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度变化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后凸Cobb角为(51.2±4.9)度,术后经随访恢复为(11.2±1.7)度,术后后凸Cobb角度〈术前(P〈0.01),且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降低。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与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行后路脊椎全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严重脊柱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畸形的患者资料;术前患者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4.8±27.4)°,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5.8±30.2)°.结果 平均手术用时为(5.9 ±1.2)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55±1200)ml,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且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1±5)d;术后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45.7±6.2)°,胸腰段后凸为(38.6±10.1)°,矫正率达到79%,患者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可使神经充分的减压,矫正侧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VCR)技术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1998至2006年活动期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僵硬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6例,均应用VCR技术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脊髓减压术,术后外支具制动3个月.所有病例随访至少2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进行l临床评估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08(145~385)min,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57.2°(17°~86°)矫治到术后平均为8.9°(-6°~27°),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为13.6(8~19)mm,术后平均为3.6(-11~9)mm.术前有神经症状功能障碍者19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9.5%(17/1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6),包括肺炎和表层伤口感染,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2/36),表现为内固定植入物松动,25例(69.4%)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随访期间,25%(9/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66.7%(24/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2例一般,1例不满意.结论:一期后路VCR技术是一种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外科医师必须熟练病理解剖并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4.
Ma J  Jia LS  Shao J  Song J  Zhou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79-2781
目的 探讨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7例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男4例,女3例,年龄13 ~42岁,平均年龄23岁;其中先天畸形5例,颈胸段结核2例,平均后凸Cobb角89.3°(72 ~103°),JOA评分(11.2±1.2)分.术前行头盆环缓慢支撑牵引(25~40)d,部分纠正后凸,再在头盆环牵引下行颈胸段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术后JOA评分(15.4±1.6)分,平均后凸Cobb角53.4° (45~67°),平均矫正率40.2%.本组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最后随访时平均矫正丢失2.5°.牵引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后逐渐减轻.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头盆环缓慢支撑牵引后通过椎弓根螺钉系统完成后路原位固定及融合手术是治疗严重颈胸段后凸畸形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2014年本科对30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包括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3.8(9 ~63)岁;其中胸段15例,腰段9例,胸腰段6例;脊柱特发性畸形12例,先天性畸形14例,陈旧性脊柱骨折1例,脊柱结核1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2例;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96.2°(81°~149°),平均矢状面Cobb角99.6°(86°~153°),平均顶椎偏移2.8(1.9 ~7.6) cm;Frankel分级D级3例,余为E级;8例存在中度呼吸功能障碍,22例存在明显胸背部疼痛症状.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术,术后评估神经功能及Cobb角改善等情况.结果 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4.6(3.5~6.0)h;平均出血量1 260(910 ~2 600) mL;术后平均冠状面Cobb角44.3°(33° ~68°),矫正率53.9%;平均矢状面Cobb角43.5°(35° ~79°),矫正率56%;平均顶椎偏移0.7(0.2 ~2.3)cm,矫正率75%;身高平均增长8.3 cm;2例Frankel分级由D级恢复到E级,术后1例由D级加重至B级,但末次随访时恢复至E级.围手术期出现1例脑脊液漏,经腰池引流后治愈.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出现.患者对手术效果和外形改善满意率达92%,22例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其中18例3个月后完全消失.结论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满意,但技术要求高,谨慎使用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全脊柱CT和MRI检查,测量冠状面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并观察手术前后波幅及潜伏期变化、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及后突面主弯Cobb角度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波幅明显上升,潜伏期显著下降,和术前及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疼痛、心理状况、自我形象、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9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瘫痪、死亡及内固定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矫正脊柱畸形,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阳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1):2670-2673
目的探讨小儿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手术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追踪观察2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近期矫正度、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远期变化情况。结果手术耗时180~220min,平均200min,失血量280~450mL(平均350mL)。术后2例并发肺不张,1例并发胸腔积液,均为轻度。术前平均后凸角为51°(31°~72°)外观呈明显角状后凸畸形;术后近期平均为24°(21°~42°),术后随访1~5年(平均2.8年),后凸角平均为26°(18°~40°)。14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1、2级,2例尿潴留患儿于术后3~6个月恢复排尿功能。1例于术后2~4年出现椎板下钢丝断裂。所有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是矫正后凸畸形和预防晚期后凸畸形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椎弓根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2月,4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进行经椎弓根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术。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8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15例,胸腰椎结核12例。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内容包括术前、术后Cobb角以及侧位片上C7~S1水平距离,截骨处融合情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ODI)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22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10ml。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50.8°,术后为11.5°,平均矫正角度36.5°,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110.5mm,术后平均为20.8mm。融合率100%。术前患者腰痛VAS评分平均为7.9分,术后2.8分。术前ODI评分平均为62.3分,术后为29.5分。患者主观满意率97%。2例出现术后神经根损伤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均基本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缝合、压迫治愈。结论:经椎弓根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有效、安全,应该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钛笼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诊断为胸腰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9±5.6)岁,住院期间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钛笼支撑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0月,平均(18±6.8)月,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月及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视觉评分、JOA评分、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50~330 min,平均(287±42.5)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 L,平均(393±63.4) m L,术中无神经、脊髓损伤发生。术后脓肿吸收,结核症状消失无复发,未发生切口感染不愈合情况;VAS疼痛视觉评分末次随访评分为(1.30±0.57),与术前(6.30±1.17)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为(24.80±1.67),与术前(9.35±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更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侧前路矫形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46例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侧前路矫形治疗,观察记录术前以及术后1年内患者的Cobb角和VAS评分。结果术后1年后凸Cobb角平均为(12.4±5.2)o;术前VAS评分平均为(5.78±0.85),术后1年VAS评分平均为(0.56±0.13),所有患者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前侧路矫形治疗效果明显,能够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后凸Cobb角,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照组30例行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305.5±350.8) mL、(4.7±0.6) 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36.9±405.4) mL、(5.4±1.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为(9.48±1.7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85±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植骨不融合率为7.50%(3/40),对照组为10.00%(3/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断钉/断棒/松动、高度丢失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50%(3/40)、7.50%(4/40)、2.50%(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56.67%(17/30)、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再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宏勋  马珑  郑怀亮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325-1326
目的 总结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X线平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4~43个月,平均24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结核无复发,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30.6°,术后Cobb角17.6°,平均矫正13.0°.结论 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3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病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腰背部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凸畸形(Cobb角)、后凸畸形矫正率、后凸畸形丢失角度、神经功能[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植骨融合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42)min,术中出血(523±142)m L,随访时间平均为(16.0±3.7)个月,红细胞沉降率、CRP术后半年至1年恢复正常,术前VAS评分为(7.3±1.1)分,术后VAS评分为(2.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患者的平均Cobb角(25.5±3.6)°,术后下降至(1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前1例由A级恢复至术后B级,1例由B级恢复至术后C级,1例A级、2例B级、3例C级恢复至术后D级,5例C级、12例D级恢复至术后E级,神经功能恢复1~3个级别;植骨融合的时间为6~18个月。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胸腰段椎体结核,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钉棒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周献伟 《中原医刊》2014,(11):119-120
目的:观察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36例,手术平均时间(217±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0±85)ml;术后测量平均Cobb’s角(7.5±0.8)°优于术前(32.8±2.3)°(P〈0.05);术后平均随访(12.7±1.4)个月,无失访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B级0例,C级2例,D级5例,E级29例;术后随访腰部疼痛VAS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术前(5.5±1.4)分(P〈0.05);无死亡和感染患者。结论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效果确切,在单个切口下完成经后路截骨、360°环状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和植骨融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势,在维持脊柱稳定和促进截骨椎体骨早期愈合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后路经关节突截骨矫正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正治疗。结果:术前Cobb角12.1°,术后Cobb角平均为2.8°。随访8~26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钉棒松动断裂,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后路经关节突截骨矫正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病因及病理胸腰段后凸畸形病例临床并不少见,其病因主要有先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分隔不全等)、胸腰段脊柱骨折、脊柱结核椎体破坏、强直性脊柱炎、scheuemann’s病、老年性脊柱后凸、椎体肿瘤等。其中脊柱骨折、脊柱结核以及先天脊柱畸形是导致胸腰段角状后凸畸形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经2~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计算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1例,经窦道清除术后痊愈。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付秀江 《当代医学》2011,17(10):78-79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并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腰椎结核并合并腰椎滑脱的40例患者,予以经后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结核恢复情况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出血量800ml。术后患者症状及后凸畸形等均明显改善,ASIA评分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前Cobb角为(30.8°±8.7°),术后为(12.3°±4.3°),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后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全面,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术后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