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老年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其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病例资料,均为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随机分组,比较研究组(常规护理干预,n=25)与对照组(术后强化护理干预,n=25)患者术后便秘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分别为4.0%、24.0%;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8.0%、32.0%,以上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术后便秘症状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且排便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实施术后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和预防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该院诊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共72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术后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便秘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强化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预防便秘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该文所选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均为该院2017年5月—2019年1月所收治,经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选择强化护理,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流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便秘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后强化护理,能让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和便秘的风险降低,促进患者疾病及时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期间骨科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行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康复情况、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6%,研究组为4.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率为67.4%,研究组95.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7%,研究组95.3%,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开展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静脉血栓及便秘形成,促进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治疗老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血浆粘度(1.65±0.24)mPa·s、全血高切黏度(4.48±0.65)mPa·s、全血低切黏度(9.07±1.97)mPa·s均比对照组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下肢静脉血栓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血栓复发率,在临床上具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折用人性化护理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接诊且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成2组(n=35)。研究组采取的是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24.68±6.03)分、SDS评分为(23.48±7.51)分,优于对照组的(39.45±6.23)分与(34.63±6.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0.0%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97.14%vs.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人性化护理法,同时将之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还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护理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方法选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110例需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早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大小腿周径。结果研究组总发生率为16.36%比对照组的32.73%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1.53±0.21)cm、小腿周径(0.87±0.22)cm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患者大小腿周径,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强化式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强化组,给予强化式护理模式;另选取同期86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便秘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下肢深静脉流速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强化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检出率为2.33%(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1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下肢深静脉流速为(25.61±3.50)cm/s,明显快于对照组的(19.94±2.4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8.14%(7/86),低于对照组的24.42%(2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如精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强化组患者精力、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强化式护理模式运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降低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预防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中医护理。对比(1)两组术后便秘发生情况。(2)两组便秘评分。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便秘发生情况分别为5.0%、13.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便秘评分分别为4.6±1.2分、9.4±2.5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以促进骨折卧床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对预防便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60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研究组总依从性95.00%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健康知识(49.36±4.36)分、自护技能(29.25±2.46)分及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该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11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56例患者为研究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另外56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为(95.2±5.3)分,对照组患者评分为(86.7±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8±0.6)d,骨折愈合时间为(92.3±7.9)d,均低于对照组(9.4±1.1)d、(99.8±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为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管理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病情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017年该院诊治12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髋关节功能恢复96.67%比对照组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情感功能(75.78±7.85)分、生理功能(74.58±9.46)分、社会功能(71.43±6.84)分等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心理情绪改变和临床效果,探究各护理方法的特点。方法从来该院诊治的2017年4月—2018年4月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26例,利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63例:实施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理评分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组护理后SAS平均水平(22.46±7.74)分,低于对照组(38.56±6.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7,P0.05),SDS平均水平(23.75±8.53)分低于对照组(35.63±7.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63,P0.05);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总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54,P0.01)。结论人性化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早期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者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大小腿周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小腿周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实现有效预防长期卧床老年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用于对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100例卧床老年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选择循证护理,观察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切口感染、便秘、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卧床老年患者提供循证护理,能让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让其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气压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偏瘫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于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压治疗仪治疗及护理。结果研究组平均血流速度为(33.6±4.2)cm/s,腘静脉血流峰速度(37.2±4.6)cm/s,股静脉血流峰速度(58.9±6.2)cm/s,分别与对照组的(26.5±2.3)cm/s、(25.8±3.1)cm/s和(43.7±5.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护理满意度为94.0%,分别与对照组的20.0%和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结合有效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增强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所收治的90例行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将采用循证护理前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后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评分中,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优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62),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优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32.3%)显著高于研究组2例(3.2%);对照组住院时间(18.74±3.24)d显著高于研究组(9.96±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都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6%显著低于研究组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优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还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下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从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模块式教育计划干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前SAS评分为(63.50±2.85)分,护理前SDS评分为(63.85±2.75)分,与对照组[(63.65±2.70)分,(63.80±2.8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后SAS评分为(37.35±1.15)分,护理后SDS评分为(38.60±1.05)分,均低于对照组[(47.40±1.30)分,(48.95±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患者实施模块式教育计划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以及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5例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手术室疼痛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5.67±1.30)分、48 h(4.41±1.21)分、72 h(3.21±1.16)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98.18%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最大程度配合医生,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