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9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根据血清sdLDL-C水平分为3组:<1.35 mmol/L为A组,1.35~<3.00 mmol/L为B组,≥3.00 mmol/L为C组,每组65例。分析sdLDL-C水平与血管狭窄程度的关系。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在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前血清sdLDL-C、TG、LDL-C水平,Gemini评分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且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Gem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2,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清sdLDL-C为1.35~<3.00 mmol/L和血清sdLDL-C≥3.00 mmol/L为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dLDL-C水平与冠心病PCI手术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其高表达为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sdLDL-C有望成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评价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对比不同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A组26例(FBG7.0 mmol/L)、B组41例(8.0mmol/LFBG≥7.0 mmol/L)和C组33例(FBG≥8.0 mmol/L)。对三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BU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对3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对其AMI、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AMI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3组患者继续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其再发非致死性AMI、全因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因心衰住院治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患者的TC、LDL-C、LVEDD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B组患者的TC、LDL-C、LVEDD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χ~2=18.025、9.924,P0.05);A组与B组的再发AMI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χ~2=9.310、5.990、6.933、5.039,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不良预后与FBG(OR=3.694)、TC(OR=1.469)、LDL-C(OR=1.628)、LVEDD(OR=2.036)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特别是FBG较高的患者,其血脂代谢异常和心功能障碍更加显著,较高的FBG水平会导致患者PCI治疗后不良预后风险的升高,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合理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PCI围术期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情况,再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38例(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未发生组114例(未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2组一般资料,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再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独立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152例患者接受风险管理后,38例(25.00%)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存在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存在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6 mmol/L、白细胞计数≥10×109/L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因素.经ROC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吸烟史、高血压病史、HDL-C、LDL-C、BMI早期预测患者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AUC分别为0.702、0.732、0.667、0.724、0.754、0.706.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PCI治疗围术期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但仍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故需早期识别、控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运动耐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疗程,观察组三酰甘油(TG)为(1.23±0.04)mmol/L、总胆固醇(TC)为(3.98±1.0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24±0.65)mmol/L,对照组TG为(1.89±0.75)mmol/L、TC为(5.18±0.11)mmol/L、LDL-C为(3.76±0.02)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67±0.2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3±0.1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疗程,观察组运动耐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运动耐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PCI术后LDL-C4.14mmol/L的AMI患者(高LDL-C组)和82例LDL-C≤4.14mmol/L的AMI患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检测结果差异,记录其术后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经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MI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高LDL-C组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分别为17.373、11.739、17.663,P均为0.000)。术后12个月内,高LDL-C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分别为8.679、13.583、4.428、4.428,P分别为0.003、0.000、0.035、0.03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心律失常、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528、0.544、0.562,P均为0.000)。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LDL-C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可行性依据,为后续针对性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血清NT-proBNP、ICTP、MMP-9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本院行PCI手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例数为40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3%;BMI≥24 kg/m2、合并高脂血症、置入支架数目≥2个、支架直径≥3 mm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NT-proBNP较高、MMP-9水平较低,不同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卒中史、ICTP水平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血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的OR值分别为5.204和4.342。结论置入支架数目和MMP-9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早期监测血清MMP-9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行择期手术的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223例,记录术中、术后心血管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根据有无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不良事件组和无不良事件组,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组中术前有ST段压低≥0.05 mV、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年龄>70岁、吸烟、糖尿病、射血分数≤50%、心功能Ⅲ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血红蛋白<120 g/L、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无不良事件组,以上危险因素均与不良事件发生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纤维蛋白原增高、射血分数≤50%、血红蛋白<120 g/L及ST段压低≥0.05 mV是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行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a发生支架内再狭窄55例为观察组,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8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65.9±10.0)岁]较对照组[(60.3±10.9)岁]大(P0.05),尿酸[(484.16±84.04)mmol/L]、肌酐[(84.36±28.19)μmol/L]、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5.49±3.62)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3.11±92.30)mmol/L、(75.81±24.78)μmol/L、(2.15±1.86)m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104,95%CI:1.043~1.168,P=0.001)、PCI术前高尿酸水平(OR=8.431,95%CI:4.035~17.620,P=0.000)、高hs-CRP水平(OR=2.016,95%CI:1.519~2.674,P=0.000)是PCI术后1a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PCI术前高尿酸、高hs-CRP水平是冠心病行PCI术患者术后1a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4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于PCI 术前、术后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PCI术前、术后5 d、术后30 d测定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观察ACS患者随访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PCI术后24 h cTnI均显著升高(P < 0.01),A组较B组升高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两组在用药后5 d及30 d LDL-C和TC均显著下降(P < 0.01),40 mg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且30 d LDL-C达标率(即LDL-C≤1.8 mmol/L比例)更高(24% vs 66%,P < 0.01).(3)A组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2例)较A组(再发心肌梗死1例、心力衰竭5例、再发心绞痛需住院治疗3例共9例)显著降低(P < 0.05).(4)两组药物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ACS患者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40 mg/d能显著降低LDL-C、TC、cTnI水平,提高30 d LDL-C达标率,降低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均相免疫法检测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100例STEMI患者的血清sdLDL-C水平,根据入院时sdLDL-C水平中位数分为低值组(≤1.45mmol/L,n=50)和高值组(1.45mmol/L,n=50),并选择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3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dLDL-C水平与各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STEMI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高值组血清sdLDL-C水平明显高于低值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的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比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及高脂血症史,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均可为影响STEMI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86,P0.001);但与Killip心功能分级、NT-proBNP及hs-CRP呈正相关(r=0.586,P0.001;r=0.465,P=0.002;r=0.695,P=0.001)。高值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00%)明显高于低值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sdLDL-C水平1.45mmol/L是STEMI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dLDL-C水平升高的STEMI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血清sdLDL-C水平有望成为预测STEMI近期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收治的76例其他疾病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心绞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将研究组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随访,实验组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基础病、婚姻状态、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吸烟史、合并高血压、BMI>24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实验组各项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性别、吸烟史、基础病症、BMI等因素息息相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院后给予院外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心绞痛复发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Hcy)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经PCI手术诊治的172例CHD患者,病例收集时间2014年1月-2016年1月,根据患者PCI术后24h血清Hcy水平分为H-Hcy组82例(血清Hcy≥15μmol/L)、L-Hcy组90例(血清Hcy15μmol/L),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探讨H-Hcy水平与CHD患者PCI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 H-Hcy组的MACE发生率29.27%显著的高于L-Hcy组14.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随访结果将172例患者分为MACE组、非MACE组,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靶血管数目、置入支架数目、病变血管支数均显著的高于非MACE组(P0.05),MACE组的AMI患者所占比例显著的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靶血管数目增多、置入支架数目增加、病变血管支数增加、AMI患者、Hcy水平升高是CHD患者PCI术后并发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会增加CHD患者PCI术后并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使用泮托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PCI治疗并成功随访≥12个月的142例冠心病患者相关资料,依据PCI术后是否使用泮托拉唑,分为常规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68)与研究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泮托拉唑,n=74)。对两组抗血小板效果、消化道损伤事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术后12个月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消化性溃疡史、肾功能不全,联用泮托拉唑是其保护因素(OR=0.382,95%CI:0.134~0.768,P0.05)。结论: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联用泮托拉唑,能有效预防消化道损伤发生,且不影响抗血小板效果和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青年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不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中心动脉压、颈-股动脉脉搏传导速度(cfPWV)、中心动脉增强指数(AIx)及内皮功能指数(RH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RH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血清Hcy水平及血管功能指数,分别以Hcy、cfPWV≥fPWV2为临界值,对两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以Hcy≥10μmol/L为临界值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吸烟史、饮酒史、用药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10μmol/L组患者cfPWV、RH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Hcy10μmol/L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Hcy10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cfPWV≥14m/s为临界值时,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并发症、用药史、吸烟史、饮酒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fPWV≥14 m/s组患者年龄、Hcy、SBP、DBP、TC、TG、LDL-C水平明显高于cfPWV14m/s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cfPWV14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析血清Hcy水平与cfPWV、SBP/DBP、TC、TG、LDL-C、HDL-C的相关性得出,血清Hcy与TC、TG、LDL-C、HDL-C水平不存在相关性(P0.05);但血清Hcy与cfPWV、SBP/DBP呈正相关(r=0.633、0.341,P0.05)。(4)分析cfPWV与年龄、Hcy、SBP/DBP、TC、TG、LDL-C、HDL-C的相关性得出,cfPWV与年龄、Hcy、SBP/DBP、TC、TG、LDL-C呈正相关(r=0.251、0.622、0.347、0.427、0.288、0.339,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79,P0.05)。(5)对年龄≥50岁、Hcy≥10μmol/L、SBP130mm Hg、LDL-C3.12 mmol/L与cfPWV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Hcy≥10μmol/L、SBP130 mm Hg、LDL-C3.12 mmol/L均是引起cfPWV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RH患者血清高Hcy水平是引起cfPWV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硬化进展,需要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血清hs-CRP检测对冠心病PCI手术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PCI手术患者的危险分层、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测定hs-CRP、TG、LDL-C、HDL-C、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根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采用Gemini评分判断血管狭窄程度。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分析hs-CRP与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Gemini评分、血管病变支数、MACE的关系。结果 hs-CRP与HDL-C、hs-cTnT相关(r分别为-0.17、0.42,P0.05)。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患者血清hs-CRP浓度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重度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轻度血管病变患者和中度血管病变患者(P0.05)。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患者的hs-CRP水平分别为(4.64±5.39)、(9.86±8.75)、(14.93±10.3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7,P0.05)。hsCRP与Gemini评分、动脉血管病变数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1(P0.05)、0.18(P0.05)。三组不同hs-CRP水平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01)。hs-CRP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5,95%CI:1.24~3.39,P=0.005)。结论 hs-CRP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PCI患者的血管病变相关,可作为PCI术后患者危险分层、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急性心力衰竭及静脉血栓栓塞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稳定性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酸、糖脂代谢指标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11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它们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TG水平为(2.16±0.74)mmol/L,高于对照组TG水平(1.65±0.64)mmol/L;脑梗死组LDL-C水平为(3.72±1.21)mmol/L,高于对照组LDL-C水平(2.73±0.67)mmol/L;脑梗死组HCY水平为(18.08±5.66)μmol/L,高于对照组HCY水平(13.03±3.59)μ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脑梗死组TC水平为(5.23±1.19)mmol/L,高于对照组TC水平(4.87±1.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UA水平为(357.84±85.62)μmol/L,高于对照组UA水平(334.78±67.2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HCY、UA分别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控制并减少危险因素,尤其是降血脂,降尿酸,纠正高HCY,对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对照组83例(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观察组55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入院后查阅病例资料,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CK、Hb、UA、BNP、SBP、DBP、Scr、TC、TG及LDL-C水平,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单因素结果表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因素与性别、糖尿病、吸烟、TC、TG、LDL-C水平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与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CK、Hb、UA、BNP、SBP、DBP、Scr水平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因素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症、CK、Hb、UA、BNP及Scr水平有关。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中青年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PCI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60mg/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均1次/d,睡前顿服;比较2组PCI术前以及术后第7,15,30天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比较2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7,15,30天2组hs-CRP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PCI术后第15,30天,TC及LDL-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TC及LDL-C水平较PCI术前下降(P<0.05),而术后第15,30天,TC,TG及LDL-C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DL-C水平较术前增高(P<0.05);治疗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早期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改善中青年ACS患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7例,均行PCI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I)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C及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血清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术后3d血清CK-MB、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结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程度,改善血脂水平,且术后MACE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