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续断生品及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与续断生品相比较,盐制续断中的总生物碱含量较高,而清炒续断与酒炙续断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相对较低.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该研究可以为续断炮制机理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抗炎、镇痛作用及水杨酸甲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炎症肿胀法、热板法比较生品及各炮制品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透骨香生品、盐制品、醋制品、酒制品中水杨酸甲酯苷的含量.结果 透骨香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提高肿胀抑制率(P<0.05),其作用强弱顺序为:醋制组>清炒组>盐制组>生品组>酒制组.生品组、醋制组、清炒组、酒制组均有镇痛作用(P<0.05),生品组作用较强,清炒组在药后1h作用最强.炮制品中水杨酸甲酯苷的含量与生品比较均降低,其中酒制含量较高,盐制含量最低.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对透骨香抗炎、镇痛作用及水杨酸甲酯苷含量有显著影响,透骨香用于镇痛抗炎宜采用清炒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雷公藤饮片炮制前后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变化。方法色谱柱为Ultimate XB-C18(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3∶67),检测波长218 nm,柱温30℃,流速1 ml/min,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流动相:甲醇-1%醋酸水溶液(87∶13),检测波长425 nm,柱温30℃,流速1 ml/min,测定雷公藤红素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按降序依次为:清炒品、酒炙品、醋炙品、蒸制品、莱菔子汁煮品、水煮品、甘草汁煮品;雷公藤红素含量按升序依次为:水煮品、莱菔子汁煮品、甘草汁煮品、清炒品、蒸制品、酒炙品、醋炙品。结论炮制后,几种主要的炮制品雷公藤甲素和红素含量较生品有所降低,推测炮制能降低雷公藤的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比较生品及各个醋炙品中挥发油含量;运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吉马酮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4.60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7∶33),检测波长210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结果挥发油的提取结果:麸炒=煨制生品醋煮醋磨醋炙醋炒酒炒醋浸;吉马酮含量比较:生品麦麸炒醋炒醋磨醋煮酒炒煨炙醋浸醋炙。结论不同的炮制品,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艾叶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艾叶生品及生拌醋品挥发油得率为0.8%,其他炮制品为0.5%。生品中共检出42个成分,其中广藿香烷为首次检测到;醋炒品中检出42个成分;清炒品中检出44个;清炒拌醋品中检出37个;生拌醋品中检出36个。醋炒品、清炒拌醋品及生拌醋品中检出了生品中没有的新成分龙脑,醋炒品与清炒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蓝桉醇,清炒品与生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愈创木烯。结论:炮制对艾叶的挥发油成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姜黄炮制前后姜黄素、挥发油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姜黄炮制前后各样品中姜黄素及挥发油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VP-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溶液(48:5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430 nm,柱温35 ℃.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结果:姜黄不同炮制品姜黄素的含量为原药材(10.77 mg·g-1)>微炒品(10.04 mg·g-1)>生品(10.02mg·g-1)>酒制品(9.44 mg·g-1)>醋制品(9.28 mg·g-1).挥发油含量为:原药材(8.05%)>生品(8.00%)>酒制品(7.99%)>微炒品(7.81%)>醋制品(7.60%).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姜黄中姜黄素及挥发油含量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菟丝子炮制前后脂肪油含量的变化。方法索氏提取法测定脂肪油含量。结果生品中脂肪油平均含量为5.97%。经炮制后菟丝子炮制品脂肪油的平均含量在5.21%~6.61%之间。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盐制品﹥酒制品﹥生品﹥清炒品﹥水煮品。结论炮制对菟丝子脂肪油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炮制方法对蒙药泡囊草中托烷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泡囊草中托烷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硫酸阿托品为对照品,用酸性染料溴甲酞绿染色,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14nm波长处对泡囊草不同炮制品中托烷类生物碱进行含量制定。结果:生品、奶制品及煎膏制品中硫酸阿托品含量分别为4.875mg/g、4.505mg/g、3.740mg/g,即生品〉牛奶炮制品〉煎膏制品。结论:泡囊草经牛奶炮制和煎膏炮制后,其托烷类生物碱的含量较生品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和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炮制对北柴胡柴胡皂苷a含量与毒性的影响。 方法 :运用HPLC法、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法,进行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含量测定及急性毒性比较研究。 结果 :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的百分含量依次为0.60%,0.23%,0.56%,0.39%,0.35%。北柴胡生品,清炒品,醋炙品,酒炙品和蜜炙品没有出现死亡,测得最大给药量(MLD)值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26.4,31.2,27.6,28.8,32.4 g ·kg-1,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05,242,214,224,252倍,连续观察14 d,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一死亡。 结论 :北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柴胡皂苷a含量和毒性各不相同,且各样品均未出现死亡,其最大给药量显示北柴胡的各炮制品基本安全低毒,提示炮制对北柴胡药材柴胡皂苷a含量和安全剂量范围大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炮制菟丝子脂肪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菟丝子内脂肪油含量。结果: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后菟丝子内脂肪油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得出含量最多的是盐制品为6.96%,最低的是水煮品为5.11%,所有炮制品脂肪油含量从低至高分别为水煮品(5.11%)、清炒品(5.51%)、生品(6.16%)、酒制品(6.48%)、盐制品(6.96%),菟丝子经盐制和酒制后脂肪油含量比其他方法炮制后的含量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内脂肪油含量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控制炮制后脂肪油含量,可有效发挥菟丝子饮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续断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中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C-MS法,对续断不同炮制品中各类型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续断生药相比较,各炮制品的指标成分含量略有增加;皂苷类化合物在酒炙品含量中最高;Dimethylsecologanol在盐炙品中含量高于酒炙品、清炒品及生药;而苯丙素类化合物(+)-1-羟基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在酒炙、盐炙及清炒品中含量相差不大。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影响续断不同类型化合物含量,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将竹叶柴胡饮片经蜜制、酒制、醋制后,分别提取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的总皂苷、挥发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炮制前后总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结果: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蜜制后总皂苷含量升高,酒制和醋制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含量分别为2.037 5%,1.519 6%,1.317 4%,1.127 4%;几种炮制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含量分别为0.736%,0.689%,0.630%,0.39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竹叶柴胡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炮制柴胡药材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菟丝子脂肪油含量测定及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称取一定量菟丝子中药材,按量粉碎成粗粉,分别采用清炒、酒制、盐制、水煮、生品不同方法对粗粉进行炮制,以乙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炮制后药材脂肪油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脂肪油含量的影响。结果:测量结果显示菟丝子药材生品的平均脂肪油含量为5.46%,药材经过炮制后其平均脂肪油含量为4.83%~6.37%;脂肪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盐制品脂肪油含量6.37%最高,水煮品脂肪油含量4.83%最低,所有炮制品脂肪油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盐制品(6.37%)酒制品(6.17%)清炒品(5.63%)生品(5.46%)水煮品(4.83%)。结论:菟丝子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其脂肪油含量影响有一定差异,其中酒制品、盐制品中脂肪油含量较高,临床中可选择最佳炮制加工方法以控制脂肪油含量进而有效掌握菟丝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抗炎作用,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雷公藤的急性毒性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LD50。筛选出毒性较低的3种炮制品,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观察并比较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炎作用。结果雷公藤生品LD50为111.45 g/kg,酒炙品LD50为112.32 g/kg,清炒品LD50为113.64 g/kg,醋炙品LD50为121.29 g/kg,蒸制品LD50为121.83 g/kg,甘草炮制品LD50为127.92 g/kg,莱菔子炮制品LD50为155.37 g/kg。通过LD50的测定结果筛选出毒性较低的雷公藤蒸制品、甘草炮制品、莱菔子炮制品进行抗炎实验,结果显示这3种炮制品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的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或P0.05),其中莱菔子炮制品的抗炎作用优于雷公藤生品。结论雷公藤经过不同方法炮制后,具有减毒保效作用,其中尤以雷公藤莱菔子炮制品的毒性降低最为明显,且抗炎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金樱根不同炮制品中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金樱根的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的含量。结果: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蜜炙品(0.8495mg·g-1)>盐炙品(0.8317mg·g-1)>黑豆汁制品(0.7330mg·g-1)>醋炙品(0.6853mg·g-1)>生品(0.6520mg·g-1)>炒炭品(0.5032mg·g-1);儿茶素含量为:盐炙品(10.697mg/g)>醋炙品(10.449mg/g)>黑豆汁制品(9.486mg/g)>蜜炙品(8.394mg/g)>生品(6.116mg/g)>炒炭(4.235mg/g)。结论:蜜炙、盐炙、黑豆汁制、醋炙这4种炮制方法均可提高金樱根中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的含量,而炒炭炮制方法降低金樱根中没食子儿茶素和儿茶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柴胡的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黄国理 《中药材》1995,18(1):21-24
本文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扫描定量对生,酒灸,醋炙柴胡中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和柴胡皂甙a,d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影响其炮制品质量的主次因素为:炮制辅料的种类,辅料用量,炮制程度;从挥发油的角度含量高低依次为;酒灸品,醋灸品,生品;从柴胡皂甙(a+d)的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酒灸品,生品,醛灸品;同时又得出酒制品优于醋制品。  相似文献   

17.
马钱子炮制前后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明  石振武 《中药材》1989,12(5):24-25
本文测定马钱子生品与炮制品中士的宁和布鲁生的含量及小鼠灌胃LD_(50),以比较炮制前后的毒性。结果表明,砂烫、烘烤、油炸、醋炙等炮制品中士的宁和布鲁生含量与生品比较均未降低;砂烫品与生品LD_(50)也无显著差异。醋泡品生物碱含量比生品中含量降低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9,(4)
目的考察8种炮制方法对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有量的影响。方法 8种方法分别炮制山萸肉,以乙醚为提取溶剂,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得到山萸肉生品及其炮制品脂溶性成分,将脂溶性成分衍生化,GC-MS法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结果 8种炮制方法均能提高山萸肉脂溶性成分提取率。与生品比较,各炮制品脂溶性成分数量除清炒、醋蒸和酒蒸外均降低,检出成分含有量均为100%,主要组成为游离脂肪酸;除麸炒品、醋蒸品和核外,各炮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含有量均低于生品,而饱和脂肪酸含有量高于生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山萸肉脂溶性成分组成和含有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苍术为菊科植物南苍术的根茎.历代常见米泔浸炒、醋炒、盐炒、土炒、醋煮、酒煮、米泔浸、姜制、酒醋并制、童便制等法,近年来多采用米泔水炙麸炒、清炒两种方法.由于传统炮制方法条件不易控制,常使炮制质量产生一定的差异,为合理其炮制标准,笔者采用薄层层析及药典法对苍术的生品、炒黄品、炒焦品、米泔水炙品、炒品及现代品进行薄层鉴别及挥发油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炮制后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变化而其含量均有所下降,为制定合理的炮制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姗姗  孙立立  石典花  张敏  虞慧娟  孙付军 《中成药》2012,34(11):2178-2180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甘遂的急性毒性影响。方法采用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的方法对甘遂生品及其各炮制品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石油醚部位是甘遂的毒性部位,生品的半数致死量为36.4 g/kg;醋炙品的半数致死量为65.3 g/kg;清炒品的半数致死量为53.9 g/kg;清炒拌醋品的半数致死量为59.8 g/kg;生拌醋品的半数致死量为43.8 g/kg。结论甘遂经醋炙后毒性显著降低,加热是使甘遂炮制减毒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