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 MBC)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乳腺肿瘤,于1973年被Huvos等[1]首次报道,约占所有浸润性乳腺癌的1%。在形态学上肿瘤上皮伴有鳞状细胞和或间叶组织分化。乳腺化生性癌相对少见,化生成分十分复杂,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且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我院收治乳腺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1例,现结合临床病理对其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MBC)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超声诊断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MBC患者的超声及病理资料,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结果 79例MBC共79个病灶,单纯型31例,混合型48例;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病变36例,其中单纯型MBC超声诊断恶性13例、混合型MBC超声诊断恶性23例,诊断敏感性分别为42%、48%,两种病理类型的MBC超声诊断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0.378)。单纯型MBC与混合型MBC的形态、边界、病灶内血流信号、直径、边缘毛糙、内部钙化灶、后方回声增强等声像图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C超声特征不明显,误诊率较高,应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图像特点,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MBC)的超声及数字乳腺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MBC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13年该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MBC76例共88个病灶的超声、数字乳腺钼靶X线及病理资料,用统计学方法比较MBC图像特征和诊断敏感性。结果本组超声诊断MBC的敏感性为55.68%,误诊率为44.32%,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的占14.77%,本组钼靶X线诊断MBC的敏感性为52.27%(46/88),误诊率为47.73%,其中误诊为良性病变如乳腺纤维腺瘤及瘤样增生等。结论超声及钼靶X线均较难明确诊断MBC,而超声较钼靶X线对MBC诊断的敏感性高,二者联合检查可使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郭巨江  廖洪叶  郑良楷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92-1193
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约占乳腺癌的0.1%[1],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是浸润性乳腺癌的特殊类型。由于其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特殊,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国内鲜有文献报道。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基底细胞样乳腺腺样囊性癌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肿瘤是较常见的内分泌腺肿瘤,发病率为4%~7%,大多为良性,恶性约占5%[1]。甲状腺癌中出现囊性成分很少见,据报道,13%~26%的甲状腺癌会出现囊性变[2]。随着超声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广泛应用,甲状腺癌囊性变发现率也随之增多[3]。因此,对囊实性甲状腺癌的早期正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13例囊实性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收治的260例运用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病例,与手术后的病理诊断相对照.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变大小以及不同年龄患者的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的正确率.结果 超声对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炎性乳癌、黏渡性癌、乳腺导管乳头状肉瘤、髓样癌、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正确率分别为85.71%、96.67%、95.00%、96.00%、97.50%、96.00%、100.00%,原位癌(p<0.05)有统计学差异;对最大径<1cm与≥1cm的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之间的差异(75.00%、95.18%)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对不同年龄组恶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1.43%~94.2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检查对原位癌和直径<1cm的恶性肿瘤的容易误诊、漏诊.在其他方面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误诊分析及如何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47.22%(17/36),病变性质待定11例(30.56%),误诊为良性病变8例(22.22%)。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95%(19/20)。[结论]甲状腺微小癌起病隐匿,术前较难确诊,虽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有其局限性,但对甲状腺微小癌病灶的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恰当的手段可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正>甲状腺肿瘤是较常见的内分泌腺肿瘤,发病率为4%~7%,大多为良性,恶性约占5%[1]。甲状腺癌中出现囊性成分很少见,据报道,13%~26%的甲状腺癌会出现囊性变[2]。随着超声技术在诊断甲状腺疾病中广泛应用,甲状腺癌囊性变发现率也随之增多[3]。因此,对囊实性甲状腺癌的早期正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13例囊实性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分  相似文献   

9.
梁燕  张晓慧  邓旦  廖明松  赖小今  吴晓波  李茜 《西部医学》2013,25(6):934-936,939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和鉴别。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确诊的76例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高频超声表现并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具备多样性,主要以低回声团块、斑块和导管内隆起状结节表现为主,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的特点是肿块侧方向导管走行区延伸或/和导管内隆起性小结节。本组超声检出实性肿块、斑块和微小结节共64例73个病灶,其中47例54个病灶超声提示为导管有关恶性肿瘤,12例14个肿块误诊为乳腺癌;5例5个导管内单发微小结节误诊为良性病灶或导管瘤。漏诊12例。本组病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阳性率为84.21%(64/76例),准确诊断率为73.97%(54/73例),误诊率26.03%(19/73例),漏诊率15.79%(12/76例)。超声全部诊断有乳腺增生与病理和临床诊断符合。结论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常见,浸润性导管癌容易被乳腺增生掩盖,早期发现和确诊具有重要价值。本组总结其特征表现和诊断理论,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早期发现和鉴别提供理论和应用帮助。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罕见疾病,大约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0.5%左右,多发生于50-60岁绝经后女性[1]。截止2009年,全世界报道输卵管癌不足2500例,大多数是采用个案报道。原发性输卵管癌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仅约4%能够在  相似文献   

11.
罗琼  刘雪玲  李鸣凤 《海南医学》2016,(17):2815-2817
目的:探讨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原癌基因(CerbB-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未经过任何化疗或放疗,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供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155例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109例(70.3%),其中肿块大小、周边毛刺征、纵横比、血供、腋窝淋巴结转移与VEGF表达有关(P<0.05),而内部钙化、后方回声有无衰减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118例(76.1%),其中内部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供、腋窝淋巴结转移与CerbB-2表达有关(P<0.05),而肿块大小、边缘有无毛刺征及纵横比与CerbB-2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VEGF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r=0.457,P<0.05)。结论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VEGF、CerbB-2表达关系密切,可为乳腺癌非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风险评估提供重要参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4例乳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和彩色多普勒特点。结果比较良恶性肿瘤的纵横比、内部回声、单多发、有无钙化、有无腋下淋巴结肿大、有无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等参数,可知乳腺良恶性肿瘤声像图有其各自的特点。结论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对乳腺肿瘤性质的判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从而提高术前乳腺黏液腺癌不同亚型的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43名患者共44例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黏液腺癌病灶的声像图资料,包括病灶的边界、边缘、形态、回声类型、生长方向、钙化、后方回声、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形态,并对病灶进行BI-RADS分类。将超声声像图特征与手术或活检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出不同亚型的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44例乳腺黏液腺癌病理类型分为21例单纯型黏液腺癌和23例混合型黏液腺癌,混合型黏液腺癌大多数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73.9%)、边缘模糊毛刺(73.9%)、形状不规则(91.3%)、以及内部回声不均匀(87%)、病灶内钙化更多见(52.2%)。混合型黏液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单纯型黏液腺癌(P<0.05)。对比术前病灶的BI-RADS分类及术后病理诊断,超声对恶性病灶诊断准确率68%,单纯型黏液腺癌和混合型黏液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8.6%、87%。结论不同病理类型乳腺黏液腺癌间具有一些不同的声像图特征。混合型黏液腺癌大多数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边缘模糊毛刺、形状不规则、回声不均匀、病灶内钙化多见;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钙化少见、淋巴结转移少等良性肿块声像特征,超声对其误诊率较高,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特点,探讨超声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 169 例患者 503 枚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 淋巴结呈中等或偏低回声,淋巴结血流以周边型和无血流型血供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长径 ( L )、短径( S )、 L / S 及阻力指数( resistanceindex , R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L / S 比值均数 <1.8 ,血流 RI 均 数 >0.6 。微钙化(钙化灶 <2mm )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 有典型的超声影像特点,掌握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检出率,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曾秀芳  陈燕娜  王聪 《河北医学》2010,16(9):1088-10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诊疗的浅表淋巴结病变患者4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并了解其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浅表淋巴结在形态、边界、淋巴门、皮质回声、内部回声以及血流状态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良性组纵横比明显大于恶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RI、PI明显小于恶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Vmax、Vmin与恶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区分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王露  陈剑琼  张超学 《安徽医学》2011,32(12):2052-205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声像图特征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97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乳腺癌超声表现:肿块边界多不清晰或呈毛刺征,内部多呈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部分可见沙粒样钙化,肿块内及周边可探及丰富的高速高阻型动脉血流信号。②肿块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分级在各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超声多表现为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块中浸润性导管癌占90.6%,髓样癌和小叶原位癌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导管内癌中仅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乳腺癌超声表现对其病理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20年4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接受乳腺彩超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女性患者66例,依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13例)、Luminal B型(29例)、HER-2过表达型(11例)、三阴性(13例)4种分子分型,分析总结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结合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148枚淋巴结行超声检查,同时对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分析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的超声特征表现.结果 148枚淋巴结中有119枚淋巴结为转移性.占穿刺淋巴结的80.4%,非转移性淋巴结29枚,占19.6%.转移性淋巴结中有34.5%出现在Ⅲ组,有40.3%出现在Ⅳ组.转移性淋巴结表现为类圆形,呈等回声或偏高回声结节,回声分布不均匀,淋巴结内部有钙化,血流信号2~3级.若根据超声表现为短轴/长轴〉0.5,回声分布不均,淋巴结内部有钙化,淋巴结内血流信号2~3级其病理诊断为转移性和非转移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癌术后颈部转移淋巴结在形态、内部回声结构及血流分布等方面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同时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可对颈部淋巴结的病理性质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Ki-67、P53及CA153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68例,根据其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116例)和淋巴结无转移组(52例),检测各组Ki-67、P53及CA153表达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Ki-67、P53及CA153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BMI、是否绝经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OR=2.307,95% CI:1.485~5.452)、肿瘤直径(OR=1.725,95% CI:1.118~2.974)、Ki-67(OR=3.320,95% CI:2.907~10.781)、P53(OR=1.864,95% CI:1.206~3.224)及CA153(OR=2.113,95% CI:1.390~4.942)阳性表达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临床分期、肿瘤直径、Ki-67、P53及CA153阳性表达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