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隐性失血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ross线性方程计算PE—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并分组,比较2组间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功能,分析髋关节功能恢复与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隐性失血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FIM评分明显优于高隐性失血组(P〈0.01),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肢体及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无关。结论隐性失血对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功能康复具有一定的影响,提醒临床医师对隐性失血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前康颗粒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3年12月间应用PFNA治疗的1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PFNA手术治疗加拜瑞妥抗凝治疗;骨前康颗粒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骨前康颗粒,观察2组失血量及患肢肿胀程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骨前康颗粒组隐性、显性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前康颗粒能明显减少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出血量,减轻患肢肿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相关记录与分析。结果: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74.3岁,术后3-5d,患肢肌力接近健侧,术后7-14d无负重站立。住院时间9—22 d,平均14 d,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红肿。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经PFNA手术治疗后,术后护理效果明显,能早期获得较好的功能锻炼,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患者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研究》2017,(21)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2016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113例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计算其出血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比较并分析年龄差别(≥75岁、75岁)、性别、体重指数、有无合并基础疾病、骨折分型等情况下隐性失血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PFNA手术显性失血量为(220.3±31.6)mL,隐性失血量为(709.7±91.3)mL,总失血量为(930.0±92.5)mL。隐性失血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原因。年龄差别、有无合并基础疾病、不同骨折类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8,P=0.024;t=2.936,P=0.016;t=3.011,P=0.015),而不同性别、BMI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1,P=0.921;t=0.891,P=0.405)。结论:隐性失血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术后失血的主要因素。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不稳定骨折类型更易发生隐性失血,需充分预估,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双足与保健》2019,(13)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PFNA(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的作用。方法将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出现隐性失血的老年患者10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其选择的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硫酸亚铁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当归补血汤进行临床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Hb(血红蛋白)水平、Hct(红细胞压积)水平、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Hb(血红蛋白)水平、Hct(红细胞压积)水平、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对治疗的评价为满意和较满意,满意度为80%,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对治疗的评价为满意和较满意,满意度为98%,组间统计学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后出现隐性失血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来说,当归补血汤有着更好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Hb水平、Hct水平、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治疗的满意度的效果更佳,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10.
我院于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手术治疗 19例 ,效果满意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例中 ,男 8例 ,女 11例 ;年龄 31~ 77岁 ,平均年龄 5 8岁 ;右侧骨折 7例 ,左侧骨折 12例 ;1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单纯粗隆间骨折 14例 ,合并股骨干上段骨折 5例 ;合并糖尿病 3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例 ;采取可折断螺纹钉固定 9例 ,经皮多根骨圆针固定 3例 ,带钩粗隆间钢板固定 5例 ,多根松骨质螺钉固定 2例 ;12例术前股骨髁上骨牵引 5~ 7d,平均 6 .5 d;7例术后应用硬膜外自动镇痛泵 (PCA)。2 护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 对 74例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原有疾病、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优 6 3例 ,良 9例 ,差 2例 ,优良率为 97%。结论 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应坚持中医“辨证论治”和“内外兼治”的原则 ,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和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治疗6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完善各项检查,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全程干预。结果 61例在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8例。结论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处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在实施PFNA内固定的基础上根据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随机对症护理,干预组患者着重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0.3±7.1)min,术中出血量(213.0±38.1)ml,骨折愈合时间(9.1±2.3)周,分别短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9.7%(P0.05)。结论:对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朱豪瑾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9):1407-1408
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主要并发症是老年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其主要后遗症为髋内翻畸形。因此,护理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预后起关键作用。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所收治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豪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9):1407-1408
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主要并发症是老年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其主要后遗症为髋内翻畸形[1].因此,护理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及预后起关键作用.现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所收治的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5):1920-192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伤后需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体位,加之伤前多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退、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状况差等特点,很容易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卧床并发症,继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手术治疗后可让患者早期活动以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而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006-2008年,我院实施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45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现将护理经验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松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60-1661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特点及重要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极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多种并发症。本组64例患者中53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术后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6例发生褥疮。无一例死亡或出现伤残。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围手术期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