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多枚螺纹钉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功能、疼痛、畸形和运动范围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疗效和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显著提高髋骨关节功能,疗效和治疗优良率处于较高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06月-2015年01月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均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入路,实验组行改良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65.23±10.32)min,切口长度为(9.22±1.23)cm,失血量为(275.62±41.21)m L,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为(2.63±1.23)d,术后Harris评分为(90.23±3.2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9~53岁,中位数48.5岁;左侧8例,右侧4例。Judet-Letournel髋臼骨折分型,后柱骨折1例、后壁骨折3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5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合并髋关节后脱位4例、中心型脱位2例。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接受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10例。并发肢体不等长5例,患肢短缩1~4 cm。并发创伤性关节炎9例、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头坏死合并创伤性关节炎2例。术中观察髋臼骨缺损分型、原内植物位置与3D模型的一致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例,术中所见髋臼骨缺损分型、原内植物位置与3D模型完全一致,手术时间(162±11)min,失血量(550.0±26.5)m L。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6.5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与术后即刻X线片对比,髋臼假体位置无改变,髋臼外展角45.5°±6.3°、前倾角18.0°±4.8°。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患髋功能,术前(35.6±5.6)分,末次随访时(84.6±6.5)分。术后并发髋臼周围异位骨化2例,均为BrookerⅠ级,未行特殊处理。均无感染、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及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性关节炎,可对损伤进行准确评估,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头坏死40例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随访3个月~3年。结果:优27例,良6例,尚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避免长期卧床,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头坏死40例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随访3个月~3年.结果:优27例,良6例,尚可5例,差2例,优良率82.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避免长期卧床,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5~79岁,中位数65岁。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Ⅲ期3例、Ⅳ期33例。排除合并陈旧性髋臼骨折、异位骨化、骨盆畸形和后髋臼缺损者。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疼痛改善、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50±10.50)min,术中出血量(510.00±159.30)m L,下床时间(2.50±1.28)d,住院时间(12.10±4.50)d。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8.04±1.51)分降至术后6个月(0.65±0.23)分。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7例、良6例、可3例。均未出现肢体短缩、畸形、感染、肺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下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均恢复独立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结论:采用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创伤小,能够消除或缓解髋关节疼痛,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假体的选择、内固定物的处理、髋臼缺损的重建等问题。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砸伤4例,摔伤4例,碰撞伤3例。11例均为单侧骨折,右侧6例,左侧5例,均为闭合骨折。按照Judet-Letoumell骨折分类法分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3例,前后柱骨折l例,后柱加后壁骨折2例,前壁骨折2例。其中1例合并股骨颈骨折,2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1例患者均行THA治疗。术前Harris评分25~67分,平均49.6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翻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人工关节无脱位,伤口均I期愈合。3例髋臼缺损植骨者延长不负重下地时间。术后6个月、1年及2年定期随访,6个月后均能生活自理。术后4个月X线片检查示患者骨折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获得明显改善,疼痛缓解,下肢短缩得到矫正,术后2年参照Harris评分平均94.7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患者重建一个正常、无痛的髋关节。瘢痕组织形成、内固定的影响及2次手术潜在感染等因素,经常会加大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由于病例少,随访时短,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患者术前血脂水平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20年1月行THA术的ONFH患者共224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3天行双下肢静脉B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DVT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63岁)和非DVT组(男84例,女110例,平均年龄57.97岁),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与术后DVT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女性ONFH患者中,DVT组TG值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且高TG值与DVT的发生正相关(P=0.042)。结论:高TG水平是女性非创伤性ONFH患者行THA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和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60例68髋,其中男48例,女12例;体重指数17.0~24.5,平均20.2;年龄30~65岁,平均46.5岁;其中骨水泥型12髋,非骨水泥型43髋,混合型13髋;随访17~46个月,平均27.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设计切口下完成手术,切口长度7.5cm~10cm,平均(8.5±0.7)cm,单髋手术平均时间62min(50~80min),术中出血平均380ml(180~560ml)。术后假体位置良好,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髋关节功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2分(10~4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3.6分(68~97分)。结论:在术前准备充分、解剖入路熟悉的前提下,经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瘢痕小,外形美观、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西药治疗,联合组给予活血通络汤联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髋关节功能。结果:联合组髋关节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总有效率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明显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平均评分达到(89.5±9.85)分,明显高于手术前的(51.2±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良率93.33%优于手术前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医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钽棒植入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孔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8例(20例髋),并通过MRI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17例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1例髋关节行走间距延长。MRI结果显示7例髋关节股骨头坏死区可见部分骨质病变获得修复。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术前患髋Harris评分为(52.1±17.6)分,末次随访为(81.2±6.4)分,疗效评价优3例,良10例,中4例,差1例,满意率达72.2%。结论:钽棒植入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慢性疑难病症,一旦患病,大多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其主要表现为髋部固定性疼痛、关节功能受限,与髋关节相关的肌肉(臀肌、股四头肌等)萎缩。本病与祖国医学"瘀"、"痹"的表现相一致,可称为"髋骨痹"。髋骨痹可由意外的创伤,慢性劳损,六淫之邪侵袭,七情内郁,饮食不  相似文献   

15.
活血生骨片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蜀云 《北京中医》1999,18(4):39-40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汕尾逸挥基金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参照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参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参照组视觉疼痛评分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疼痛评分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几率,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ONFH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37例采用活血通络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前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NFH患者予以活血通络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促进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感染性髋关节炎的人工全髋关节直接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本组8例已经经xP线片确诊的慢性感染性髋关节炎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做彻底清创处理,去除破坏侵蚀的股骨头颈,使用抗生素材料做间隔器,一期修复后做抗感染治疗,待观察3~6个月后做二期重建,使用全生物人工关节进行置换。结果: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愈合,随访时间18~32个月,平均25个月,没有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感染。结论:在确诊慢性感染性髋关节炎,及时行清创术,去除腐坏物,然后经一期、二期重建做人工全髋置换,是目前比较多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复发率,缩短病程,提高髋关节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24~55岁,中位数39岁;单侧35例,双侧3例。X线检查示股骨头有囊性变或轻度塌陷,塌陷深度为1~4 mm;MRI检查示股骨头坏死范围为30%~40%。国际骨循环研究会分期,ⅡB期4髋、ⅡC期9髋、ⅢA期21髋、ⅢB期7髋。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年,中位数6年;患髋关节活动度增加,功能改善。屈髋,术前65.2°±7.6°,术后121.7°±11.6°;内收加外展,术前32.3°±4.7°,术后68.9°±8.4°;内旋加外旋,术前21.0°±6.4°,术后71.3°±7.4°。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3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异位骨化6例,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轻度臀中肌步态1例,经功能锻炼后步态接近正常;并发患肢短缩2例,短缩〈1 cm,未行特殊处理;并发股骨颈狭窄1例,狭窄率〈10%,未行特殊处理;均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股骨头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假体固定牢固,可有效改善患髋关节活动度,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