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5,(7):914-9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8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给予针灸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患者的临床证候积分;观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的改善情况,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经治疗后有所改善,口眼歪斜、疼痛冷热感觉障碍、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均有所好转,各主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尤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均有所提高,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明显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0.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疗效确切,彰显中医外治法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医药》2016,(11)
目的:研究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其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进行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个疗程之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功能活动评分以及主要症状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以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三项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干预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于其正常生活以及日常活动来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5)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录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法,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而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组(治疗组,40例)、康复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P<0.05).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值得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研究组为9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34.9±3.9)分,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评分为(43.2±4.1)分,研究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4.9±4.9)分,研究组为(63.6±4.5)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力评分(2.7±0.8)分,研究组(27.2±8.9)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5.6±12.2)分,研究组为(71.6±13.5)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为(6.55±1.67)分,研究组为(3.37±1.44)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增强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参照组(康复训练治疗)与研究组(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各维度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上升(P0.05),但研究组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8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后对比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较对照组(76.7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及Barthe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提升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四川中医》2016,(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力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有所上升,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有所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肌力提高明显,以治疗组的改善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凸显出中西医结合外治法论治脑梗死后遗症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和针灸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四肢简化运动能力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比较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8)。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肌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神经内科常规干预,观察组40例联合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将两组的骨密度、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骨密度、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研究》2015,(23)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行运动再学习技术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行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IN)、功能独立性评分(FMI)、改良式Bathel指数(MBI)评分情况,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V1期两组MIN评分无显著差别,两组MBI评分、FMA评分相差不大,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V2期两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BI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效果,能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2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步行能力及其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BI指数、Fugl-Meyer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2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1),但治疗组患者较同期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P0.01)。结论康复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进行训练,1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肌力和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运动肌力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肌力(4.13±0.82)分高于对照组(3.42±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为(56.49±9.83)分与对照组(57.81±10.23)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85.63±2.47)分高于对照组(72.60±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肌力,促进患者转归,进而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2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在一般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1月后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张力和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痉挛肌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的康复训练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改善肌张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腹针介入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3例分为早期治疗组35例和晚期治疗组38例。早期治疗组发病2周内开始治疗,晚期治疗组发病2周至1个月内开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分别采用肢体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早期治疗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大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腹针介入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 (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NIHSS、FMA和MBI均较前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FMA、MBI评分明显变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SAS、SDS均较前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变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单独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脑卒中,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更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焦虑及抑郁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饮食、认知、生活起居等常规护理及常规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1.1%,治疗组有效率为87.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灸联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