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27-127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肖长英 《环球中医药》2013,(Z1):130-130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7月至2012年3月,5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6例为对照组,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10天后经过积极治疗和落实护理措施,及时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防止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空气波压力仪治疗颅脑外伤后并发的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出现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祛聚治疗,治疗组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仪治疗,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肿胀消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颅脑外伤患者,出现下肢周围型深静脉血栓后,可采用药物治疗联合空气波压力仪进行物理治疗,能够达到较快消肿的效果,并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为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后或长期瘫痪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总计50例。结合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5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口服华法林,观察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口服利伐沙班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退时间以及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综合性药物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预后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由护理人员遵医嘱行抗凝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行气压治疗,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颜色、肿胀程度、末梢血运、疼痛及感觉功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消除下肢肿胀、改善末梢血运、缓解疼痛、增进患者舒适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减少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偏瘫患者提供下肢护理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偏瘫患者,将实施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50例),将实施下肢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偏瘫患者提供下肢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脉汤口服联合空气压力波,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时的血凝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变化及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1周、2周时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观察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空气压力波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栓通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在该院手术高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治疗,未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未出现用药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血栓通能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8月期间肿瘤术后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肿瘤术后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对照组、实施手法按摩治疗,分析两组凝血指标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术后患者PT(17.65±1.02)s、APTT(29.68±1.14)s、FIB(2.89±1.02)g/L、TT(19.87±1.03)s均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手法按摩预防肿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改善患者凝血指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辛伐他汀的预防效果。方法该次研究中以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9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辛伐他汀,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1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在普外科手术后用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12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1),所有患者进行普通外科手术,术后彻底止血确认无明显出血和渗血情况。观察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在术后8 h内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d,连续用药7 d;对照组患者61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及患者术后抗凝效果,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观察组和比较组患者,术后血液粘稠度,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血液检测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1例患者,在术后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2%;比较组61例患者,在术后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9.8%,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普外科术后患者及时使用丹参注射液,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2例进行对比研究,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接受同一诊断标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38例(92.7%),高于对照组的29例(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应用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应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对其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中药治疗。对其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进行数理统计。结果经过数理统计后,可以看到采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的5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得到一定的缩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结论在临床中治疗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的方式,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治疗与药物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将该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的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7%、74.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药物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效率更高,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对患者康复具有促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更加深刻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实行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一般处理以及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应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要明显多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14%)要显著低于观察组(9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当中利用一般处理结合药物治疗综合超声消融介入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证消除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上应用价值比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以及护理干预对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以114例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抽样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为所有患者提供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所有患者提供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治疗及护理,统计和对比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形成率17.54%,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形成率为5.26%,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总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以及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介入溶栓治疗和单纯抗凝治疗应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医院选取2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抗凝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大小腿直径周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8.3%(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介入溶栓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丹参注射液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此期间内于该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经过筛选后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相较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0.0%为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在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很大的价值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静滴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1个月护理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及护理内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药物外漏、穿刺点感染、穿刺点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静滴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深静脉血栓防治仪在骨科下肢瘫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下肢瘫痪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2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下肢疼痛(0.89±0.31)分、下肢肿胀(0.87±0.29)分等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低(P0.05);研究组ADL评分为(63.45±3.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下肢瘫痪患者应用深静脉血栓防治仪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