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人视网膜母细胞(retinoblastoma,RB)标本中细胞凋亡,探讨细胞凋亡在RB发生发展及消退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方法光镜和电镜观察人RB摘除眼球标本中是否存在细胞凋亡。结果 15例人RB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标本中有9例发现少量凋亡细胞,自发退化型RB中未发现凋亡细胞。每例中均见成片出现的坏死细胞。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死亡通过坏死与凋亡2种途径。细胞凋亡是RB自发退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Yu W  Li B  Ren RJ  Gao F  Li LQ  Liu XC  Wa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7):594-599
目的探讨苦参碱(Ma)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的人HXO—Rb44细胞经不同浓度的Ma作用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流式细胞技术及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形态学变化;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Ma可抑制HXO—Rb44细胞的生长(P〈0.01),24h内呈浓度依赖性。0.4mmol/LMa作用12h,可观察到HXO—Rb44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P〈0.01),端粒酶活性下降(P〈0.01),两者在48h内均呈时间依赖性,并具有一定相关性(r=-0.961,P〈0.01)。结论Ma可抑制HXO—Rb44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端粒酶活性下降可能是Ma诱发HXO—Rb44细胞凋亡机制之一,提示M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218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检测miR-21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并用miR-218模拟物转染Y79细胞,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Y79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Bm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miR-218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应瘤旁组织; miR-218低表达与神经浸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miR-218可显著抑制Y7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下调Bmi-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miR-218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临床病理相关,miR-218抑制Y79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可能与下调Bmi-1有关。  相似文献   


4.
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凋亡是否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方法 应用光镜(16例)、电镜(4例)及TUNEL标记(12例)对RB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光镜下凋亡细胞大多位于退化区。电镜下可见不同凋亡阶段的RB细胞,占瘤细胞死亡的42%。TUNEL标记阳性细胞大多位于肿瘤退化区。凋亡指数(AI)在未分化型和放疗后的RB中明显增高(P〈0.05),与视神经受累与否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凋亡可能是导致RB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诱导调亡可作为促使RB退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喻巍  李彬  岳常丽  任若瑾  田澄 《眼科》2007,16(2):126-128
目的 探讨中药成分苦参碱(M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为中药综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提供实验依据。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体外培养的HXO-Rb44细胞。方法 0.4mmol/L的Ma分别作用HXO-Rb44细胞12、24、48小时,流式细胞仪检测S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通过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IOD)值,观察分析Ma对HXO-Rb44细胞内增生靶基因PCNA的调控。主要指标 S期细胞百分比(SPF)、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 0.4mmol/L浓度Ma作用HXO-Rb44细胞后,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均〈0.01),细胞内PCNA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均〈0.01),并均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Ma能够抑制HXO-Rb44细胞增殖。提示Ma有望成为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Rb基因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光镜、电镜及TUNEL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RB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Rb基因在RB移植瘤内表达至少持续7天。FCM检测发现在Rb基因转染后第4天,各实验组治疗眼RB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峰,凋亡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眼;第20天,各实验组治疗眼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眼比无差异(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小体形成。TUNEL方法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发黄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光镜下可见到紫红色的被标记的凋亡细胞。结论Rb基因可诱导RB移植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Rb基因体内抗癌的又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任若瑾  李彬 《眼科新进展》2003,23(2):131-133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一直被认为是研究肿瘤遗传学和肿瘤发病机理的理想模式,RB基因是人类第一个被分离的抑癌基因,随着研究的进展,通过对RB发病机理分子生物学深入的理解,将有可能为有效防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我们着重对RB基因突变的分析,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及RB发病机理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溪黄草乙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5μmol·L-1、10 μmol·L-1、20 μmol·L-1、40μmol·L-1和80 μmol·L-1)和不同时间(分别作用24 h和48 h)溪黄草乙素对人Rb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溪黄草乙素对Rb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溪黄草乙素各个剂量组对Rb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OD值随溪黄草乙素浓度升高而下降,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溪黄草乙素对Rb细胞株的IC50为130 μmol·L-1,且随着溪黄草乙素剂量增加对Rb细胞株抑制作用增强.不同剂量组(对照组、5 μmol·L-1组、10 μmol·L-1组、20 μmol·L-1组、40μmol·L-1组、80 μmol·L-1组)溪黄草乙素作用Rb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7±0.03)%、(5.13±0.82)%、(8.67±1.20)%、(14.39±2.07)%、(26.45±3.01)%、(34.18±1.25)%;作用Rb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6±0.27)%、(6.49±1.15)%、(11.90±1.54)%、(19.21±2.66)%、(37.10±3.62)%、(47.55±3.19)%.表明溪黄草乙素作用Rb细胞24 h和48 h后Rb细胞的凋亡率在各个剂量组均显著升高,也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溪黄草乙素对Rb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随着剂量增加而升高.结论 溪黄草乙素可阻滞细胞进入C2/M期,进而诱导Rb细胞株凋亡.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探讨IFN-λ和TNF-α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的抗增生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蛭提取液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水蛭提取液(0.02、0.04、0.08、0.16U/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WERI-RB-1细胞0、24、48、72h,经CCK-8法筛选最佳药物干预浓度和时间进行后续实验。将体外培养的WERI-RB-1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和实验组(含水蛭提取液培养基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根据CCK-8法检测结果选择0.04、0.08U/mL水蛭提取液作用48h为最佳干预条件进行实验。水蛭提取液干预的细胞主要阻滞在G2/M期,其中0.04、0.08U/mL实验组处于G2/M期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2.59±5.36)%、(14.79±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2.32)%,P<0.01\〗。水蛭提取液可诱导细胞凋亡,其中0.04、0.08U/mL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分别(37.91±3.44)%、(33.05±2.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4±2.56)%,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Transwell小室下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水蛭提取液能够抑制细胞侵袭。

结论:水蛭提取液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由于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多无困难,但有一些RB由于屈光间质混浊或继发改变等原因掩盖了症状而表现变异,B超检测未予应用或重视,导致延误诊断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将我们所遇的先曾误诊后经B超检查确诊的14例RB患者进行分析,就其B超在诊断中的价值及特征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共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5mo~10a,≤1a者2例,1.5~2a者3例,2.5~3a者4例,5a者1例,6a者1例,9a者2例,10a者1例。均为单眼,右眼9例,左眼5例。误诊为眼内炎前房积脓5例,前房积血4例(其中2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FasL及pRb在视网膜母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SP方法检测4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及12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FasL及pRb蛋白的表达。结果 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表达pRb、比正常组织显著降低。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正常组织均高表达FasL。结论FasL的表达是贯穿视网膜细胞铰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pRb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流式细胞学检查及Southern、Western杂交技术对中国人肝癌细胞SMMC7721进行分析,发现该细胞DNA指数为0.8l,为亚倍体细胞。该细胞Rb基因的5′端存在内部缺失,Rb基因失活,没有Rb蛋白产生。将正常人RbcDNA正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DOL,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DOLRB。用电穿孔转染技术把DOLRB转入SMMC7721细胞,发现Rb基因导致约75%的肝癌细胞死亡,另外25%的肝癌细胞则因外源性Rb基因突变失活而继续存活。  相似文献   

14.
人参皂甙Rg3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艺兰  许雪亮 《眼科研究》2007,25(9):674-676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体外视网膜母细胞瘤(Rb)HXO—RB4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不同质量浓度的Rg3处理HXO—RB44细胞后,应用MTT比色法分析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48h细胞凋亡率。结果人参皂甙Rg3在一定范围内抑制体外培养的HXO-RB44细胞生长,其抑制率具有时间、质量浓度依赖性(P〈0.01)。HOECHST染色可见实验组HXO-RB44细胞中致密强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人参皂甙Rg3主要通过诱导HXO—RB44细胞凋亡达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 ,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的威胁和危害 [1 ]。我们自 1993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 ,对 39例 48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 ,术前常规进行眼球 B型超声波探查 ,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 39例 48眼 ,男 2 3例2 9眼 ,女 16例 19眼 ,年龄 5 mo~ 6 a,平均 2 .6 a,病程 1mo~1a,平均 7mo,单眼发病 30例 ,双眼发病 9例。1.2 仪器和方法 用国产眼科 A/ B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 10 MHz,扫描方式 :机械扇形。患儿取平卧位闭眼 ,用直…  相似文献   

16.
细胞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是由一个基因家族——细胞连接蛋白基因(connexin,Cx)所编码的。近年来,此类基因已成为肿瘤发生机制研究的热点。肿瘤细胞之间、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间隙连接功能减...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促凋亡基因治疗四种策略,从其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有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裸小鼠异种移植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官光  李永平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1):47-49,T001
利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SO-Rb50的细胞悬浮液,分别接种于裸小鼠右眼前房内及右颈背部皮下组织内,结果前房接种的7只裸小鼠均能形成眼内移植瘤,而皮下接种的7只裸小鼠只有1只形成皮下移植瘤。移植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与人类Rb相一致。文中分析了实验眼眼球突出的原因,讨论移植瘤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的可能原因及建立动物移植瘤模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起源于神经原,还是神经胶质细胞或视网膜祖细胞,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和蛋白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证据表明人类RB很可能起源于红绿视锥前体细胞.若能选择性地在人视锥前体细胞中剔除Rb基因,就能确切地知道视锥前体细胞是否为人RB的细胞起源.因此,针对视锥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将是今后RB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平衡的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裸小鼠玻璃体腔RB移植瘤中细胞增生指数(PI),细胞凋亡指数(AI)及其比值;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bax,c-myc的表达状况及与AI的关系.结果RB移植瘤PI为48.32,AI为3.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RB移植瘤AI/PI为0.08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RB移植瘤中p53,bcl-2,bax及c-myc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5.32±0.18,<10%,40.32±0.15,45.76±0.27.AI与bax表达正相关,与p53,c-myc表达无关.结论RB移植瘤细胞增殖的增加和细胞凋亡的抑制共同参与了RB移植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RB移植瘤中的细胞凋亡是p53非依赖性的由bax的过表达所致.突变型p53蛋白所致的凋亡抑制及其抑制c-myc表达所致的细胞凋亡效应,可能是RB移植瘤中细胞凋亡受抑制的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