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关节镜技术微创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科收治20例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使用微创MIPPO联合关节镜疗法,观察患者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和疗效。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12±0.64)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Rasmussen复位解剖标准评估骨折情况优良率为90%,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价法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0%.结论:MIPPO联合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可修复韧带半月板等损伤,具有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牢固、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田玉鹏  杜飞  楮向明  梁刚国  周勇 《中医正骨》2012,24(1):50-51,5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的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12~58岁,中位数35岁;左侧11例,右侧18例;单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9例,合并软骨损伤1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Meyers - Mckeever - Zaricznyj分型:Ⅱ型8例,Ⅲ型21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性骨折3例.术后观察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膝关节功能.结果:29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5~5个月,中位数3个月;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参照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术前34~52分,平均45分;术后94~99分,平均98分.结论:关节镜下4骨道交叉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要求术者能熟练操作关节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结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结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Rasmussen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1个月,均骨性愈合;2例患者术后切口迁延愈合,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2例术后关节面台阶3 mm.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屈曲110°~145°,平均125°.采用Rasmussen标准评分:优3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切开复位结合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骨科医师仅需掌握基本关节镜知识即可完成)、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半月板及交叉韧带损伤等优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SchazkerⅠ-Ⅳ型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后使用中药熏洗的疗效。方法: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10例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复位联合MIPO技术结合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段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及Rasmussen评分。结果:治疗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1±0.68)周,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2.2±0.54)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周至第6周,治疗组患者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第4周至第6周,治疗组患者Rasmuss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在行关节镜辅助下MIPO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单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组)40例。结果:观察组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明显,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方法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科从2009年11月~2012年10月间治疗的32例闭合性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其中2例无法固定者一期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通过平均21个月的随访,观察骨折的复位、愈合、前交叉韧带的松紧度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周复查骨折无移位并愈合,经过早期关节功能康复,术后12周患膝均恢复到与健膝相同的活动度,关节稳定。术后6个月均正常行走,按Lysholm评分平均95.45±0.43分。结论:微创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具有创伤小、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必要时可一期重建交叉韧带等优点。且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接骨板改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辅助下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采用关节镜技术辅助下治疗的15例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同期处理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以及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等合并损伤;骨缺损处给予人工骨植骨,并采用螺钉或接骨板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采用X线片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评价关节面复位情况;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3±3.84)个月。手术时间70~118 min,平均(91.70±15.79)min。术中出血量40~120 mL,平均(82.20±23.99)mL。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拆线。骨折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4.00±1.69)周。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93.33%(14/15)。其中3例患者同期行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固定;5例患者行半月板成形术;4例患者行外侧半月板缝合术。行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关节镜下Tight-Rope悬吊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全关节镜下Tight-Rope悬吊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3~56岁,中位数40.5岁。车祸伤9例,摔伤9例。均为单侧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左侧6例、右侧1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前交叉韧带撕裂1例、同侧髋臼骨折和肋骨骨折1例、同侧锁骨骨折和肩胛骨骨折1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88 min,中位数62.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中位数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中位数14周。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35.4±4.2)分、术后6个月(88.7±3.6)分。末次随访时,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全关节镜下Tight-Rope悬吊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PCL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骨折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及HS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等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及HSS)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复位准确、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同时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54例本院行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的病例资料。塌陷骨折3~4枚螺钉固定,劈裂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其中8例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平均随访24.5个月。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价患肢临床及影像学恢复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无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愈合时间为14~28周,平均21周。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术后10周。骨折愈合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4例,良12例,中8例,优良率为85.1%.影像学评分:优30例,良14例,中10例,优良率为81.4%.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出65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的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的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学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的内固定术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伤骨再生汤联合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行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骨康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伤骨再生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 33%),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行双切口金属植入物内固定结合伤骨再生汤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11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的大小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手术方法对比,膝关节镜联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更理想,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中应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8年7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共50例,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接受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术式,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术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折均得到有效治疗,且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恢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月内均无并发症情况。结论:关节镜下空心钉内固定在新鲜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并具有较高安全性,可在临床中予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伤科1号膏药联合关节镜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关节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伤科1号治疗。比较两组术后4d内、术后第2周及术后第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摄片骨折均愈合,Lachman试验与前抽屉试验皆为阴性,治疗组均未出现皮肤水泡等不良反应。两组在术后第1日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伤科1号联合关节镜组术后2、3、4d和术后第2周疼痛明显缓解,并且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伤科1号联合关节镜组在随访3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科1号疗法可短期内促进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关节镜术后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外排锚钉和挤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外排锚钉和挤压螺钉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17~58岁,中位数3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均无肢体神经和血管受损。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5 d,中位数6 d。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95 min,中位数65 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中位数3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中位数12周。术前轴移试验Ⅰ级7例,术后10个月均正常;术前轴移试验Ⅱ级7例,术后10个月6例正常、1例Ⅰ级;术前轴移试验Ⅲ级3例,术后10个月均为Ⅰ级。术后10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分为单纯固定组29例与联合固定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单纯固定组术中单纯使用挤压螺钉固定,联合固定组使用挤压螺钉联合空心钉栓桩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固定组总有效率为82.76%,联合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7.67%,联合固定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固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固定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高于单纯固定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挤压螺钉联合空心钉栓桩固定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可增强固定物的牢固程度,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7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6例,其中双柱损伤患者43例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三柱损伤患者43例行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86例,其中双柱损伤43例患者与三柱损伤患者43例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HSS评分及优良率及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及三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治疗双柱及三柱损伤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骨折复位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的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患者32例,平均年龄38.1岁,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在全麻下进行,行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骨折均得到愈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6例,优良率90.6%.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24例,良6例,优良率91%.结论:微创纽扣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折疗效确切,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