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皮肌炎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osismarneffei,TM)关节感染患者的诊疗提供精准治疗。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此例患者的诊疗,提供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相互作用、血药浓度监测和不良反应监护等药学服务。结果 患者经伏立康唑治疗序贯伊曲康唑治疗,并随访4个月,他克莫司和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均在目标治疗范围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皮肌炎并TM感染的个体化治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评价环丙沙星、奥曲肽、阿苯达唑、沙立度胺、阿托喹酮、巴龙霉素、更昔洛韦、膦甲酸、利福布丁和甲红霉素.对不同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高志芹  张军 《医药导报》1997,16(3):104-104
评价环丙沙星、奥曲肽、阿苯达唑,沙立 度胺、阿托喹酮、巴龙霉素对不同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53例艾滋病伴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艾滋病合并TM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 艾滋病合并TM感染患者以男性居多,农村患者多于城镇,大部分患者均经抗病毒治疗。53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发热,咳嗽47例,消瘦39例,乏力29例,皮疹20例;实验室检查显示多数患者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升高及贫血均较多。所有患者血培养均培养出TM。53例患者中,孢子菌肺炎24例应用磺胺甲噁唑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10例采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真菌感染47例使用伊曲康唑治疗。23例患者好转出院, 28例患者自动出院, 2例死亡。结论 艾滋病合并TM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还可伴有其他症状,也有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好发于CD4+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本病例为一名肾移植患者,长期规律口服他克莫司并规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因先后两次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先后两次使用伏立康唑,患者5次调整他克莫司剂量,测定他克莫司全血浓度27次,测定伏立康唑谷浓度5次,监测时间共17个月,伏立康唑及他克莫司的浓度均达到稳态,能更好的评价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孙秋霞  王静  兰箭 《中国药业》2023,(6):128-133
目的 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PubMed(检索时限自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自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检索HIV阴性PCP的致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其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 HIV阴性PCP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典型,重症率和死亡率高。显微镜下发现肺孢子菌的包囊或滋养体是确诊PCP的“金标准”,检测方法还包括分子生物学检测及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早期诊断PCP,但发现阳性结果时需结合临床资料鉴别定植与感染。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是PCP的首选治疗药物,重症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推荐选择卡泊芬净与之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改善重症患者预后,激素辅助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使用存在争议,呼吸支持和综合治疗措施(脏器保护、营养支持等)可能为重症患者赢得病情逆转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1997年底以前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有如下几种: ①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定(zidovudine, AZT), 去羟肌苷(didanosine, DDI), 扎西他滨(zalcitabine), 司塔夫定(stavudine)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 ②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奈韦拉平(nevirapine), 地拉韦定(delairdine); ③ HIV蛋白酶抑制剂: 沙奎那韦(saquinavir), 茚地那韦(ind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r); ④其它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干扰素等.在早期多采用单剂或序贯单剂治疗, 近年来则发现联合多剂治疗抗病毒复制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治疗[1].由于这些药物均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因此在临床上应慎重选用.本文主要讨论几种常用抗HIV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出现和应用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从一种致死性传染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HIV感染已可控可防,但仍需终身治疗,存在耐药、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这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继续促进着HIV相关药物的研发.目前我国已上市的抗HIV药物以原研进口为主导,随着我国一系列鼓励...  相似文献   

9.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种工程化的非自然抗体。由于大多数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的抗病毒活性有限,而双特异性抗体通过结构的修饰,可以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不同的抗原表位,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以及更大广度及效力,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研究领域中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热点,现就抗HIV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发热的特点,为早期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住院患者796例,将患者分为单纯组(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和混合组(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伴有其他发热疾病)。将病情特征纳入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两组发热特征及临床症状。结果 符合观察条件的652例发热患者,单纯组168例、混合组484例。单纯组热程17(13,30)d,混合组热程18(1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伴随症状中,混合组出虚汗的比例较单纯组高(P <0.05)。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体温特点表现为骤升高热,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伴全身症状明显。混合感染热程偏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义乌2010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方法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样本15875份,应用1+2型抗体检测试剂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所有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15875份样本中共检测并经确诊阳性者33份(0.21%),自愿咨询检测、羁押场所、公共场所、外来民工、外出返乡人群中均有HIV感染者检出,其中自愿咨询检测者阳性率最高(1.72%),外嫁女中暂时未检出阳性者。结论应加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的宣传,提高检测力度和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分析,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方法 对15例初筛试验阳性的标本用原有试剂加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筛查试剂重复检测.结果 15例初筛阳性标本经确证有9例呈阳性反应,4例呈阴性反应,2例为不确定.结论 HIV抗体初筛假阳性与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位于T淋巴细胞上的CD4分子是该病毒的受体,属于逆转录病毒,导  相似文献   

1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肺动脉高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HIV-PAH)是艾滋病患者的远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约0.5%,起病隐匿且症状缺乏特异性,预后较差。HIV-PAH发病机制复杂,HIV的旁观者效应或HIV并发症继发是可能的机制。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并有助于患者的早期筛查。目前尚无HIV-PAH特效药,治疗策略为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遵循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建议,同时需要注意两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重点总结了HIV-PAH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Fostemsavir是一种新型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附着抑制剂,该药在体内转化为活性药物后,与HIV-1包膜糖蛋白结合,抑制病毒与CD4+T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阻止病毒附着到宿主免疫细胞.2020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Fostemsavir用于治疗曾经尝试过多种抗HIV疗法或由于耐药性、不耐受...  相似文献   

1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研究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柯  桂希恩 《医药导报》2006,25(7):599-60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无校正功能,故在逆转录过程中易发生变异并逃避免疫监控。HIV外膜抗原决定簇表位的突变使之逃避中和抗体的作用。HIVgp120氨基酸残基的糖基化和碳水化合物结构的改变而形成“聚糖保护层”,阻碍中和抗体发挥作用。与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相互作用的病毒表位的变异降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识别功能,并产生对CTL的抵抗。HIV还能以潜伏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免疫系统难以识别,更无法清除。至今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这些都是HIV疫苗研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声门下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儿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声门下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根据患儿声门下区感染病原菌种类(马尔尼菲蓝状菌),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2.5 mg/kg,q12 h,口服,并定期监测肝功能、血钾等指标;但因该口服溶液需申请临时采购,故医师暂时予伊曲康唑胶囊2.5 mg/kg,q12 h,口服,临床药师建议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服用,故医师将喂奶方式由q4 h更改为持续泵奶;药品采购后,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2.5 mg/kg,q12 h,空腹口服,医师根据临床药师建议,将喂奶方式改为q4 h;待药品采购并换用口服液后,临床药师建议空腹口服,并根据伊曲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目标范围(0.5~1 mg/L),多次建议调整伊曲康唑口服液剂量直至8.3 mg/kg,q12 h;针对治疗期间出现的腹泻,临床药师综合考虑治疗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后,建议维持原治疗;同时行出院用药教育。结果:医师均采纳临床药师建议。该患儿病情好转,于治疗48 d后带药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儿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0.
1例63岁中老年男性因“咳嗽、发热伴淋巴结肿大1月余”入院,根据淋巴结穿刺的病理结果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感染累及心脏,全身炎症反应强烈。确诊后立即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抗真菌治疗,但在治疗的第19天,医生将伊曲康唑注射液改为伊曲康唑胶囊序贯治疗,临床药师考虑到患者此时的病情尚不稳定且伊曲康唑口服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低,其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抗菌浓度,建议继续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控制病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给予生物利用度较高的伊曲康唑口服溶液序贯治疗。临床医生采纳临床药师的意见,继续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予以出院。3周后患者门诊随访,病情进一步好转,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