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原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1]。目前对于ARDS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关于ARDS的具体治疗措施目前研究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以进行性加重并顽固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内分流增加以及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近些年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机械通气(MV)在临床的应用以及通气方式的不断更新改进,ARDS的死亡率虽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但仍然高达40%~50%[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影响病情变化的因素较多,本文收集2009-2013年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响因素在疾病预后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病迅速,是主要由各种肺内或肺外致病因素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点的呼吸系统危重症。ARDS的治疗除了对医疗支持技术、设备有较高要求外,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很大。本篇着重论述ARDS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是多发生于原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由于肺内或肺外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而一旦诊断为ARDS,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1].我院ICU自2000年1月~2005年9月使用机械通气救治诊断为ARDS患者35例.在使用机械通气救治ARDS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提高了ARDS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ARDS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重度的ALI即为ARDS。  相似文献   

6.
刘颖  金明根 《吉林医学》2010,31(29):5138-5141
<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ARDS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阶段为急性肺  相似文献   

7.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时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但是对于非ALI/ARDS的患者是否也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意见并不一致.现综述近年来的研究情况,包括机械通气后氧合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和肺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目前对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否有利于避免非ALI/ARDS患者肺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尚无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8.
一、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定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身即为呼吸系统的急危重症,80%以上ARDS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1]。如今的标准通气策略是采用小潮气量(6 mL/kg)通气,限制平台压≤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允许高碳酸血症,并加用适当呼气末正压(PEEP),所谓"肺保护通气策略"。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的ARDS患者,若24 h内氧合改善,病情减轻,死亡率为13%~23%[2,3],这些患者可继续应用原来的通气条件。  相似文献   

9.
俯卧位机械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从而可以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和[1].1967年Piehl等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2],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患者的治疗,也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余时沧  钱桂生  黄桂君 《重庆医学》2004,33(10):1586-1588
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严重的ALI或者ALI的严重阶段即被定义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用鼻罩/面罩等无创性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进行的正压辅助通气。近年来,在救治ARDS方面,NIPPV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在ARDS的早期阶段应用NIPPV,可以有效阻止急性呼吸衰竭的进一步恶化,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对2003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24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NIPPV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刚莲 《重庆医学》2015,(32):4592-459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X线胸片呈现斑片状阴影;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和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其病理生理特征。病死率高达40%[1]。本文将描述ARDS诊断标准和通气治疗策略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为40%~70%。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它能够缓解呼吸窘迫、改善肺压力—容量关系,改善顽固性低氧血症,为ARDS患者的病因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概念的提出源于1967年Ashbough等对1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的研究,2012年柏林会议去除急性肺损伤(ALI)概念,将其分为轻、中、重3期[1].尸检证实,重度ARDS患者普遍存在弥漫性肺泡损伤[2],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达30%[3].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有效方法,只要治疗时机及时,通气策略正确,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柏林定义指出:ARDS以急性起病,胸部X线片示双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无左房高压的证据,氧合指数≤30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临床特征,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几乎所有的ARDS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但是传统的通气模式及参数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主要包括气压伤,容积伤和萎陷伤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定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严重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是以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1].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临床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虽然广大研究者对ARD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ARDS总体病死率仍高达40%~70%[1-2].  相似文献   

18.
6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转归、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5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ARDS患者病死率为60%.ARDS是由多种病因和诱发因素引起、以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结论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者预后不良.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的极其重要的手段,迅速有效地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白蛋白及血浆等可以轻度改善ARDS的转归.  相似文献   

19.
熊伟  陈萍 《医学综述》2016,(5):921-924
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中通气关系密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能够减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损伤,改善患者氧合,获得较好的预后。小潮气量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及肺复张策略(RMs)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然而,机械通气并非仅限于ALI/ARDS患者,相比之下,全麻手术人群基数较为巨大,LPVS是否同样适用于该部分人群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0.
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顽固的低氧血症是其突出的临床表现,而纠正低氧血症是治疗ARDS首要任务。目前采取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已成为共识,但这种保护性肺通气不易使更多萎缩肺泡复张,不能保护有效的通气和氧合,且会导致进行性肺不张。笔者采用俯卧位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