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后血清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赛洛唑啉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盐酸赛洛唑啉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并且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采取地氯雷他定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采取西替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地氯雷他定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穴位注射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9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3例,对照组256例。治疗组于三伏天行穴位注射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同时口服氯雷地定片(开瑞坦)。连续治疗3年,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好转198例,治愈率为15.9%;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241例,治愈率为0.4%。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血清中Ig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治愈率高于激素联合抗组胺药治疗,且对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清IgE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李霞  王卫强 《光明中医》2022,(12):2206-2208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自血疗法对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自血疗法,2周治疗一次,共3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日1次,10 mg/次。2组均治疗6周。计算2组治疗前后鼻眼症状评分、RQLQ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差异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鼻眼症状评分、RQLQ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57%(31/35),超过对照组的71.43%(25/35),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取双侧肺俞、足三里、大椎、风府等穴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并于治疗前后及2个月后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鼻症状评分、鼻伴随症发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两组评分下降幅度相当(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鼻症状评、鼻伴随症发评分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2)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0%相当(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0%(P0.01)。结论:自血疗法同氯雷他定均能在短期内减轻患者鼻部症状,但自血疗法效果持久,远期疗效更好,有较大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自血疗法结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慢性荨麻疹患者75例。药物组采取氯雷他定片治疗;药物+自血组采取穴位自血疗法结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风团数量和瘙痒评分。结果:药物+自血组患者慢性荨麻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比药物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风团数量和瘙痒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自血组治疗后风团数量和瘙痒评分显著比药物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自血疗法结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风团消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血白细胞介素-4(IL-4)、IL-10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芩颗粒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记录治疗前后喷嚏、流涕、鼻堵和鼻痒评分及血IL-4,IL-10和IgE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喷嚏、流涕、鼻堵和鼻痒评分及血IgE和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血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均<0.05)。结论辛芩颗粒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血IL-4、IgE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波足浴结合穴位按摩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啶,治疗组采用中药超声波足浴并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4(IL-4)、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超声波足浴结合穴位按摩能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4、IgE水平、改善患者的体质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口服氯雷他定糖浆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小青龙汤联合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对照组单纯予氯雷他定糖浆。2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中医证候疗效,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IL-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症状不适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RQLQ)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症状不适程度VAS评分、RQLQ评分、EOS计数及血清IgE、炎性因子(IL-4、IL-5、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氯雷他定糖浆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治疗小儿肺气虚寒型AR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花藤子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花藤子颗粒,2组患者均服药4周,采用RQLQ评分、症状体征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总有效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2组各有39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后2组RQLQ、VAS、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在鼻痒、流清涕积分及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RQLQ评分、喷嚏、鼻塞、症状总评分及体征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余无不良反应。结论:花藤子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为相关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新方法。方法将80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热敏灸上印堂、肺俞及关元穴,对照组采用地氯雷他定片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血清IgE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血清IgE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自血疗法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88.57%(31/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传统针刺相当,且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优于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加用小柴胡汤加减,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2周治疗组症状(鼻痒、喷嚏、流涕)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停药2周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加益气脱敏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加益气脱敏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疾病疗效积分方面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在减轻中医症候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有效,其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但在改善肺气虚寒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甘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甘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VA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PQLQ)评分,根据总积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鼻痒症状评分、治疗第14天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VAS、P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甘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甘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甘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VA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PQLQ)评分,根据总积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鼻痒症状评分、治疗第14天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VAS、P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甘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陈平 《河南中医》2012,32(11):1433-1435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联合鼻部熏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氯雷他定组和小青龙汤组各53例,氯雷他定组予氯雷他定片10mg口服治疗,日1次;小青龙汤组予小青龙汤煎剂治疗,日2次,3周后比较疗效.结果:小青龙汤组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降低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率,与氯雷他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联合鼻部熏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7)
目的观察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方法将15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试验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针刺一周1次,穴位敷贴10 d一次。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胶囊每日10 mg。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鼻塞,流鼻涕及鼻部不适情况。结果 2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蝶腭神经节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有效缓解症状,优于抗组胺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梁超  姜涛 《中国针灸》2012,32(12):1077-1080
目的:探讨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自血组(24例)和西药组(21例).自血组选取双侧定喘、风门、肺俞、曲池、足三里等穴,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采用临床症状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变化.结果:自血组总有效率为83.3%(20/24),明显优于西药组的66.7%(1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自血组喷嚏、流清涕症状评分较西药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2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均P<0.05);自血组治疗后血清IFN-γ也有所增加(P<0.05),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FN-γ含量增加不明显(P>0.05),以上两项含量自血组较西药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IL-12含量、促进IFN-γ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