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该院妇产科收治具有高风险的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收治时间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患者发病后予以治疗,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24 h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予以患者皮下注射5 000 IU低分子肝素,治疗时间为3 d。对比2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和患者的血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病率为2.70%;对照组患病率16.2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常规检查结果,Fib、HCT、TC、TG、D一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进行常规治疗)和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每组6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再通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83.08%(54/65)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69.23%(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9,P=0.02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为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非常突出,通过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的再通率,并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渑霞 《新中医》2021,53(3):181-18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接受剖宫产术生产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下肢血流速度及血管内径、凝血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抗栓泵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院产科收治的120例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DVT,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用抗栓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记录产后5天内出血量,统计DVT发生率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PLT、FIB及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P0.05),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T、FIB及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抗栓泵能够改善产妇剖宫产术后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未增加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则联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69%、94.87%,优于对照组的20.51%、76.92%(P<0.05);且研究组治疗以后的TT、PT、ATPP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确切,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该院血管外科实行常规治疗的5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进入该院血管外科实行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联合治疗的5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APTT及PT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统计结果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18.96%及3.44%二者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实行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凝血指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实验目标是收治的6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来源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分组法即为双盲法,一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实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FIB、TNF-α、IL-6、IL-1、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比对。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FIB、TNF-α、IL-6、IL-1对比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展现统计学数据之间的验证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FIB、TNF-α、IL-6、IL-1对比治疗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应用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展现显著临床作用,值得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嘧达莫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头痛、皮下出血、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 d全血黏度、血浆D-D、FIB等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双嘧达莫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有效降低患者全血黏度及血浆D-D、FIB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抽取的观察对象一共60例,实验观察进行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0月,所有观察对象均为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法:数字法,分组数量: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剖宫产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生活质量、对手术的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中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的观察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对治疗工作表示满意的有29例,对照组有24例,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与双嘧达莫共同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的5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根据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n=27,仅使用双嘧达莫治疗)和联合组(n=28,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与双嘧达莫共同治疗),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各项血液指标水平(纤维原蛋白水平、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更优,统计学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概率3.57%(1/28)与单一组29.63%(8/27)相比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双嘧达莫治疗相比,低分子肝素钙与双嘧达莫共同治疗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效果更好,不仅能稳定各项血液指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106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实施疏血通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13%;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P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尿素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妇科肿瘤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价值。方法纳入该院妇科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64例,以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抗凝针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尿素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下肢周径和血流速度、血清学指标、抗-FXa、PT以及APTT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研究组下肢周径(20.50±3.73)cm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2.90±4.58)cm,研究组血流速度(0.80±0.20)m/s优于对照组(0.69±0.18)m/s,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前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2.48±0.57)g/L、(0.58±0.17)mg/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98±1.28)g/L、(0.70±0.25)m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前血清抗-FXa、PT以及APT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抗-FXa活性、PT和APTT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和尿素激酶联合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其安全性较优,同时临床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64例脊柱骨折后并发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连续应用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脉络宁针剂20 m L静脉点滴,连续应用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1个月后症状、体征评分及肌间静脉血栓长度、宽度,统计1个月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下肢肌间血栓长度和宽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个月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脊柱骨折后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可促进血栓消融,改善下肢症状、体征,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低分子肝素防治心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研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低分子肝素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并对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低分子肝素干预组下肢血栓形成几率小于常规治疗组,且低分子肝素安全可靠。结论:对心衰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来防治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不仅能够降低心衰患者临床死亡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钙(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 LMWH)围术期应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疗效和安全性。将150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A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B组术后5~7天内患侧下肢行彩超检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A组5例(6.67%)发生深静脉血栓,B组为20例(2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出血量(495±196)ml,B组(472±183)ml,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大出血。表明低分子肝素钙围术期应用可安全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对其治疗措施加以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该院治疗的90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为术后实施单纯抗凝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术后给予早期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且统计血栓的发生率和治疗率。结果在对照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2%(10/45),在实施单纯的抗凝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70.00%(7/10);观察组中,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44%(2/45),治疗有效率为100.00%(2/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物理预防+药物预防,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在血栓发生后,采取急诊介入治疗、深静脉滤器植入加抗凝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效果,降低其对患者的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7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4月间,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为采取单一的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单一组,另一组为采取丹参多芬酸盐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的联合组,每组37例,分析两组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股静脉血流峰速度。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凝血原时间显著高于单一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均低于单一组,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0%,单一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22%,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25.61±6.11)cm/s,单一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18.49±6.49)cm/s,差异显著,联合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显著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术后患者实施丹参多芬酸盐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联合应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对象,均采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治疗,整理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期间未发生消化道出血、肺栓塞、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20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INR)有明显改善,且大腿周径差值、小腿周径差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联合应用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栓溶解、促进静脉再通,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用药方法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两组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分段剥脱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对照组不使用抗凝药物。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深静脉形成等发生率、随访神经损伤和疾病复发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在并发症方面,两组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切口出血、浸透敷料出血等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观察组发生率2.5%较对照组15.0%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在神经损伤发生率和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显著较少,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存质量上,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非常显著,且可降低神经损伤,预防疾病复发,因为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DVT形成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00 AXaIU/kg,皮下注射,每日2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阻抗容积波图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HBV、LBV、PV、FIB)及阻抗容积波图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凝血功能指标(APTT、TT、P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剖宫产术后DVT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