直C/D明显增加(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DR、轻度NPDR、中度NPDR组患眼视盘周围各象限(上方、颞侧、下方、鼻侧)及平均RNFL厚度和黄斑(平均、最小、上方、颞上方、颞下方、下方、鼻上方、鼻下方)GCL厚度显著变薄(均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早期...  相似文献   

14.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力  王红 《眼底病》1990,6(3):154-157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22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7例 89只眼,女性83例 138只眼;平均年龄(65.6±8.0)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2.4±6.5)年。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参照早期DR治疗研究组制定的分级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型DR不伴黄斑水肿(NPDR/ME-)组、非增生型DR伴黄斑水肿(NPDR/ME+)组、增生型DR不伴黄斑水肿(PDR/ME-)组、增生型DR伴黄斑水肿(PDR/ME+)组,分别为99、64、5、25、5只眼。选取既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的19例29只眼作为PRP治疗(PRP-DR)组。行PRP治疗的时间距离本研究SD-OCT检查时间为0.25~18.00个月。与患者年龄匹配的正常人17例32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SD-OCT深度增强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统计分析时,因NPDR/ME+组和PDR/ME+组样本量较小,未行组间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ME-组、PDR/ME-组、PRP-DR组SFCT分别为(310.2±54.8)、(251.1±81.4)、(262.5±83.2)、(286.2±76.8)、(327.4±83.1) μm。与正常对照组SFCT比较,NDR组、NPDR/ME-组SFC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4、2.140,P<0.05)。PDR/ME-组SFCT较NDR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 P<0.05)。PRP-DR组SFCT较PDR/ME-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1.500, P<0.05)。结论 早期DR患者SFCT变薄,随病变程度加重,SFCT逐渐增厚;行PRP后早期SFCT增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测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32眼,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黄斑水肿,且首次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观察时间为治疗后3 mo。
  结果:治疗后3mo,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黄斑水肿程度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提示,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 rs=0.544, P=0.036)。
  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水肿的治疗中,治疗前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较厚的患者似乎对治疗更敏感,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也更好,因此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可能可以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早期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早期影响。 方法 应用Zeiss-Humphre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仪观察和定量分析21例30只眼 Ⅲ~Ⅳ 期DR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的黄斑中心凹和距离黄斑中心凹750 μm处神经上皮厚度和色素上皮厚度的改变。 结果 光凝术后第3天,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其变化值与年龄、血糖、DR病程呈显著的正相关,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距黄斑中心凹750 μm处的神经上皮厚度和色素上皮厚度无显著改变。 结论 视网膜光凝术能够引起DR眼术后早期的黄斑水肿或使原有的黄斑水肿加重,表现为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厚度的增加,老龄、血糖水平高、DR病程长可能加重术后黄斑水肿的程度。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031-3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4位2型糖尿病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14只病眼进行3年随访,以检查发生在黄斑区的血.视网膜屏障的改变和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14位2型糖尿病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14只病眼按照Wisconsin Card—Sorting检查分级,达到病变程度20(只有微血管瘤存在),或达到病变程度35(微血管瘤与视网膜出血和/或硬性渗出同时存在)。我们在6个月内检查7次,使用的方法有眼底照相,荧光素钠血管造影,视网膜渗漏分析仪(RAL),改进的共聚焦扫描激光检眼镜和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将视网膜渗漏图象和视网膜厚度图象综合并整合成一幅图象。利用正常对照组(n=14,平均年龄48岁,年龄范围为42~55岁)为RAL和视网膜厚度分析仪建立参考图象,将患者组与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4例(68眼)糖尿病患者及mERG对23例(45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到Ⅰ期、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增加趋势,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且与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Ⅰ期DR患者的P1波及N2波反应密度较NDR患者减少(P<0.01或0.05),Ⅲ期DR患者的N1波、P1波、N2波潜伏期分别较NDR患者或Ⅰ期DR患者延长,各波反应密度分别较NDR或Ⅰ期DR患者减少(P<0.01或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P1波潜伏期及反应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黄斑区及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N2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呈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当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出现损害,RTA结合mERG的检查,可更加全面地反映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