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EP)与IVF助孕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专科医院行IVF-ET助孕、术前行宫腔镜检查的5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宫腔镜检查情况分为EP组(363个周期)和正常内膜组(173个周期),其中EP组又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长方案组(235个周期)和超长方案组(128个周期),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 EP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1);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等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化妊娠率EP组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EP患者中,与长方案组比较,超长方案组Gn总量显著增多(P0.001)、HCG日E2显著降低(P0.05)、获卵数显著减少(P0.001)、优质胚胎率显著降低(P0.05);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活产率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P患者宫腔镜治疗后与正常子宫内膜患者的IVF结局相似,EP患者行超长方案与长方案促排卵的IVF结局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周期的畸形精子症患者,共计82个周期。根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选择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畸形精子症组和ICSI畸形精子症组,其中精子浓度≥5×106/ml患者行常规IVF治疗(IVF畸形精子症组,44个周期),精子浓度5×106/ml的患者行ICSI治疗(ICSI畸形精子症组,38个周期),对照组为同期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精子形态正常的患者,共605个周期(其中IVF对照组494个周期,ICSI对照组111个周期)。分别比较IVF组内、ICSI组内和畸形精子症组内在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VF对照组与IVF畸形精子症组,ICSI对照组与ICSI畸形精子症组分别在年龄、不孕年限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均0.05);IVF对照组的种植率略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略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高于ICSI对照组(57.9%vs.48.6%;33.8%vs.29.5%;9.1%vs.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57.9%vs.52.3%;33.8%vs.27.3%),流产率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9.1%vs.13.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5×106/ml时,选择常规IVF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对IVF/ICSI-ET助孕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明确诊断为EPs、行TC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Ps位置不同分为3组:单纯前壁息肉组(138个周期)、单纯后壁息肉组(148个周期)、前后壁合并息肉组(229个周期),收集3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助孕期间的相关变量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402人次,总计515个IVF/ICSI周期。前后壁合并息肉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其他两组,3组间息肉数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患者胚胎移植时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3组患者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早产率等妊娠结局进行单因素分析,上述妊娠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以单纯前壁息肉组为参照,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患者上述妊娠指标间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位置EPs患者经TCRP术后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对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COS与非PCOS卵巢高反应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IVF/ICSI-ET助孕的卵巢高反应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 236个周期),根据是否合并PCOS分为PCOS组(309个周期)和非PCOS组(92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LH(bLH)水平和基础窦卵泡数(AFC)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患者促排卵方案所占比例、Gn天数、Gn总量、HCG日E_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获卵数显著多于非PCOS组(P0.01)。两组行IVF的情况比较,PCOS组受精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2PN受精率和优胚率则显著低于非PCOS组(P均0.05),2PN卵裂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行ICSI情况比较,受精率、2PN卵裂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S组2PN受精率和优胚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的总优胚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鲜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COS组鲜胚移植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5),两组行全胚冷冻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COS卵巢高反应患者IVF的优胚率显著低于非PCOS高反应患者,ICSI的优胚率则显著高于非PCOS高反应患者,但二者总的优胚率、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明显差异。PCOS高反应患者较非PCOS高反应患者行新鲜胚胎移植后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故临床上对PCOS高反应患者行鲜胚移植时应该慎重,冻融胚胎移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体重指数(BMI)对于PCOS患者IVF/ICSI治疗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6年在我中心就诊的1 323名PCOS患者(1 323个IVF/ICSI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PCOS诊断参照Rotterdam ESHRE/ASRM标准。按照BMI值(亚洲标准)分为偏瘦/正常体重组(BMI24kg/m2)、超重组(24≤BMI28kg/m2)、肥胖组(BMI≥28kg/m2),并以不同授精方式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分析各组的促排卵情况有无差异;再从所有周期中筛选出进行了鲜胚移植的800个周期,仍按照上述BMI标准分为偏瘦/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又按授精方式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比较各组的促排卵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1 323个IVF/ICSI周期中偏瘦/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的Gn用量、Gn天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偏瘦/正常组Gn用量最少、Gn时间最短,肥胖组Gn用量最多、Gn时间最长。偏瘦/正常组的扳机日E2和P水平、获卵数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偏瘦/正常组的预防OHSS取消移植率和中重度OHSS发生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P0.05)。比较3组患者的IVF亚组和ICSI亚组胚胎形成结局,结果显示:偏瘦/正常组IVF亚组的可利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率显著高于超重组、肥胖组的IVF亚组;偏瘦/正常组ICSI亚组的可利用胚胎数、可利用胚胎率显著高于超重组ICSI亚组;偏瘦/正常组IVF亚组的有囊胚形成周期率显著高于超重组IVF亚组(P均0.05)。进行鲜胚移植的800个周期中,3组IVF亚组间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ICSI亚组的各观察指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BMI增加,偏瘦/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IVF亚组的胚胎种植率呈下降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中,BMI升高可能会影响促排卵反应,导致Gn用量增加、Gn促排天数延长。虽然不同BMI各组的妊娠结局尚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BMI增加,IVF亚组的胚胎种植率呈略下降的趋势,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行助孕治疗前PCOS患者的BMI控制仍应给予一定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搔刮术对首次行IVF/ICSI-ET的不孕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的助孕患者1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干预组于胚胎移植前一周期的卵泡期或黄体期行子宫内膜搔刮,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体重指数等一般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干预组的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及活产率分别为27.2%、54.3%、41.4%、3.4%、34.5%及35.7%,对照组分别为26.7%、52.8%、41.7%、3.3%、30.0%及40.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在胚胎移植前一周期的卵泡期或黄体期对首次行IVF/ICSI助孕的不孕女性行1次内膜搔刮,并不能改善不孕女性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或体外受精(IVF)助孕周期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IVF与IUI助孕的成本效益,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期间在本中心行IUI助孕的113个周期(IUI组)以及进行IVF助孕治疗的121个取卵周期(IVF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卵巢过激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情况,记录两组的药物使用费用、手术费用等,计算患者的临床妊娠成本;同时对IUI组中连续进行3次IUI的患者亦进行相关成本计算和比较。结果IUI组和IVF组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不育年限、原发不孕比例、男方精液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原因构成比中,两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P0.05)。IVF组的临床妊娠率(63.64%)及多胎妊娠率(25.97%)显著高于IUI组(分别为7.08%、12.50%)(P0.05);两组间中重度OHSS发生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组的Gn费用、手术费用及总费用均显著高于IUI组(P0.05)。IUI组中,每1名患者成功妊娠所花费的成本是46 595.60元,高于IVF组中每例患者成功妊娠所花费的34 163.40元,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3次IUI组中,每1名患者成功妊娠所花费的成本为33 341.00元,低于IVF组和IUI组,但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IVF指征、拟行IUI助孕的患者来说,进行一个完整周期的IVF助孕比单次行IUI助孕的妊娠成本更低、更划算;对已经进行IUI助孕的患者,连续3次行IUI助孕能有效降低妊娠成本。但由于本次纳入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仍需更多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宫腔恢复正常后至IVF/ICSI助孕中胚胎移植的不同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行TCRP术后IVF/ICSI助孕的3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4个周期)。并根据是否获得临床妊娠分为两组:未获得临床妊娠患者为未妊娠组(135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患者为妊娠组(239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过程中相关指标及妊娠结局。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育年限、息肉类型及息肉位置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组术后宫腔恢复时间显著短于未妊娠组(P0.05)。与未妊娠组比较,妊娠组胚胎移植时内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而宫腔恢复后至胚胎移植的时间间隔、助孕方式、促排卵方案、内膜形态、胚胎类型和移植周期类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宫腔恢复正常至胚胎移植的间隔时间最短为24d,最长为639d。多元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整体上随着时间间隔的延长,临床妊娠、生化妊娠、异位妊娠、早期流产、持续妊娠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根据新鲜周期移植和冷冻周期移植进行分层分析,鲜胚移植共131个周期,临床妊娠率69.47%,冻融胚胎移植共24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60.91%,不同胚胎移植方案中,时间间隔的变化均未显著影响妊娠结局的各项指标(P0.05)。结论对于IVF/ICSI助孕的年轻患者,TCRP术后宫腔恢复正常,无论新鲜胚胎移植或冻融胚胎移植,宫腔恢复正常至胚胎移植不同的间隔时间并不影响助孕患者的妊娠结局,故可在TCRP术后积极进行ART助孕的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女性采用IVF-ET助孕治疗中,行冷冻周期和新鲜周期移植胚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因单纯PCOS不孕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助孕、并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患者共389个周期,为PCOS-冷冻周期组;与同期PCOS不孕患者行IVF-ET助孕而移植新鲜胚胎的患者共255个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态。结果 PCOS-冷冻周期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冷冻周期组的异位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异位妊娠率(P0.05);PCOS-冷冻周期组与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冷冻周期组与对照组的单胎足月儿体重、单胎足月低体重儿比率、单胎足月巨大儿比率、单胎早产儿体重、多胎早产儿体重及多胎足月儿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OS不孕症采用IVF-ET助孕治疗,冷冻周期移植方案比长方案促排卵并新鲜周期移植的PCOS患者有更好的妊娠结局,以及相似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染色体长臂异染色质区延长(Yqh+)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Y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Yqh+组和对照组。又根据男方精液分析结果分别行IVF或ICSI人工授精,比较IVF周期和ICSI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1 705对不育夫妇,其中Yqh+组67例,对照组1 638例。(1)在IVF治疗周期中,Yqh+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中,Yqh+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Yqh+组的异位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vs. 1.63%,P=0.04);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缺陷率和男婴出生率比较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在ICSI治疗周期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包括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和新生儿出生情况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Yqh+可能对IVF/ICSI-ET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情况无明显影响。Yqh+是否增加IVF新鲜移植周期中异位妊娠的风险,尚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多周期IVF/ICSI-ET患者新鲜移植与第1次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2个周期以上的IVF/ICSI-ET助孕周期患者(共2 155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新鲜周期移植分为2组:新鲜周期移植组,共1 474个周期;FET组,共681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促排卵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活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原发不孕比例、体重指数(BM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ET组患者年龄、周期次数、不孕年限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组(P0.05)。新鲜周期组长方案、超长方案、超短方案占比均显著大于FET组(P0.05);FET组拮抗剂方案占比显著大于新鲜周期组(P0.05)。新鲜周期组Gn天数、移植前末次内膜厚度、获卵数均显著大于FET组(P0.05);FET组HCG日孕酮(P)水平显著高于新鲜周期组(P0.05)。新鲜周期组的活产率、早产率、双胎率均略高于FET组,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移植前末次内膜厚度减小,活产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多周期IVF/ICSI-ET患者助孕过程中选择新鲜周期移植并不降低临床妊娠率,且可能有更好的效价比,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和低受精率周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治疗的281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精方式不同分为3组:R-ICSI组(210个周期):实施早期R-ICSI;IVF组(2062个周期):行常规IVF助孕;ICSI组(539个周期):直接行ICSI助孕。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R-ICSI组的原发不育比例显著高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MⅡ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患者的受精率显著高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2PN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但与IV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ICSI组的多PN率显著高于ICSI组,但显著低于IVF组(P<0.05);R-ICSI组患者的优胚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低于IVF组和ICSI组(P<0.05);R-ICSI组患者的着床率显著低于IVF组(P<0.05),但与ICS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IVF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的患者行早期R-ICSI可有效克服受精障碍,提高受精率,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助孕结局。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生殖中心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521个助孕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行全胚冷冻后首次FET的419个周期为研究组,同期的102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间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窦卵泡数目、基础FSH、基础E2、腹腔镜术前癌胚抗原(CA-125)值、体重指数、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临床病理类型比例及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比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中助孕前CA-125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5.6±11.2)U/ml vs.(20.7±14.3U/ml)](P0.05);研究组术后GnRH-a治疗周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68.7%vs.55.9%)(P0.05);研究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9%vs.47.7%)(P0.05)。两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14.6%),而活胎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3.7%vs.28.4%)(P均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全胚冻存后首次行FET其临床妊娠率与鲜胚移植相似,但早期流产率更低,活胎分娩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于前一助孕周期所获胚胎质量差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IVF-ET治疗、前一周期无可移植胚胎或无优质胚胎且移植后未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本周期GH使用情况分为GH组(给予GH辅助治疗者,1 793个周期)和对照组(未予GH治疗,1 53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GH组和对照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等基础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占比和Gn天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GH组Gn总量、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G日E2、获卵数、可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H组的HCG阳性率(74.46%vs. 65.08%)、临床妊娠率(71.33%vs. 61.75%)及累积活产率(65.70%vs. 57.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早产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和胎儿出生体重比较没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控制性促排卵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4.0 mU/L,对IVF/ICSI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IVF/ICSI助孕的患者资料,共4 457个周期。根据血清TSH水平,分为TSH≤4.0 mU/L组(n=4 107)和TSH4.0 mU/L组(n=35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妊娠结局。同时又对TSH4.0 mU/L组内的患者按照4.0 mU/LTSH≤5.0 mU/L(n=280)和TSH5.0 mU/L(n=70)再分组,进行助孕结局的比较。结果以4.0 mU/L为分割点的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FSH、基础E_2、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的促排卵结局及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SH4.0 mU/L组的流产率(15.12%)略高于TSH≤4.0 mU/L组(12.80%),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SH4.0 mU/L的患者再分组后统计分析表明,各项助孕指标及妊娠结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功能其他指标正常的情况下,患者控制性促排卵前的血清TSH水平高于4.0 mU/L不影响IVF/ICSI新鲜周期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二胎不孕症患者焦虑症状及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二胎不孕症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53例)和常规组(71例),常规组接受常规的ART助孕;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针对性的强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和干预后的心理评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进入ART周期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胚胎移植日的SAS评分显著高于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的基础性激素水平、窦卵泡数、Gn总量及天数、获卵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二胎不孕症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ART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刺激方案在反复常规IVF-ET治疗失败无可移植胚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我中心行助孕治疗,反复常规IVF治疗失败无可移植胚胎患者行微刺激方案促排卵的病例资料,共纳入130例患者(共329个周期)。按照患者卵巢功能分为:卵巢低反应(POR)组(95例患者,257个周期)和对照组(35例患者,7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微刺激方案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OR组患者Gn总剂量、每周期获卵数、成熟卵母细胞数、正常受精卵个数、每周期冷冻胚胎数显著减少(P0.05)。POR组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9.42%vs.36.11%,P0.05);两组患者获卵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4.12%vs.64.33%,P0.05)。POR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7.54%vs.86.55%),但卵裂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6.90%vs.69.42%)(P0.05)。进行移植的两组患者FET周期的每移植周期生化妊娠率、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OR组的起始周期妊娠率(12.45%vs.27.78%)和累计临床妊娠率(49.23%vs.76.9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刺激方案对于反复常规IVF治疗失败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有可能改善卵母细胞质量而获得可移植胚胎,通过多次微刺激治疗仍可获得不错的妊娠率;但微刺激方案治疗中的高周期取消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助孕结局及经济花费,为临床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因PCOS或输卵管因素合并PCOS行IVF/ICSI-ET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75个周期),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3组:拮抗剂方案组(112个周期),改良超长方案组(60个周期),长效长方案组(403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促排卵情况、妊娠结局及经济花费。结果 3组间比较,拮抗剂方案组Gn天数最短、Gn总量最少、移植日内膜厚度最薄、全胚冷冻率最高、新鲜周期移植率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鲜胚移植周期及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拮抗剂方案组鲜胚移植周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P0.05)。单个取卵周期花费、达到首次妊娠花费均为拮抗剂方案最高,改良超长方案最低,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改良超长方案、长效长方案3种方案应用于PCOS患者能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拮抗剂方案能明显降低OHSS发生风险;结合卫生经济学指标综合比较,改良超长方案对于PCOS患者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既往剖宫产史对IVF鲜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IVF助孕治疗的1 9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不同的分娩史将患者分为剖宫产史组(756例)和阴道分娩史组(1 231例)。比较两组患者IVF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剖宫产组临床妊娠共373人,临床妊娠率49.34%;阴道分娩史组临床妊娠共713人,临床妊娠率57.92%,两组间总临床妊娠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囊胚移植妊娠结局比较,阴道分娩史组的双囊胚移植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剖宫产史组(P<0.05),但单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双胎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双囊胚移植其他各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卵裂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比较,阴道分娩史组的总妊娠率、双卵裂胚移植的妊娠率及双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剖宫产史组(P<0.05),但单卵裂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双胎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在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不明显影响IVF助孕单卵裂期胚胎/单囊胚鲜胚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双卵裂期胚胎及双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是否与剖宫产史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VF/ICSI-ET周期中黄体支持维持的时间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行IVF/ICSI-ET助孕并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黄体支持减药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常规减药组(304例),在胚胎移植术后65~70d开始减药;早期减药组(296例),在移植后35~42d开始减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早期胚胎停育率、孕中期流产率、早产率以及活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减药组与常规减药组的获卵数、MⅡ卵率、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减药组与常规减药组的早期胚胎停育率(11.82%vs.12.17%)、孕中期流产率(3.04%vs.5.26%)、早产率(2.70%vs.3.95%)、活产率(82.43%vs.80.59%)比较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VF/ICSI助孕周期中,胚胎移植术后早期开始减少黄体酮用量对临床妊娠结局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