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性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于手术缝合关节囊时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0.25氨甲环酸溶入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常规缝合,术后第1,3,5天复查血常规并根据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比容(HCT)计算失血量,比较术后输血例数、输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于术中使用0.5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推注0.5g氨甲环酸.保留6小时;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推注50mI生理盐水.保留6小时。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量。结果实验组术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氨甲环酸术中静脉滴注联合经引流管内注射能降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显性、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3.
楼红侃  叶海  金甬  方剑利  许旻鸣 《新中医》2020,52(21):41-4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 术后隐性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 年2 月—2019 年11 月宁波市中医院行TKA 的患者4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 例。对照组单独采用氨甲环酸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活血方联合氨甲环酸治疗。计算术后隐性失血量,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KSS) 进行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隐性出血量、总失血量较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2 组术后7 d、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膝关节功能KSS 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 d、术后3 个月治疗组膝关节功能KSS 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有效减少TKA 隐性失血,改善贫血程度,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止血汤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七止血汤组、氨甲环酸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三七止血汤组术前1天和术后连续3天口服三七止血汤,氨甲环酸组术前1天和术前15 min开始静脉点滴氨甲环酸,伤口关闭时关节腔内注射60 mL,空白对照组不应用任何止血药物。比较3组患者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需要输血患者人数、输血量、不同时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例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3组Hb水平较术前2天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3天,三七止血汤组和氨甲环酸组Hb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止血汤能显著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患者数量和输血量,能有效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与氨甲环酸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骨伤复元汤联合氨甲环酸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术中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围手术期加用加味骨伤复元汤治疗。比较2组理论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人数,术前及术后第2、5 d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以及围手术期关节积液、皮下淤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2组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 2组理论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2组术后2、5 d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术后5 d观察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均较对照组高(P0.05),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积液、皮下淤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随访14 d、3个月、6个月ROM及HSS均较本组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加味骨伤复元汤联合氨甲环酸在减少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及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强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3):139-142
目的探讨加味骨伤复原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以及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在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给予氨甲环酸1. 0 g静脉注射,之后在关节囊缝合完毕后使用氨甲环酸1. 0 g关节腔内注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从术前3 d到术后拆线2周服用加味骨伤复原汤,对比两组的失血情况、红细胞各指标变化、膝关节功能各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理论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上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输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2 d、5 d、7 d、14 d的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4 d、3个月、6个月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ROM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皮下瘀血、关节积液、伤口渗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味骨伤复原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抑制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术后隐性失血量,加快红细胞各指标恢复,促进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提高,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8):1017-1018
目的:探讨八珍汤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对单侧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参与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术前2周及术后2周给予口服八珍汤中药方剂,A组及B组均于术中松止血带前30min静脉给予1.0g氨甲环酸,并于关节囊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g,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丢失血液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1d、3d、1周、2周Rbc、Hct、Hb均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B组(P0.05)。结论:应用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失血,服用八珍汤方剂可提升Rbc、Hct、Hb数值,改善患者贫血状况,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八珍汤联合氨甲环酸防治老年患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需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除常规抗感染、抗炎镇痛等措施外,于术前30 mins,静脉输入氨甲环酸0.5 g,术中关闭切口前外用氨甲环酸0.5 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1~14 d口服八珍汤。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计算隐性失血量。记录观察术后第1 d、3 d、14 d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完成,3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1 d两组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3 d、14 d的Hb水平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珍汤联合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显著提高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术后贫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中连续浸润氨甲环酸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214例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7例。观察组术中分别用氨甲环酸对髋臼、股骨髓腔及整个关节囊进行浸润;对照组术中不使用氨甲环酸。两组患者术后对比引流量、血红蛋白、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总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术中连续浸润氨甲环酸可明显的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减少患者输血量,且并无增加患者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消肿止痛合剂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降低出血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消肿止痛合剂治疗,观察组予以消肿止痛合剂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少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48 h和7 d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出血通过消肿止痛合剂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的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缝合术后术口经引流管注入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及Hb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行单侧初次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观察组(n=97)和对照组(n=78)。观察组将0.5 g氨甲环酸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在缝合术后术口经引流管注入灌注关节腔,夹闭引流管4 h;对照组单纯夹闭引流管4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变化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Hb及红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引流量、Hb、HCT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可有效减少全髋置换术后术口引流量,减少Hb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行单侧TKA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联合给药组)、B组(静脉给药组)及C组(腔内注射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值)、术前血红蛋白(Hb),HCT,PT,APTT,INR,手术时间及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显性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PT,APTT,INR,有否输血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总失血量A组低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APTT,INR对比,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DVT.输血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静滴联合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初次单侧TKA术后失血量、降低术后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DVT发生率;另外,单独关节腔内注射在控制TKA围手术期失血量方面效果优于单独静脉使用氨甲环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口服三七颗粒结合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12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分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关闭切口前,于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1 d开始应用三七颗粒,水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失血量、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的积极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松动止血带前20 min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术后关节腔引流管注射1.0 g氨甲环酸,闭夹2 h后常压引流;观察组松动止血带前20 min前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00 mL,术后操作同对照组。比较患者失血量、凝血功能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隐性失血(320.40±96.20)mL和显性失血量(240.20±80.00)mL及失血总量(560.50±160.50)mL均低于对照组(480.52±135.55)mL、(360.50±115.50)mL、(845.80±182.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13.00±1.75)s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32.05±4.50)s及D-二聚体(D-D)(1.15±0.20)mg/L水平,与对照组的(31.75±4.55)s、(13.05±1.50)s、(1.05±0.20)mg/L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5.71%略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与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而言,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失血量,DVT发生率也较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以氨甲环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0 min行氨甲环酸静脉给药,术毕时局部用药,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输注。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2.63%,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围术期总失血量以及术后24 h D-二聚体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3 d的血红蛋白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于术中应用氨甲环酸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和引流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氨甲环酸值得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七散联合鸡尾酒疗法对晚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常规完善术前检查、准备后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结束在松开止血带前关节腔注射鸡尾酒(氨甲环酸3 g与肾上腺素0.25 mg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减少氨甲环酸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加味当归补血汤联合半量氨甲环酸,对照组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GB)与血细胞比容(HCT)、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输血人数及输血率、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术后HGB和HCT的观察中,术后第1日治疗组较对照组均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日、第5日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引流量方面较对照组偏低,在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方面较对照组偏高(P0.05)。在术中失血量和输血率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术后第3日VAS评分方面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减少氨甲环酸在FHR中的用量安全而有效,氨甲环酸的减量使用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该方的补肾健脾、行气止痛之功效尚可促进术后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创口滞留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行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TXA)30例术中创口滞留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20mg/kg,对照组30例术中滞留生理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术后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术后14d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创口渗血和瘀斑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失血量、术后引流血量,TXA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无肺栓塞(PE)的发生,而TXA组创口渗血及瘀斑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氨甲环酸注射液术中创口内滞留给药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创口渗血及周围瘀斑的发生,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30例)与生理盐水组(30例)。60例患者均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中在关闭近端切口前,氨甲环酸组将1 g氨甲环酸溶入20 m L生理盐水中,注射于大腿近端外侧骨折部位周围深筋膜下方;生理盐水组于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第1、第3、第5天复查血常规,以术后第5天的检测结果计算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血容量×(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第5天红细胞压积);术中失血量=术中吸引瓶液体量-冲洗液量+纱布增加的质量;术后失血量=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记录2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值(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值-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值),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氨甲环酸组总失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值均低于生理盐水组[(410.9±65.2)m L,(565.4±72.8)m L,t=8.659,P=0.000;(326.0±75.9)m L,(392.2±81.4)m L,t=3.258,P=0.002;(70.5±146.5)m L,(190.4±151.6)m L,Z=-4.073,P=0.000;(16.2±8.1)g·L-1,(25.1±5.4)g·L-1,t=5.007,P=0.000];氨甲环酸组输血2例,生理盐水组输血8例,氨甲环酸组输血患者的比例小于生理盐水组(χ~2=4.320,P=0.038)。2组患者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且无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因单侧膝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西医抗感染、抗凝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服用。观察两组术后的显性失血并分别计算其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并进行相应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明显减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显性及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