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产后4周产妇,对照组为产后6周产妇,两组均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尿失禁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阴道收缩压(VS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T)以及阴道静息压(V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时间选择方面,产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患者尿失禁情况,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该文主要就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对于尿失禁和盆底肌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于产后4周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34例,于产后6周开始康复训练,就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其VSP、T以及VRP指标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尿失禁的频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让产妇在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有着良好的意义,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尿失禁的发生,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100名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在产后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产后对产妇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盆底肌力恢复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护理后盆底肌力恢复有效率62.0%(P0.05);观察组护理后尿失禁评分为(5.2±1.1)分,对照组护理后尿失禁评分(9.4±2.0)分(P0.05)。结论在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11月收治的73名自然分娩产妇,根据产妇治疗意愿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8),对照组只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03%,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产妇VSP、VRP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VSP、VRP值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1例压力性尿失禁,对照组发生5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63%、1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产妇产后联合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和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盆底肌功能,同时还可以减少或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对于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夜尿、便秘、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期及产后盆底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5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于产后42 d开始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孕16周开始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并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两组孕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及不同时间阴道收缩压(VSP)、子宫脱垂产后POP-Q分度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孕16周时的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7周、产后12周时,观察组VSP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OP-Q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及产后盆底锻炼可预防因妊娠、分娩所致的盆底肌力减弱,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实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百色市中医医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测压相关指标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VCP、VRP指标、盆底肌力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的MVCP、VRP指标、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盆底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产后产妇盆底功能,于促进产后产妇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行Kegel训练对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清远市第二人民医院社区探访的足月妊娠初产妇,产妇分娩方式均为经阴道分娩,随机分为观察组(产妇产后第7天经探访指导进行Kegel训练,n=100)与对照组(产妇产后未进行Kegel训练,n=100),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予Laycock改良牛津评分法肌力≥3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及收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观察组产妇尿失禁及盆器官脱垂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Kegel训练可有效防治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并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对改善阴道松弛状况,提高性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以及盆底肌力、肌纤维肌电压和肌纤维疲劳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肌电压、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盆底I类、II类肌纤维的疲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可降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升盆底肌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该院选取50例已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6周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取产后6周来该院接受检查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和盆底肌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尿失禁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尿失禁阳性率较低(P0.05);相较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前,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观察组Ⅰ类纤维肌力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类纤维肌力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均高于6个月前的水平,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时间的选择过程中,在根据产妇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可有效预防产后尿失禁,同时可提升产妇的盆底肌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采取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月于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在产后6周(观察组,50例)与产后3个月(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地压力、盆底肌力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在对两组产妇分别采取了康复护理措施后,在盆底压力与盆底肌力两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在产后6周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压力且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更低,有助于促进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接收的2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比其产后1个月和产后10个月的POP分度情况,产后1、4个月以及10个月的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个月,两组患者的POP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2.7%、产后4个月为2.7%、产后10个月为4.5%,对照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在产后1个月为15.5%、产后4个月为12.7%、产后10个月为15.5%,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功能采用盆底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提高产妇盆底肌功能,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促进产后产妇身体的恢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范围限定在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失禁及盆底肌患者,随机分为3组作为训练组,产后6个月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的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训练组与对照组症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前肌纤维的肌力、尿失禁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训练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尿失禁阳性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尽早恢复产妇盆底肌肉肌力,减少尿失禁几率,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关于产妇在产后选择盆底康复时间,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以及发生尿失禁情况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了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3例在该卫生院进行盆底肌恢复训练的尿失禁产妇,作为观察组(产后6、8、10周进行训练)来研究,选取了同样人数来该院进行产后身体检查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予以了常规的健康教育,之后对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效果恢复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产妇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其身体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尿失禁阳性率显著的降低,较之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产后出现的盆底肌损伤问题,不同的时间开始训练,都可以对产妇的盆底肌功能进行恢复,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产后6~8周产妇262例随机分为2组,131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131例产妇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为观察组,2组产妇均行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检查、子宫脱垂分级、盆底肌力评定、尿垫实验,分析2组护理后的临床指征及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子宫脱垂情况、产妇盆底肌力评定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压力性粪尿失禁发生率、产后压力性粪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包括子宫脱垂分级情况、盆底肌力评定情况、粪尿失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8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及Kegel运动,对照组行普通产后康复治疗宣传教育,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底肌肉电生理情况。结果:产后3、6、9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电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PHEN IX康复治疗仪和Kegel运动能改善盆底功能及盆底肌肉收缩与伸张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龙川县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盆底康复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垂占比较对照组低,性生活满意度及盆底肌力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中,实施盆底功能训练+盆底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盆底肌力水平,同时可提升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措施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效果,为临床中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90例初产妇。按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康复治疗措施,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措施进行治疗。产后1年,评估两组产妇的康复效果。在产后1 d、6个月及1年,组织产妇进行复查,对产妇的产后排尿、盆底肌肉评分状况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盆底肌力状况进行检测记录。治疗后,对产妇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及产妇对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康复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9200,P=0.0477)。产后1 d,两组患者的排尿及盆底肌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两组患者的排尿状况评分均明显降低,盆底肌力状况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的排尿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1 d,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1 d,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状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3个月及1年,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0500,P=0.0442)。结论:中医耳穴疗法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改善产后盆底康复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5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1例于产后6周来院复查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阳性率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6周后,其尿失禁阳性率下降为了6.90%,与训练前3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02,P0.05);且同时也低于对照组产后6个月的2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盆底肌力对比方面,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肌力明显提高,与该组训练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0,P0.05;t=36.336,P0.05);在Ⅱ类肌纤维肌力方面,两组产后6个月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2,P0.05;t=18.470,P0.05;t=18.774,P0.05)。结论在产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来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措施,对于预防产后尿失禁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不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62例展开盆底肌功能锻炼,统计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后3个月、6个月时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与产后快速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