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思密达为一种天然的硅铝酸盐,是一种高效的消化道粘膜保护剂,有多种药理作用,并具有抗酸止血作用和强大的固定抑制细胞和病毒的作用。临床使用该药发生早产地坏死性小肠炎伴肠穿孔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儿,男,3小时,系第2股第2产,双胎之大,孕34周早产,在元氏县医院顺产,孕期母体健,早产无诱因,生后无青紫窒息,未进行阿氏评分,生后一般情况差,哭声弱,喂养困难而来我院。查体:T35.5C,R40次/min,体质量1.0kh,早产儿外貌,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前卤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中水泡音,胸片示吸入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发病因素。方法对4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患儿出生情况、实验室数据进行研究。结果44例中早产儿24例,足月产儿20例;<7 d发病9例,7~14 d 28例,>14 d 7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感染38例(86%),所有病例经抗感染、控制原发病及支持对症治疗,病情好转40例。结论新生儿胃肠黏膜屏障薄弱,加之有缺氧、感染等因素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入院后积极抗感染、支持及保持患儿内环境稳定是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mecrotizing,enterocolitis.简称NEC),此病多在出生后1~2周内发病。其病情变化快,常早期出现中毒症状而危及生命。我科曾收治2例NEC病儿,现介绍如下: 一、病历简介 例1,患儿周××,女,11天,因咳嗽,腹泻5天,于3月5日入院,神志清,腹部膨隆。入院后,患儿烦躁,哭闹,腹胀加重,血性粘液便,大便检查示:RBC(+++),OB(+),腹部平片,肠管弥漫性积气,诊断NEC,经积极治疗及护理,住35天,治愈出院。 例2,××,7小时,因吃奶发现口周青紫3小时,于4月5日收住院。入院第2天,腹胀明显,大便3次为胎便,色黑。4月7日病情加重,夜间阵发性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辩证分型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占66.67%,基本缓解4例,占13.33%,有效3例,占10.00%,总有效率达90.00%;经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并改善主要临床症状,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1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的总结,认为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防止窒息的发生,控制感染,合理喂养,控制原发病,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免疫力,可减少NEC的发生、提高NE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围生期的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肠道疾病。多在出生后2周内发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常见于未成熟儿。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道充气、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及静脉营养的应用,死亡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影像学进行研究,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3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结果:35例患儿中,8例诊断为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肠动力性梗阻、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肠管充气不均,部分肠管出现扩张、僵硬,间隙变宽、边缘模糊,腹脂线模糊不清,占全部患者的22.86%;典型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21例,影像学表现为肠壁积气征,肠管扩张、僵硬呈腊肠样,排列紊乱,占全部患者的60.00%;晚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影像学主要特征为广泛性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及气腹等,占全部患者的17.14%。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影像学表现不明显,难以确诊,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对怀疑有该病表征者,应进行全面细致的X线检查,指导进行早期手术,以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9.
李俊兰 《陕西中医》2013,34(5):554-55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将确诊NEC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0例,给予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肠内营养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通过改善肠道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促进病变部位恢复。  相似文献   

10.
11.
<正>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是一种以缺血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胃肠道疾病,一种严重而往往致命的疾病,X线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提供穿孔前征象有较大的帮助,对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我院近2年中发现此病2例,参考文献对本病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以胃肠道缺血性坏死伴发肠穿孔为特征.在新生儿期病死率极高。该病病因不明,治疗一般采取长期禁食,静脉补充营养,用抗生素多无效,但常见继发感染。笔者偶用中药治疗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1997年1~12月收治新生儿窒息患儿132例,其中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FC)13例,现将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日龄为生后1小时~7天的新生儿,足月儿9例,早产儿4例,宫内窘迫3例,生后窒息IO例。生后APgar评分0~3分8例,3~7分5例。入院时患儿除具有新生儿窒息后的表现外,NFC早期症状以腹胀、呕吐、便血、发热为主。腹部正位及水平侧位X残片均显示肠管扩张,肠间隙增厚、模糊,可见液平,大便潜血试验+~+++。2护理措施2.1吸氧:患儿入院时多有缺氧表现,立即予吸氧,一般头罩吸氧,给氧浓度为30%~40%,吸…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儿科共收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简称NEC)患儿1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7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4例;母乳喂养13例,人工喂养3例;合并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同时有肺部感染者14  相似文献   

15.
16.
俞恩芝 《四川中医》2007,25(11):77-7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养血、理气和中、化瘀解毒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基本方(太子参、炒白术、白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鸡内金、黄连、大黄、当归、炙甘草)治疗。疗程5天,观察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明显提高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采用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固始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5例低出生体质量NEC患儿,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保守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长(9.37±3.37)d、大便隐血试验(OB)转阴时长(7.27±1.25)d、腹胀缓解时长(6.40±2.04)d、禁食时长(14.21±3.27)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保守治疗,手术与保守治疗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NEC)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NEC患儿(观察组)与62例非NEC患儿(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可能诱使新生儿出现该种疾病的多种因素,从而明确其主要危险因素。结果:NEC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肺炎、败血症、机械通气以及呼吸衰竭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以及发病前服用益生菌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微量喂养的OR值为0.073,非营养性吸吮的OR值为0.231,两者均为NEC的保护因素,而肺炎的OR值为4.031,败血症的OR值为14.597,呼吸衰竭的OR值为18.215,均为NEC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炎、败血症以及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微量喂养以及非营养性吸吮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在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生菌,而后观察两组NEC的发病率。结果:预防组NEC发生率为4%(3/75),对照组NEC发生率为14%(7/50),两组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益生菌能够降低新生儿NEC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