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羊膜移植(AMT)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35例(35眼)具有高危因素如新生血管、葡萄膜炎、无晶状体、人工晶状体和发育性的难治性青光眼,AMT组18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单层AMT,对照组17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后眼内压(10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滤过泡形态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6个月,手术完全成功(IOP在6~21 mmHg之间,并且不需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AMT组93.75%,对照组56.25%(P=0.019);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AMT组81.25%,对照组43.75%(P=0.033 o术后12个月,AMT组和对照组IOP分别从术前(49.9±11.5)mmHg、(48.8±11.2)mmHg降至(15.7±1.1)mmHg、(19.8±2.3)mmHg(P<0.01).对照组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17.65%),AMT组未发生(P=0.095);对照组出现包襄性滤过泡6例(35.29%),AMT组仅出现1例(5.56%)(P=0.037).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AMT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lOP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半年内、1年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手术前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羊膜移植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到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手术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应用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4例52只眼,随机分为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羊膜移植组术式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可调整缝线)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羊膜移植,对照组只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加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 8例 10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加羊膜移植术。结果 随访期间除 1眼眼压 3 .2 5kPa需用药物控制外 ,其余 9眼眼压 2 .12~ 2 .74kPa ,滤过泡均成弥漫型功能性滤过泡 ,视力提高 3眼。视野无改变。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巩膜加羊膜移植术能保持有功能的滤过泡 ,且安全、简便、效果可靠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C(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8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均采用瑞济冷冻干燥羊膜移植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3mg/mLMMC2min.术后1周、1月及1年,检查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结果术后1周无浅前房出现,术后早期持续性低眼压1例,术后1年除1眼眼压23.78mmHg需用药物控制外,其余9眼眼压在7~18mmHg之间,均保持功能性滤过泡及良好的前房深度。结论羊膜移植及MMC联合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疤痕的形成,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河南医学研究》2017,(4)
目的探讨给予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商丘市梁园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测量两组眼压、视力;术后定期采集3 ml空腹血待测,应用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维生素B6(VB6)、叶酸(FA)及维生素B12(VB12)水平。结果术后,对照组VB12、IL-6、IL-2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VB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视力均明显低于观察组,眼压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视力,有效控制眼压,改善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接受小梁切除术的各类型难治性青光眼38例(44眼)分为3组,A组为治疗组(16眼),巩膜瓣下行羊膜移植术(AMT)联合应用MMC;B组为MMC组(14眼),巩膜瓣下联合应用MMC;C组为对照组(14眼),常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3组病例均留置可调整缝线。术后1周、2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记录术眼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情况及并发症治疗组、MMC组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少,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组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等。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生物羊膜移植可调整缝线是治疗难治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羊膜植入不仅有抗新生血管和抗瘢痕形成的作用,而且早期还有机械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抗瘢痕粘连,形成并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的作用。方法 选择15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术眼滤过泡形态和功能,眼压、视力变化、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3个月至18个月,结果 20眼术后全部形成并保持功能性滤过泡,眼压除1眼需局部应用降眼压药水控制在21mmHg 下外,其余眼压均在10mmHg至21mmHg之间。未发现因羊膜植入所致的并发症。结论 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抗瘢痕、阻止因粘连而阻塞滤过道的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例(2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20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8只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20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5~20mmHg,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迟发性感染和排斥发应发生。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羊膜植片、滤过泡等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访等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以及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9例(1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例(6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青光眼1例(1眼).所有患者均行小梁切除联合MMC以及羊膜植入术,术中于巩膜瓣和结膜瓣下放置0.4 mg/mLMMC 3~5 min,并于巩膜瓣下植入6 mm×9 mm羊膜植片.结果术后1月,8眼眼压≤21 mmHg;5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无变化.随访≥6月的7眼中,5眼眼压<21 mmHg,且均为Ⅰ~Ⅱ型滤过泡;5眼视力提高或不变,2眼因眼底病变而视力下降.并发症有短暂性前房出血、浅前房和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结论小梁切除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16例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16例(17眼)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前房均形成。眼压由术前5.28kPa降至术后平均眼压1.94kPa。16例17眼100%术后早期均形成弥散的滤过泡。早期随诊,功能性滤泡16眼。在术后6个月随访中功能性滤过泡14眼,无其它并发症。结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滤过泡的观察及保护,预防及正确处理并发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青光眼120例(144眼)随机分为两组。复合式手术组(观察组)64例7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常规小梁切除组(对照组)56例(68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滤过泡及眼压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角膜损伤、前房出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2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20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8只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20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5 ̄20mmHg,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迟发性感染和排斥发应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羊膜植片、滤过泡等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访等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40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和可拆式巩膜瓣缝线等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视力、前房深度、眼压、滤过泡情况进行观察,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78%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手术眼均无伤口漏和滤过泡漏。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式简单、安全、效果好,易掌握,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70只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以及眼压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帮助患者恢复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滤过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84例(92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