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仅有少量腹水(经B超确认)一项并发症,且肝硬化Child-pugh评分范围为8~1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例,均予NA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转变为代偿期后,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加用小剂量IFN(300×104U或500×104U)联合治疗,进行不少于4年的长期随访,观察疗效、疾病进展情况及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应用NA抗病毒治疗后均由从失代偿期转变为代偿期,3例(13.6%)在治疗的2~3年间出现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应用NA 3个月后HBV-DNA均低于检测值下限,长期随访中未见病毒学突破和临床耐药情况。7例乙肝HBeAg阳性患者中4例出现HBeAg 血清学转换,1例HBsAg 血清学转换;12例 HBeAg 阴性患者中3例发生 HBsAg 血清学转换;HBeAg及HBsAg转换时间平均为26.5个月及33.7个月。NA维持治疗中未见HBeAg或HBsAg复阳。22例患者中有11例在治疗前甲胎蛋白(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联合治疗后AFP 均降至正常,其中2例发生肝细胞癌,但未见AFP升高。1例患者在应用IFN过程中再次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停用IFN后肝功能又转为代偿。其他不良反应基本同IFN单药治疗。结论早期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NA后可以逆转为代偿期,NA+IFN联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减少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核苷(酸)单药与联合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核苷(酸)单药或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单药组111例,其中恩替卡韦组(ETV)25例,阿德福韦酯组(ADV)45例,拉米夫定组(LAM)41例;联合组[替比夫定(LDT)+ADV]19例.于治疗后4、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1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抗病毒方案分为恩替卡韦(ETV)组(n=38),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组(n=23),替比夫定(LDT)+ADV组(n=16),未抗病毒治疗者作为对照组(n=39)。患者每3个月随访并收集其临床数据,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 各抗病毒治疗组在1年、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LDT+ADV组在2年时e抗原(HBe Ag)阴转率(72.7%)高于ETV组(30.4%,P〈0.05);ETV组(0.0%)、LAM+ADV组(8.7%)、LDT+ADV组(0.0%)的2年累积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2%);各抗病毒治疗组、对照组的2年累积耐药率、肝癌发生率、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抗病毒治疗组在2年随访中均未出现严重肌病和肾功能损害。结论 LAM+ADV及LDT+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LAM+ADV及LDT+ADV的2年疗效和安全性与ETV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随访72周,随访结束时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球蛋白、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及胆碱酯酶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病例血清HBV-DNA由阳性转至检测水平以下(HBV-DNA<103 copies/ml).结论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特别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凯生 《吉林医学》2021,(4):892-893
目的:探讨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不同的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患者并随机分成甲组(24例)、乙组(24例)与丙组(22例),甲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组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丙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各组治疗效果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进...  相似文献   

7.
8.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病毒的活动性复制,因此临床治疗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病毒,将HBV-DNA降低并维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近几年国内外不断有应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成功的报道。本文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研究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我院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姚玲 《西部医学》2017,29(5):698-701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1例,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干扰素组48例实施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组49例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联合组54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于治疗后4、12、24、48周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及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相关指标值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检测值均不断减小,第4、12、24、48周,联合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P<005);治疗4、12、24、48周三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LT恢复情况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患者。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抗原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核苷(酸)类似物组、联合组的HBV抗体抗原检测结果依次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促进HBeAg、HBV DNA和ALT的复常,使HBV抗原抗体水平恢复,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叶下珠制剂联合核苷(酸)类似物与核苷(酸)类似物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1年12月。纳入叶下珠制剂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和核苷(酸)类似物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 Man5.0.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9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共计7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纳入,其方法学质量评价均为C级。Meta分析显示,叶下珠制剂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的血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核苷(酸)类似物单用组(P<0.00001、P=0.008、P<0.00001、P<0.00001),但HBsAg阴转率两组间无差异[OR=1.21,95%CI(0.36,4.06),Z=0.31(P=0.76)]。结论:叶下珠制剂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核苷(酸)类似物。但由于纳入的文献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不高,上述结论仍有待于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26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为A组,27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为B组,27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抗病毒治疗24个月后e GFR的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e GFR和基线e GFR比较方面,B组、C组治疗后e GFR较基线e 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组治疗后e GFR较基线e GFR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相较于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 GFR的影响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将 5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5例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时间为 1个月。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Child pugh积分 ,血清胆红素及白蛋白的变化 ,HBVDNA的转阴率。结果 治疗 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一定改善 ,治疗组好转率为 84% ,对照组为 60 % (P <0 .0 5 ) ,Child pugh积分下降数治疗组为 2 .92±1 .1 5 ,对照组为 1 .72±1 .0 6(P <0 .0 1 ) ;血清胆红素下降数治疗组为 2 8.91±2 2 .1 3 μmol/L ,对照组为 1 2 .2 3±2 9.74μmol/L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 4周时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 44% ,对照组则均未转阴 (P <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临床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4例患者Child-Pugh评分、基础情况相当,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时间为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3-6个月后症状和体征逐渐改善,治疗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升高,血清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下降,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组Child-Pugh计分平均降低2.4,53.8%患者提高了分级,而对照组仅有12.6%的患者Child-Pugh分级得到了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拉米夫定能使HBV-DNA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受到抑制,改善肝功,使肝纤维化程度降低,病情缓解,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消化科就诊的乙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甘利欣、苦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补充白蛋白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上述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LB以及HA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胆舒康胶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桐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CHB患者,依照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53例)和联合组(54例).对照组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联合组接受肝胆舒康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12、24、48周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9.
李凌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75-467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一2012年6月接治的46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予以保肝、利胆、补充白蛋白、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予以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连服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Child-Pugh积分、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及转阴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Child-Pugh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Alb、ALT、AST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载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抑制HBV复制,阻止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HBeAg阳性的HBV-DNA活跃复制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40例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血清生化学指标、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变化、肾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Child-pugh评分。两组分别接受一般保肝支持治疗以及保肝支持加贺维力抗病毒治疗。在治疗24周时,ALT<正常值上限患者的比例在贺维力组为70%(14/20),显著高于对照组40%(8/20)(P=0.0012);治疗组HBV-DNA?10水平下降幅度为(3.563±2.182),对照组下降为(0.283±1.042),两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Child-pugh分级评分由治疗前的(10.6±2.2)下降至治疗后的(5.7±1.3),对照组Child-pugh分级评分治疗前(10.3±2.5),治疗后为(9.8±2.1),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贺维力治疗乙型肝炎后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